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各高校开始进行新校区的建设。低影响开发作为新型的雨水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城市建设中,也成为了一种新趋势。本文以吉林建筑大学南校区为例,结合校园总体规划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详细介绍低影响开发对新校区建设的水文与生态效应,并提出适用于新校区建设低影响开发的设计原则与规划策略,为我国高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可参考性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辽宁地质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区建设的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从场址的选择、功能设计、项目组织等方面分析技术可行性从而得出可行性研究的结论。论文的研究为该地质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设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对于保证新校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改善辽宁地质工程学院办学条件、提高该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辽宁地质工程学院的发展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的选址工作,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选址问题,对3个可行的建设选址方案进行了分析、决策,确定出了最佳的新校区建设校址方案。实践表明,所用方法可以避免选址决策主观判断的随意性和局限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是一种针对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选址论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微观影响、社会宏观影响、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等四个方面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新校区建设为例,运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得出了该案例项目影响后评价的结论。最后根据案例分析结果对今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改善学校教学、科研和教职工生活条件的必然需要,是满足学校自身发展和适应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出发,主要研究了建设基本原则、校区总体布局,并提出了高质量推进高校新区建设的举措,以期对全国各地高校新校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3)
民办高校办学的水平以及实力最直接的标志就是师风及师德的建设,它决定着民办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同时也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兴衰,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主要研究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管理模式。首先阐明研究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管理模式的意义.从专业复杂性、协调性、时间成本等角度,分析大型建设项目管理的难点:同时,总结分析国内外大型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的方法和实践经验,为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建设管理体系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然后,以广州亚运城规划总咨询为例.在设计管理、技术协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校区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明辉  李杰 《山西建筑》2008,34(18):17-18
从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入手,分别分析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材料采购管理阶段和竣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方法,并结合新校区建设实际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和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9.
绿色设计理念在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创造高校新校区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高校新校区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绿色景观的内涵,进而以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分析了绿色景观设计理念在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招标信息     
《工程质量》2005,(12):65-66
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含幕墙、钢结构、景观、广场、弱电等)工程施工、监理、设计招标公告业主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公告内容根据芜湖市计划发展委员会计社(2002)330号文件精神及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立项计划,经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研究,拟对部分建设项目的施工、监理、设计进行公开招标,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施工、监理招标项目1、北侧风雨操场,建筑面积约10000m2,游泳池,建筑面积约2000m2(其中池约1250m2,辅助用房约750m2),第二开闭所,建筑面积约300m2,校园大门。计划2006年2月陆续开工。2、新校区中央水系开挖及挡土墙、驳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