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广场的结合--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念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是在调查和分析了唐代长安城规划的历史背景之基础之上,以继承和发展历史文脉为设计方针而进行的.北广场最初的设计构思是水中印塔;北广场的设计理念再现唐长安城的城市单位一里坊、空间秩序、街道尺度、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4.
保护文脉是我国城市更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保护我国城市的历史文脉有其特殊性,文章探讨了现在所面临的特殊主客观条件,对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脉保护并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城市更新与历史文脉保护并不矛盾,并对旧城改建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城市更新应与历史文脉保护并行,从而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 相似文献
7.
设计继承了历史文脉这一课题,从景观设计、技术处理等方面,来创造一个交往空间,利用广场的聚众作用,传播历史文化。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街区通常存在衰败、老化、社会交往趋于消失等社会问题。因此,恢复历史街区的功能,以及提升街区的人气,增进交往,解决好广场与城市、城墙的关系,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9.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大门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着力于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使大门成为校园入口的标志,从而对和谐校园环境的创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较高的层面提出了建筑创作中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同时,又要创造时代精神的观点,且对这二者的辨证统一加以阐述,进而对新近落成的徐州博物馆在尊重历史文脉,创造时代精神方面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两座新建教学楼设计构思的回顾,探讨在具有历史文脉和稳定校园结构的高校内设计新建筑的布局原则和造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事件纪念馆,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人为空间,设计师只有通过较好的领悟和尊重场所精神,才能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该文分析了在历史事件纪念馆中营造"场所精神"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并以通道转兵纪念馆为例探讨了基于场所精神和文脉保护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联的容器当代博物馆建筑的一种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当代博物馆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德语地区的9个博物馆建筑为例,探讨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一种倾向:即,博物馆作为一种“关联的容器。”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现代商住楼的分析,指出它们存在着功能干扰、结构复杂和形态矛盾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一个设计实例,从现代功能组织和传统文脉引用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北宋官员李诫编修并于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是一部侧重估工算料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被学界尊为解读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文法课本”,也曾因“字句古奥”被视为其“天书”。该书开篇所载《进新修(营造法式〉序》一文,辞句精丽,典故麇集,但其价值意义至今亦未能被充分挖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句考释该《序》的用典出处,力图廓清其背后所映射的文化语境,进一步展现《序》文对于《营造法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裨益于对该书的解读乃至中国古代营造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与街区活力--南京湖南路商业街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众文化的兴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湖南路商业街充满活力,因其自身的发展与大众文化的发展存在着某种默契与合拍.文章具体从品牌性+符号化,流行性+模式化,丰富性+个性化,日常性+娱乐化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校园中有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是传承校园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物质载体。近年来高校校园火灾频发,许多依旧在使用中的历史建筑遭到毁坏,完善和改进历史建筑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采用事件类比分析法,以两座保护再利用的高校历史建筑为例,依照现阶段防火规范,分析历史建筑防火现状,指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符合保护历史建筑原则和现代防火安全要求的实质性改善建议,进一步总结在保存建筑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同时,提升建筑本身的防火安全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汶川地震的建筑震害谈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5.12地震部分灾区的初步考察,本文从建筑震害的现象分析入手,强调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思考,希望引起建筑界同仁的重视,切实做好建筑物的抗震防灾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绍兴市东湖区5号地块方案设计的分析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式居住的理解和疑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