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桩基工程来说准确计算出桩的极限承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试桩的试验数据的处理,采用双曲线模型法对挤扩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双曲线模型法进行修正,得到的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的拟合性非常高,说明双曲线模拟法适用于对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实际工程中,由于工程桩静载试验未真正达到极限破坏状态,静载试验数据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判定尚不完整,故提出了曲线拟合法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文章结合工程试验,对泡沫混凝土劲性桩静载数据进行指数曲线拟合,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值,并与数值分析及实测静载极限承载力值进行对比分析,以预测泡沫混凝土劲性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工程中,用单桩破坏前部分数据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单桩载荷试验Q一s曲线呈陡降型破坏的地区,桩的破坏呈现出无前兆性,而对于单桩栽荷试验Q—s曲线呈缓变型破坏的地区,用单桩破坏前部分数据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就成为可能,因此,本文探讨了在载荷试验Q~s曲线呈缓变型破坏的地区用双曲线法预测单桩极限承栽力模型,鉴于该法预测结果偏大的不足,建议了一个修正系数,并用算例对修正公式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该修正公式的预测结果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桩的承载力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热点,天津地区采用灌注桩基础的工程较多,由于试桩单位的能力以及业主的要求,很多试桩未达到极限状态,无法准确地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而造成很大的浪费。作者对假定曲线法进行了研究,假定曲线法主要包括极限荷载百分率曲线法和双曲线法及抛物线法,当试桩未达极限荷载即中止时,该方法可以按不同线形采用外推法预测桩的承载力。具体做法是先将试验达极限荷载的试验曲线拟合成表达式,然后对未达极限荷载桩的试桩曲线外推求得极限荷载。采用假定曲线的数值解法为主预测桩的极限承载力也可减少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现将在天津地区获得较好效果的双曲线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曾照明  王石  张友林 《山西建筑》2012,38(25):87-89
以滨州某工程为例,采用静力触探法、经验参数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法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分别进行估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标贯法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相对偏大,静力触探法估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粘性土地区静压PHC管桩承载力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一直是桩基础设计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哈尔滨某工程的静压预应力管桩的隔时复压试验,并根据静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随时间呈双曲线增长的关系,得到粘性土地区依据沉桩终压力推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浅埋石灰岩地基上人工挖孔嵌岩桩,选取代表性桩基进行了单桩抗压静载荷试验。将试验结果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估算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嵌岩深度对单桩承载力影响较大,且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比静载试验结果高15%,估算结果偏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祁彦泰 《山西建筑》2002,28(7):38-39
在大面积的填土地基上做桩基础,桩的负摩擦力的计算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某工程进行实际单桩极限承载力,负摩擦力的计算及预测情况及实际单桩承载力计算进行分析比较,误差甚小,证明了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种不同桩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的研究,采用双曲线模型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拟合预测分析。研究表明:(1)利用双曲线模型拟合荷载-沉降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8627,拟合程度良好,拟合曲线与实测的曲线吻合程度较高。(2)对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的桩,用折减系数法来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研究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折减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47和0.821,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静载试验中未达到极限状态时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根据现场静载试验数据应用双曲线模型和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最后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郝又猛 《山西建筑》2010,36(8):100-101
利用现场实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应用灰色理论建立非等步长GM(1,1)模型预测桩基极限承载力,验证了用非等步长GM(1,1)模型对桩基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时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供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4.5m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单桩、单桩复合地基以及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水泥土桩与软土形成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性状和破坏模式。通过对比极限荷栽法和相对沉降法得出承载力结果的差异,强调了加荷至破坏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中的必要性。最后,对相对沉降法中沉降比的选择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复合桩基承载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带承台单桩、群桩模型试验承载性状的分析,说明带承台单桩的承载性状与群桩的承载性状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将带承台单桩的试验结果简单地推广到群桩的设计计算中去。在带承台单桩试验中,发现带承台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大于单桩与平板极限承载力之和,而在复合群桩试验中,复合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则大大小于各单桩与平板极限承载力之和。结合现场大型群桩模型试验结果及现行规范阐述了复合桩基的承载性状。  相似文献   

14.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以下简称TC桩)是由预先打设在地基中的塑料套管内浇注混凝土组成的。以TC桩软基处理的交通运输工程为依托,对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进行了静载试验以了解TC桩的荷载-沉降特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中无明显陡降且沉降量较低,现有规范难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故引入了5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经验判定方法和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经典计算公式,并提出了3条TC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基本判定原则,表明在实测荷载-沉降曲线的基础上,Chin法较适合判定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郝猷猷  黄强 《建筑科学》2004,20(6):77-81
在对广东省肇庆市971根试桩的静载试验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单桩承载力地理信息系统和单桩承载力数据库,并且利用该系统对971根试桩静载试验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肇庆市计算嵌岩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时,极限侧阻力、端阻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6.
刘杰  赵灿 《低温建筑技术》2010,32(10):68-70
本文在一根基桩中同时得到桩的抗拔与抗压极限承载力,采用双荷载箱自平衡试验方法。通过先后打开上下荷载箱得到相关试验数据,分别采用简化计算方法与精确转换方法探讨双荷载箱下自平衡测试结果的转化方法,得到相关的转化曲线。进一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寻求合理的双荷载箱下自平衡测试结果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地区某工程中的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并采用实测桩身弯矩的数据,研究预应力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状。根据试验实测数据,对试验确定水平承载力的取值、地基土的水平抗力比例系数等进行分析,并将实测结果与目前规范中采用的m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到一些结论为今后上海地区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曾华明 《土工基础》2007,21(5):52-55
从基桩高应变动测试验的结果中提取特征参数,组成反映基桩竖向承载力的特征向量,利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特性和学习能力,建立了特征向量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实例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比凯司法更接近静载试验结果,因此,此方法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分析了浙江沿海地区桩周土的静探侧摩阻力平均值、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与休止期关系的基础上,推导了单桩初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给出利用静载试验值来确定静载试验值对应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回归拟合方法,得出能够比较准确反映单桩极限承载力增长率与休止期关系的规律,结果表明与实测工程数据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20.
刘刚  徐华荣 《城市勘测》2016,(3):161-164
针对层状地基,基于镇江地区CPTU测试数据,运用概率神经网络(PNN)算法,建立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模型,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进行预测分析。考虑了静力触探延桩长的全部CPTU测试数据,运用锥端阻力(q_t)、锥侧摩阻力(fs)、孔隙水压力(u_2)三个物理力学指标,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对桩长范围内的地基土进行分类,然后对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将得到的结果与桩基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运用基于CPTU测试数据的概率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可以对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精度满足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