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新教是从天主教分离出来的一个教派,其建筑特色也和天主教有诸多区别,新教传入中国后在广州得到一定发展,广州的新教教堂建筑形式多样,不再囿于传统天主教的十字型平面和其他传统手法。而有了本地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基督教的二支:天主教、东正教先后进入中国,中西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在中国出现了基督教建筑。经过一波三折的发展,初具规模,在建筑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为19世纪后中国近代“中西交融”建筑思潮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这一时期基督教建筑在中国发展状况作了初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福州近代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既延续着西方古典复兴教堂的建筑特征,又融入了福州地域建筑的形式语汇,表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建于1938年的基督教花巷堂,坐落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旁,是中西文化融合下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从建筑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花巷堂的历史考证和遗存实测,从教堂的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建筑特征、建筑风格等4个方面,考察基督教花巷堂的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从而探究教堂建筑在福州的地域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1906年建于荆州城南门外的天主堂是荆州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方中世纪小教堂。建于1883年的宜昌乐善街圣母堂,强华里圣心堂,自立路方济各圣堂现仅后者尚存。基督教新教有宜昌雅国堂、沙市基督堂、荆州福音堂,均比较简陋,但具哥特风。主要是外国人设计,中国工匠承建。  相似文献   

5.
上海的教堂     
上海是我国“近代建筑”最集中的城市,其中教堂建筑是重要的类型之一。所谓教堂或礼拜堂是专指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活动场所的略称。西方宗教大体上可分为天主教(Catholic)和基督教(Christ)。古时称天主教为景教,七世纪中以前传入唐朝。在八世纪中期的“会昌灭法”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到了十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中国城市的建筑在西方折衷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功能和立面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建筑由此进入近现代阶段。该文通过探究苏州近代基督教教堂的建造历史和建筑特征为背景,重新对苏州圣约翰堂实地测量和文献综述,以教堂立面上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外窗作为切入点,洞察教堂立面所蕴含的折衷主义,逐个分析外窗的特征。通过重新解读教堂的建筑特征,并在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苏州地区近代教堂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远坊天主堂由意大利方济各会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 年)创建,曾为天主教陕西代牧区主教座堂 , 其鼎盛时期曾拥有包括主教堂在内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存主教堂、小修院、修女院和育婴堂四座建筑。作为近代陕西地区基督教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展现出了独特的营造技艺与理念。本文通过建筑测绘和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明确了通远坊天主堂的历史沿革,对主教堂与小修院的结构、平面、立面进行了复原研究。如此可对陕西地区近代教堂建筑复原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圣保罗教堂现位于观象二路、江苏路、胶州路口等几条道路的交汇处。一、圣保罗教堂的筹建信义会是在德国原天主教神父马丁·路德于十六世纪发动的一场改革运动中,自天主教分离出来而创立的基督教新教的第一个教派。  相似文献   

9.
蔡萌 《浙江建筑》2006,23(12):3-6
杭州基督教思澄堂建筑是杭州市历史上最早、最大的教堂。它位于杭州解放路丰乐桥东侧,迄今已有七十八年的历史。杭州当时作为近代边缘城市,由于基督传教士的能力和财力等各种原因,不可能聘请正规的建筑师对其设计。这就给中国民间工匠留下了发挥才智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史上,杭州思澄堂独特、复杂而又矛盾的民间建筑美学观,以及由民间工匠创作的风格混杂、颇具创意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使杭州思澄堂建筑风格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民间建筑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天主教仁爱堂被列入重庆市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名列,然而却被研究人员在教堂研究中忽略。仁爱堂与欧洲教堂相比装饰性减少,但继承了欧洲教堂建筑的比例、构图元素和母题,并在部分细节上与中国建筑特色相融合,其典雅朴素的外观使其虽然多次易主依然保留较为完整。仁爱堂是研究上世纪中西建筑融合的较好实例,具有历史保护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天主教堂与婚庆 教堂,是天主教与东正教的神甫(即神父)、修士、修女或基督教的牧师、长老等神职人员进行修道、传教、礼拜、祈祷等宗教活动的场所。在西方人的传统文化中,由于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和教堂所代表的神圣、忠贞的精神,教堂也是举行婚礼的首选场地,天主教堂正在其列。  相似文献   

12.
高彩霞  田棋 《中外建筑》2008,1(4):73-76
以宁夏天主教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阐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宁夏天主教教堂的历史发展及其建筑沿革;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宁夏天主教教堂建筑的内部、外部造型、建筑技术、建筑风格等特征;探讨了宁夏天主教教堂建筑在历史、建筑及城市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宁夏教堂建筑的保护更新与宁夏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薛天  陈易 《住宅科技》2014,(10):49-54
公元11~17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从中世纪的极盛时期逐渐走向世俗化,整个社会文化亦渐渐退去了中世纪经验主义与神秘主义,走向对理性精神的推崇.教堂建筑随之经历了相应的变化:从哥特式教堂走向推崇理性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和追求感官猎奇的巴洛克教堂,同时也出现了体现新教理念的教堂建筑.这一时期是欧洲传统基督教教堂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建造的大量教堂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杜诚 《建筑与环境》2010,(1):170-174
随着国内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近代西方基督教会在华营建活动及其建筑渐为学术界所关注。通过对近代中国以及西方教会宗主国—英国(为例)同期教堂建筑样式进行对比,阐释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中错综复杂的建筑现象,揭示近代教堂建筑发展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中国大陆对教堂历史的基础性研究资料一直缺乏系统完整的整理,该文以江苏省海门市耶稣圣心堂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收集的历史文献及教堂实地测量,对圣心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结构体系,细部装饰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海门圣心堂中所蕴含的哥特复兴式建筑元素,解读天主教耶稣会在江苏传播的背景下,教堂建筑元素如何在"本土化"思潮中演变。  相似文献   

16.
通远坊天主堂由意大利方济各会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创建,曾为天主教陕西代牧区主教座堂,其鼎盛时期曾拥有包括主教堂在内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存主教堂、小修院、修女院和育婴堂四座建筑.作为近代陕西地区基督教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展现出了独特的营造技艺与理念.本文通过建筑测绘和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明确了通远坊天主堂的...  相似文献   

17.
郭方芳 《华中建筑》2009,27(3):247-251
该文介绍了武汉近代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现存教堂建筑的概况。从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以及建筑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归纳武汉地区此类建筑的特征,并依照古典教堂的风格类型将其划分为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斯拉夫式及中西合璧式六大类。  相似文献   

18.
教堂建筑作为见证基督教在福州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的文化。本文通过教堂建筑遗存的调研和史料的考证,从福州的近代开埠概况、福州基督教的教堂建设和教堂建筑的基本特征等3个方面,分教派探究基督教堂建筑在19世纪福州的发展过程,为深入研究福州基督教堂建筑的地域化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澳门的宗教建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先觉  许政 《华中建筑》2002,20(6):84-91
该文阐述了澳门宗教的类型,天主教堂,基督教新教教堂,中国传统的宗教建筑,其他的宗教。  相似文献   

20.
天主教教堂建筑在我国近代建筑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全面研究北京地区天主教堂的分布状况、历史沿革及风格特征:总体布局多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式形式,主体建筑形式多样,大多遵照西方天主教堂建筑形式建造,同时融人许多中国传统元素,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