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河市青堆子古镇是清末辽南黄海沿岸三大港口古镇之一,是北方滨海丘陵地带城镇的代表,其城镇形态的起源和丘陵地形及港口贸易紧密相关。本文以青堆子古镇为例,借鉴欧洲城市历史地图的分析方法,对青堆子古镇的历史地图进行当代转译,再结合当代地形图和卫星图,通过实地调研探究古镇的起源和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北方滨海丘陵地带古城镇的人居环境特点,总结对当下历史城镇规划和更新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街廓是构成城市肌理的重--素,对街廓形态的研究是解读城市形态特征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城市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以天津原日租界为研究对象,对街廓进行形态特征的归纳整理,分别从尺度和长宽比方面分析其与规划时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看似不规则的原日租界街廓形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且其形态是日租界规划控制的重要层面,是租界城市规划机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廓是城市物质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等道路围合而成的用地单元,外接街道网络,内部由地块、建筑、绿化场地、设施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及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了街廓本身的属性特征,包括街廓四周道路环境、街廓尺度、用地性质与布局、地块划分数、地块权属边界和地块形状、建筑间距、开放场地尺度、沿街建筑面宽、建筑高度、临街面街道宽度、建筑退让位置等属性特征。城市街廓形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阶段中,由不同社会层面塑造的结果,是受到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环境的综合影响的产物,尤其来自于内外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城市法规的控制,其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城市街廓平面、街廓内地块建筑群体组合和街廓界面等三个尺度层级的形态特征。城市街廓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中,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对于城市的影响是自发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而法规导向则是人们可以直接操纵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法规控制在城市街廓形态生成与发展中具有很深的关联性,相关城市法规与城市街廓形态特征之间的关联点主要在于"街廓本身属性的变化",相关城市规划与建设法规、规章、技术规定及行业规范等规定,以规划为手段,通过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与建筑位置等来解决通风采光、防火防震、交通拥挤等城市功能问题的同时,导致街廓属性特征的变化,进而关联街廓形态特征发生变化,关联影响了城市街廓形态的平面用地布局类型与地块划分复杂形式、空间轮廓、建筑群体空间组织秩序和布局疏密度、街廓建筑界面的连续性与围合感等形态特征的变化,最终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198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着颇为迫切的城市难题就是缺乏具有特色的、密集化的、适居的城市环境。传统城市被提出作为复兴的形态秩序而不是功能模式的同时,关于城市拥挤、公共空间缺乏、种族人口分离及土地功能分离、现代郊区反复蔓延、城市空间组织无序及缺乏人情味的超尺度街道空间等城市环境质量欠佳的主要问题被讨论,城市设计对于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尤为重要。如何使城市设计回归其根本?强调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形态的创造?如何管控城市空间形态与建好城市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成为人们的热点关注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难题。在关于从传统分区到基于形态发展的辩论研究中认为:问题主要归因于以功能分离和汽车交通为主的规划和传统分区制的呆板使用,或许可通过建立一套基于形态设计准则的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法来补救或阻止城市环境塑造的难题,通过法规控制为城市多样性和秩序之间的平衡关系提供设计工具。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为了防止城市开发建设失控,中国同样面临着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城市形态、合理开发建设城市的严峻问题,塑造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形态及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是我国城市目前需解决的主要城市问题之一。我国正面临大量的城市更新与城市空间质量优化的需求,在对空间形态精细化控制层面,城市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通过控制城市街廓地块建筑形态来重新塑造城市空间形态特征、提升空间环境质量,关系到人对城市风貌、舒适性与城市活动的直接体验。目前,我国缺乏控制城市物质形态的专门法规文件及规定,主要依靠城市设计导则对城市街廓地块等制定图则以及对地块建筑形态提出要求来实现。城市设计导则中推行地块细分、地块指标、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建筑高度、建筑界面控制线与建筑贴线率等量化指标来控制街廓平面、地块建筑与街廓建筑界面等形态,然而由于我国城市街廓的尺度与四周交通、功能、地块划分数、权属地块与地块性质、建筑组合等属性特征复杂,对应着城市街廓平面、地块建筑与街廓界面等形态特征多样化,而城市设计导则处于探索或试行阶段、尚未完全建立相关法规文件并付诸实施,现行相关直接或间接的国家、省级和地方城市的城市法规对城市街廓形态特征的作用不清晰,城市设计指标又不能与相关已有法规指标规定很好衔接,使得指标在很多实际情况下难以落实。例如,南京城市建设在相关国家及历年地方法规管控的基础上,主要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等规划为手段,通过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与建筑位置等来解决城市功能问题的同时,却关联带来了城市街廓用地纷乱、街道空间尺度过大、地块划分规模粗放、街道界面参差无序、建筑群体组织秩序凌乱等城市形态发展失控的环境质量问题,而城市设计导则推行的设计指标又未能付诸法规文件且不能与现行相关规定很好衔接,使得相关指标对形态管控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实现。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聚焦相关城市规划与建设法规,研究范围主要限定在与相关城市法规控制关系紧密的南京老城区,从街廓平面、地块建筑组合和街廓建筑界面3个尺度层级方面,在归纳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方法和确定城市街廓形态特征属性,以及梳理分析出国家、省级及地方城市的相关法规主要规定条文的基础上,论文总体上设定了一个路径,即从"街廓样本选取、基于指标作用和历史情境发展的街廓建成形态特征总结,到指标与街廓形态关联性理论与实证量化分析、历史情境推演法规对形态作用"的两大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是通过对街廓建成形态的大量调研观察与分析,通过年代区段选取街廓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属性分类,总结出街廓建成形态的现状特征;第二方面是进行主要指标控制作用与街廓形态特征的关联性理论和实证分析,并对应街廓属性特征相关的主要指标规定,从历史中还原法规对形态特征的作用和形态生成的原因,从街廓平面、地块建筑组合和街廓建筑界面3个尺度,在通过创建法规理论模型和关联评价图表方法的关联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历史情境重现、图示叠加、数据曲线等对比分析法,对案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相关城市规划和建设法规与街廓形态特征的关联性。本研究主要取得了理论价值、研究方法创新、关联性作用效果等三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理论价值成果:论文针对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学语境中主要面临的城市设计更新和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需求,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已有相关城市规划与建设法规条文的梳理和总结、对大量街廓样本建成形态的调研观察,对应主要指标规定,进行街廓样本的属性归类,在历史情境中还原法规对建成形态的作用,并通过关联性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量化分析相关法规对城市街廓形态特征的关联影响作用和效果。研究可为后续的其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框架,为我国城市设计导则控制衔接相关规定、进行具体的城市设计控制的可操作性、城市设计更新与提升空间质量提供了科学方法,为推进对我国城市街廓空间形态的科学认知,以及对认城市更新管控观念、倡导城市建设的人居化可持续发展、基于形态视角完善相关法规条文和修订城市设计规范等方面都有很大理论贡献意义。其次是研究方法创新的成果:论文从"建成形态的历史还原与推演法规对形态的作用,到指标与街廓形态关联性理论与实证的量化数据生成分析"的路径进行研究,其中采用建成形态的"历史情境重现法"、关联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于相关研究方法层面的创新和帮助等具有重要的贡献价值。最后是法规对形态特征的关联影响作用和效果方面的成果贡献,从街廓平面、地块建筑组合和街廓界面3个尺度层级方面得出。1)街廓平面用地布局层面:随历年相关用地指标规定的变化、街廓平面用地构成与地块划分布局逐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建设,但是相关土地使用规定在对街区用地使用与开发建设逐渐控制有效的同时,却导致街区用地功能从用地性质单一化到复杂多样的变化,进而关联影响到街区平面用地形态从地块划分粗放、尺度巨大演变到地块划分数增多及划分尺度变小、地块形状大部分由规则形演变为不规则多边形、地块复杂度由低到高的变化,严重缺乏绿化与广场等公共空间,街区平面肌理形态特征从简单规整变得复杂分离等不适居的城市形态问题。2)地块建筑群体组合形态方面:对应地块指标和建筑布局指标等规定的历年变化和控制作用,在有效控制地块开发强度和建筑位置的同时,关联形成了城市老城区、老城边缘区和新城区的各种层高类型的地块建筑组合形态,住宅地块内建筑组合形态特征整齐有序、公共建筑地块内建筑排列仍然较为杂乱无序、城市空间轮廓从老城中心区建筑轮廓最高到老城边缘区变低再到新城区变高的形态变化形式。3)街廓建筑界面方面,对应建筑退让道路距离等规定的历年变化和控制作用,各条道路两侧建筑位置是按照退让道路规定建设的,但是伴随着相关建筑退让道路距离规定从1990年以前的沿道路基线建设、退让1.5~2.5m,变化到1990年以后同一条道路上不同高度建筑退让道路不同距离的规定,关联影响到了城市街廓界面形态特征从1995年以前的界面连续整齐、秩序感强、街道围合感较好,向1995年以后的不连续不整齐、秩序感和围合感低、参差不齐的锯齿形界面形态特征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廓界面形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经济动力和相关规定的影响,其中建筑退让道路规定是与界面形态特征最为相关的强制性规定。研究聚焦建筑退让道路距离规定,以南京市为例,在梳理主要规定条文、建立形态法规理论模型和关联评价图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选取案例,采用历史演绎、图示叠加和参数曲线等对比分析法,对街廓界面形态特征与建筑退让道路规定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退让规定对沿街建筑位置控制有效的同时,却关联带来了参差不齐等形态问题。研究对于推进对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特征的科学认知、基于形态的视角修订和编制相关法规、城市设计规定、塑造适居的城市环境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9,(6)
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着人的活动、人对城市的视觉感知和城市微气候,同时也是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基础。文章聚焦城市街廓空间,探索城市街廓空间形态特征及其量化分类方法。基于空间句法的空间划分方法和视域的空间描述方法,建立点式空间数据表达方法,定义空间特征指标的量化方法。针对街廓空间形态分类,研究提出多指标组合的空间形态分类图表。最后以南京新街口街区的两个街廓空间为例,探讨空间形态特征指标和空间形态分类图表的效果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彩霞  陆海  陈芳  邱枫  张科盈  张晴 《城市住宅》2022,29(3):143-146
在对宁波传统建筑所在典型街廓样本选取与属性分类、形态相关城市与建筑规定梳理的基础上,以月湖历史街区内的街廓地块为例,通过关联性理论与实证分析街廓形态特征与相关管控规定的关联性,提出融入宁波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的街廓管控规定的优化对策.研究对于科学认知城市复杂空间、补充相关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规定、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和提升城市...  相似文献   

7.
街廓与产权地块是微观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要素,对其形态的分析可揭示城市规划机制。研究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以天津原法租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街廓及产权地块编号及划分的分析,从中微观尺度上考察天津的规划特征及机制。首先对天津原法租界的街廓和产权地块编号进行探讨,指出天津老城、海河及大沽北路等是影响天津原法租界规划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对产权地块的研究,通过对产权地块划分的分析,得出原法租界面向原日、英租界开放的特征。研究立足于城市形态学及城市历史景观的理论基础,是对天津近代城市规划研究的补充,亦可为未来城市整体保护和再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晖  梁江 《城市规划》2003,27(10):66-71
对唐长安坊里内部街区形态进行了考证和推断 ,并对古代街区结构的典型布局和模式进行了城市形态学方面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中西不同文明下街区街廓尺度的巨大差异 ,以及唐长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城市街区规划的肌理特征和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聚焦土地使用规定,在梳理国家、江苏省和南京市相关土地使用规定条文的基础上,图解主要条文并设计了符合规定的法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选取街廓案例切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案例街廓的实际现状与符合法规的理论模型进行图示比较,分析用地比例、地块划分和地块指标等规定控制对城市街廓平面用地形态、地块建筑群体布局形态的影响关系,最后得出相关规定在对街廓平面用地比例、地块开发量等控制到位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街廓平面纷乱的形态肌理,影响到城市物质环境的外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前的古城遗产保护中,大多数案例缺乏对街廓和院落形态层面的法定控制,导致古城中"大拆大建"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对辽宁多座明代古城的实地调研,文章以兴城、复州和盖州三城为例,梳理古城中街廓与民居院落的形态特征,发现民居在平面上以南北向矩形"合院"为主,而街廓形态则多为东西向矩形,二者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互适应的"模数关系",反映出辽宁明代古城在营建时的"整体城市设计"思想,最后提出,在古城保护中应重视对街廓和产权地块形态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1.
街廓是构成城市空间的主要元素,街廓空间与居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不仅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而且人们往往首先是通过街廓来把握城市总体景观意象的。街廓空间包括街廓单元、街廓界面、街廓底层延展状况、街廓路面及街廓设施等方面,街廓系统很大程度支持着城市景观格局,本欲从街廓空间极成成街廓系统构成两方面来探讨城市街廓景观规划的操作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典型爱尔兰城镇结构尺度变迁的研究,找出地块与街廓形态的整体系统,并探寻这些系统在功能扩展弹性上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典型爱尔兰城镇结构尺度变迁的研究,找出地块与街廓形态的整体系统,并探寻这些系统在功能扩展弹性上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西方建筑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整合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飞  谷凯 《建筑师》2009,(2):53-58
本文系统介绍西方建筑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近年来新的学术探索。综合形态与类型学的研究的方法强调利用地图与规划图分析城市历史变化过程和理解城市结构及其构成规律。全面与确切的类型和形态研究是城市景观管理和旧城更新规划和设计实践的重要基础。通过讨论近年来国内建筑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研究极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跨文化的综合形态与类型的研究方法对城市设计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因兵而兴的湖北古镇--罗田屯兵堡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李百浩  孟岗 《华中建筑》2005,23(2):134-137
该文结合古镇区位环境、军事、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探讨了因兵而联的胜利镇屯兵堡街的选址布局、街道结构及形态特征,分析了当地建筑的类型和建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与面状街廓的研究互为补充;在传统的二维形态研究之外,重视三维空间分析,包括街道断面,建筑高度等,细化步行体验的空间感受。研究以上海苏州河河口区域为对象,调研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问题,测算统计街道、街廓、地块、建筑等层级要素的数据;然后逐层分析城市形态与河流之间的互动关系,观察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形态特征的演绎以及对步行活动的影响;最后,从步行支持出发对4个层级要素提出优化策略,并指出大尺度街廓是步行环境低下的根源,应从规划源头抓起,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权地块形态这一中间层面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达婷  杜雁 《中国园林》2015,(2):56-60
城市形态学是在城市空间整体观指导下,研究城市形态的逻辑内涵和形式外延的学科理论。遵循城市形态学的基本方法,以明清武昌城镇风景面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府县志的文字记载做出关联性研究,从风景要素类型、风景组织和城镇风景特色的形成3个层次分析自然山水与建成环境的构成逻辑,揭示传统城镇风景环境意义的生成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与选取单个古城镇进行研究的方式不同,该研究选取了两个典型实例:地处南方山区、"有机"形态的洪江古镇和地处北方平原、遵循《考工记》规划而成的"规则"形态的平遥古城,并在城镇物质形态和深层社会学含义两个层面上比较研究二者的城镇形态特点。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查阅,并对基础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发现二者在城镇物质形态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表现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镇平面形态、重要的建筑功能类型、建筑型制、建筑单元之间的关系、边界地带与河的关系,而这些差异来源于二者不同的深层社会学含义,包括城镇起源原因、城镇职能、城镇人口构成、城镇发展规律、文化原点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肖竞  曹珂 《规划师》2012,(6):43-48
西南山地常见的地貌形态有槽谷、岭脊、沟梁、丘陵四大类型,其相应的城镇形成了"带状""团状""串珠型"与"自由格网型"四种空间布局形态,各个布局形态下的交通组织存在着各种交通问题。据此,研究从相关规划视角,综合分析各种山地典型地貌城镇路网系统规划设计的具体策略,提出路网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呼应、交通组织与城市功能的协调、道路布线与城市景观的结合等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综合规划策略,为其他山地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因铺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新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伯  林楠 《华中建筑》2005,23(5):153-157
该文从新店古镇园铺而兴的形成背景出发,根据其落址受到河道走势、码头水运和湘鄂两省交界影响的特殊性,分析了“一河两区”的古镇空间形态,阐述了古镇“街铺共生,内外渗透”的街道空间、“小而内聚”的街道尺度以及“店宅合一”的建筑空间,重点提出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天斗亮斗式、类天斗式和天井式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