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existing studies concerning walkability mainly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at could encourage walking. However, few discussions have been reported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eet environment on walking experiences. In this study, a walk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involving the nine indexes of crossing facilities, street planting, building aspect ratio, street furniture, isolation for non-motor vehicles, width of the sidewalk, illegal parking, sidewalk disrepair, and bike-exclusive lanes. 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12740 city streets in 71 urban vitality centres of 50 typical Chinese cities by combining street images and virtual audits. In additi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causes, and strategies behind the scores were analyz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revealing problems of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in Chinese cities. Research conclusions provide suggestions to refin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systems in cities.  相似文献   

2.
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大规模量化测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2019,(6):107-114
伴随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从重"量"走向提"质",城市建成环境的科学评估与定量研究亟待展开,街道作为重要的公共领域,其空间品质与活力成为重要的方向之一。本文从街道空间品质的概念、大规模量化方法和空间品质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切入,梳理了国内、国外街道空间品质量化研究方法的进展。总体而言,街道物质空间的测度在不同的方面已有一定的方法积累,但少有多种方法的集成应用,利用可获得性高的街景图片进行街道空间测度是国际上新兴的研究方向,空间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还有待深入,已有研究少有以科学认识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方法讨论。  相似文献   

3.
街道步行指数的大规模评价——方法改进及其成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行交通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已经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接受和肯定,可步行性评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国际上流行的WalkScore的评价思路,对其计算方法进行简化,并加入街道环境影响因子,对成都市一、二圈层区县内的街道可步行性展开综合评价。根据可步行性的评价结果,与人口空间分布展开相关分析,评价临街设施分布的合理性;并对比分析住宅类街道(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类街道(A)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类街道(B)的可步行性的差异及不同类型街道的圈层分布差异。研究表明,住宅类街道可步行性最高,其次为公共服务类街道,商业类街道可步行性相对较低;然后分析了市中心、区县中心、地铁口、商业综合体等区位因素对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其中原市中心(天府广场)对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区县中心,地铁口和商业综合体能一定程度提升周边街道可步行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市街道步行体验存在的现状问题,强调了街道步行环境对城市活力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街道复兴的方法,使被遗忘的城市街道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殷洁 《山西建筑》2012,38(28):13-15
通过对法国里昂市街道步行环境的介绍说明,对其具体营造手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分析城市建设背后隐藏的人文精神,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希望能对国内的街道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澜 《中外建筑》1999,(4):18-19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的环境,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传统城市环境的一些基本要素至今仍然对人类的城市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城市广场、寺庙、教堂、市场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城市环境形象。 笔者,作为一名建筑师,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经常考虑的不仅是单纯的建筑物,而应是包括建筑、城市空间在内的城市区段、区域甚至整个城市。本文就建筑师在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设计进行分析,并就设计中如何体现实体建筑与城市空间这两个基本要素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敏  梁爽 《福建建筑》2023,(2):13-17
步行是人们最基础的出行方式,而出行工具的多样化,步行环境的品质下降,导致人们的步行出行意愿有所降低。鼓励低碳出行是近年来不断被提及的话题,对步行性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收集国际上已有的典型步行性测度研究方法,从多源数据、步行活动观察记录、步行环境感知三种研究方式切入,列举多种相关研究方法,从而对不同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在研究方式上,基于多源数据的研究方式在数据获取上更加多样化、综合化,是目前较为前沿且高效的方法;基于步行环境感知和基于步行活动观察的研究方式,则更加侧重通过使用者的感受,对步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步行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对营造城市低碳环境及优化人文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街道的可步行性评价与设计管控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现阶段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缺乏科学性、指标测度方式不明及赋值范围缺乏依据等问题,文章以上海市的15条街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方街道设计导则,构建了道路需求分异下定性和定量法相结合的城市街道可步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Os M道路数据、POI数据、百度街景图片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机器学习拟合的图像语义识别、专家打分法、相关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总结出各级各类街道步行环境的特征、差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分级、分类街道空间设计导控的策略,探索不同街道特征下实现街道可步行性最佳化的方法,为国内各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希 《建筑与环境》2007,1(6):20-22
本文根据对沈阳、北京等地的几个极具代表性步行街调研之后,通过所学的城市意向中的五要素分析研究,论述了由步行街道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之处。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适合的空间环境也促使人们在此发挥潜能。人们不仅是单纯的观察者,其本身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步行街更突出了人的行为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不仅代表着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而且还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作为城市生活舞台的城市街道变得拥挤、吵杂和危险等问题。城市街道是由人自身活动所创造,并反作用于人,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感受。步行作为人们使用街道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感知。本文以城市步行空间上的变化为切入点,结合城市空间理论,通过分析哥本哈根连续步行空间的持续变化,进而总结好的城市步行空间序列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城市活力的关系,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恒 《新建筑》2006,(2):102-103
由于城市空间尺度日趋扩大,宽广的街道、庞大的广场应运而生。小型、安静的空间就更需要设计者加以重视,尤其是利用城市交通功能构筑物的设置,有机自然地形成环境景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试以天津泰达第三大道上的过街天桥及其园林广场为例,运用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来分析其在街道景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小空间——从步行天桥看街道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 《华中建筑》2006,24(9):92-94
由于城市中空间尺度日趋扩大,宽广的街道、巨大的广场应运而生,小型、安静的空间就更需要设计者重视尤其是利用城市交通中功能性构筑物的设置.有机自然的形成环境箭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该文以天津泰达第三大道上的过街天桥及其园林广场为例,运用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中设计手法来分析其在街道景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提质优化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空间品质成为城市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经济 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出现失序。以合肥市二环内区域为案例,以街景图像等多源数据为载体,采用非现场建成环境 审计等技术方法,探索合肥市空间失序现象以及不同类型的街道与空间失序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二环内:(1) 整体空间破败程度为35.11%;(2)空间失序要素中以沿街商业要素的失序程度最为严重;(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 地街道(B 类)空间品质最差,物流仓储用地(W 类)街道空间品质优质。基于空间失序理论,大规模测度街道空间 品质的优劣,在实践上能为未来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在理论研究上尝试弥补以往国内城市地理对空间失 序研究的空缺。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快速发展的高密度城市,人们深感日常生活空间的匮乏,呼唤传统城市那种宜人的活力街道。然而,当人们每天奔波于充满浩荡车流的机动车干道时,不禁要问,人们想要的街道在哪里,到底什么才是理想的街道?文章从分析城市街道的四个特征为切入点(①适合步行②界面限定③功能支持④日常生活),为当代城市的街道做出明确的定义,指出街道是指适合步行行为的(包括步行交通、购物、休闲等日常生活)并与建筑界面具有耦合关系的线性城市公共空间。这一定义点明街道的本质是人流路径与建筑界面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当代城市机动车干道旁的人行道发展成为具有街道特征的日常生活场,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测度方法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水平对于 促进绿色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及提升居民 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步行性测度方 法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 一。根据影响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从步行 环境感知、步行空间可达性和社会文化因 素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步行性测度方法进 行总结和比较,认为3类方法各有优势和缺 陷。建议应针对国内城市建成环境和居民 行为特征,深入研究步行性测度计算方法 的改进和提升,细化研究人群,提高测度的 准确性。同时应考虑行人对步行环境的主 观感受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步行性测度的 影响,构建一个兼顾步行可达性、便捷性、 舒适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城市建成环境步 行性综合测度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机动交通技术的不断革新,现代城市街道的发展到了一个充满选择的十字路口。而作为街道空间中的两大主体活动——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和谐关系的建立则是推动城市街道形态发展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共生理论的本质特征,发掘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建构共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以有效指导未来实践。  相似文献   

17.
基于Walk Score的评价思路,文章通过确定对街道步行吸引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及其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构建了"三因素五指标"的街道综合步行指数评价体系,建立了小尺度范围内单一街道步行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选取郑州市金水区内典型步行片区,应用该评价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其评价结果与街道实际步行情况基本一致,证明单一街道步行指数定量分析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8.
刘克刚 《城乡建设》2007,(11):61-6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愈演愈烈,步行街道的改造和设计成为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和凝聚力、集聚和创造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步行街出现在城市重要地段,成为公共活动发生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同时也化身为城市重要的标志性空间和城市形象精华所在.但是,事物的两面性证明,在城市不断发展变化、公共空间日益丰富的同时,人性化的丧失问题也应运而生.本文拟通过对昆明市南屏商业步行街的研究分析,归纳人性缺失的现象,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以期对其人性化问题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凌波 《中州建设》2007,(12):67-67
展览馆路是北京西城区的一条城市次干道,因正对北京展览馆而得名。它与展览馆广场共同构成了附近区域居民休闲和散步的主要公共空间。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展览馆路街道步行空间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