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预臭氧/混凝/气浮工艺处理水库高藻原水,研究该工艺的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原水藻含量为1.4×108个/L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1 mg/L、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为20 mg/L、气浮回流比为10%时,除藻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另外发现,适当的预臭氧氧化可提高气浮对藻类的去除效率,投加臭氧较不投加可将除藻率提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预臭氧-浮滤池工艺和臭氧气浮-浮滤池工艺对鹊山水库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预臭氧-浮滤池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处理对浊度去除影响不大;臭氧预氧化对UV<,254>的去除效率很高,平均去除率为76.47%,经气浮、活性炭过滤之后,总去除率可达到100%;臭氧预氧化对COD<,Mn>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较无臭氧预处理平均提高7.0%,出水平均值降至1.87 mg/L.臭氧气浮-浮滤池工艺试验表明,臭氧气浮对浊度去除影响不大,臭氧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对UV254的去除上,其平均去除率比浮滤池工艺提高了9.8%.  相似文献   

3.
微污染源水的预臭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预臭氧化和常规工艺联合处理微污染源水的中试结果表明:虽然预臭氧化出水的浊度较原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提高了常规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预臭氧化可有效改善对有机物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同时还提高了常规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刘嵩  朱昊頔 《山西建筑》2010,36(27):171-172
对臭氧预氧化工艺对水中藻类的去除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分析了臭氧预氧化的除藻效果,并探讨了其除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可以明显地提高除藻效果,臭氧投量为1.5 mg/L时,除藻率达到最高值88.3%,继续增加投量,除藻率不再增高。  相似文献   

5.
高锰酸盐、预臭氧化低温低浊水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与臭氧预氧化的助凝除污染效果,结果表明,投加少量的PPC(1.5mg/L)即能获得显著的助凝除污染效果,不仅降低了出水浊度,而且提高了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低投量(1.8mg/L)臭氧能够提高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但没有表现出助凝效果,而且增加了出水浊度及铝、锰浓度。通过色质联机分析了水中小分子有机物的组成,并测定了胶体的表面电位,探讨了两种预氧化工艺的除污染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原水硬度对除藻效果的影响,以绿藻为研究对象,在原水钙硬度为50~300mg/L的环境下进行了臭氧和高锰酸钾的混凝除藻实验。混凝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钙离子浓度均能显著提高臭氧和高锰酸钾的混凝除藻效果。当钙离子浓度较低时,臭氧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但当钙硬度> 90 mg/L时,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则优于臭氧预氧化—混凝。水厂原水的3组平行实验数据也证明在高硬度环境下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优于臭氧预氧化—混凝。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源突发镉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镉污染事件,采用连续流试验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工艺、KMn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粉末炭(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和PAC联用/混凝沉淀工艺以及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除镉效果有限,聚合氯化铝投量为4 mg/L时,对Cd2+的去除率仅为10.5%;KMn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和PAC联用/混凝沉淀工艺对Cd2+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但出水水质仍不能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PPC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的除镉效果明显,当PPC投量为3.5 mg/L时,沉后水中剩余Cd2+浓度降低至3.3μg/L,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去除率为95.2%。因此,PPC预氧化可以作为东江沿岸水厂应对镉污染的一种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比了预臭氧化与预氯化工艺对高温高藻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预氯化工艺相比,"预臭氧化—紫外线+氯联合消毒"工艺对浊度、UV_(254)、藻类和叶绿素的去除效果更佳,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 06%、55. 29%、87. 54%和99. 23%。  相似文献   

9.
预处理强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水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包括化学预处理、常规处理、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联用。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均能强化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项指标的去除,可提高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PPC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可强化AOC、BDOC的去除效果,达到生物稳定性的控制要求,是适合我国水厂改造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颤藻及其嗅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对含颤藻水样及由其引起嗅味的混凝处理效果,并与单纯预氯化、高锰酸钾预氧化、复合药剂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与预氧化联用以及单纯混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纯混凝及单纯高锰酸钾预氧化对颤藻及其引起的嗅味去除效果很差;单纯预氯化及高锰酸钾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除藻效果尚可,但对嗅味不仅未去除反而有所增强;而PPC预氧化及其与预氯化联用除藻、除嗅味效果均较好,采用PPC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方式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黄河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在冬季、经长距离调用的黄河原水水质具有低温、低浊、微污染的特点,采用常规工艺处理时出水CODMn很难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的要求,为此开展了强化常规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臭氧预氧化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高效絮凝刺HPAC强化混凝气浮、改性滤料强化过滤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了10%以上,出水CODMn〈3mg/L。臭氧(或PPC)预氧化、HPAC混凝气浮、改性滤料过滤是改善常规工艺出水水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合适的滴水湖补充水的处理工艺,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1)和"生物滤池+沉淀"(工艺2)两种组合工艺处理地表源水的中试研究(规模为20 m3/h).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对藻类、叶绿素a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比生物滤池好,但二者对浊度、总磷、CODM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工艺1去除浊度、藻类、叶绿素a、总磷、氨氮和CODMn的效果较工艺2好,且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受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以微污染湖水为原水,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单独投加以及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联合投加时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PAC与PPC联合投加能有效降低沉后水的色度、浊度、有机物含量和藻类数等;当投加0.4~0.6 mg/L的PPC反应10 min后,再投加20~30 mg/L的PAC,可获得良好的沉淀效果,对色度、浊度、UV254、CODMn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0%、80%、25%、26%和78%;与单独投加PAC相比,投加PPC后再投加PAC可减少一半以上的PAC投加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源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大量繁殖及藻类代谢物分泌对饮用水质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以水质安全多级屏障控制与保障的角度,系统总结了饮用水处理、输配与二次供水过程去除与控制藻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的工艺方法。其中,藻细胞灭活、凝聚与絮凝、固液分离(沉淀或气浮)及过滤分离等工艺过程是去除饮用水中藻细胞的主要单元;吸附、氧化等是控制藻细胞代谢产物(藻毒素、geosmin与2-MIB等致嗅微量有机物等)的关键工艺;对于输配与二次供水过程中,对供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是最为可行的避免藻类生长的途径。在饮用水处理与输配过程以及建筑给水工程中应尽可能去除藻及其代谢产物,并控制由此产生的水质安全风险,从根本上保障饮用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预氧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北江源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考察了在预臭氧、预氯化和无预处理方式下,GAC和O3-BAC深度处理工艺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预臭氧氧化方式可大大改善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果;在预臭氧氧化方式下,O3-BAC和GAC深度处理工艺均能在长时间内保持对有机物的高效去除,且前者的去除效果及其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均优于后者;活性炭吸附对氨氮无明显去除效果,而生物降解能较好地去除氨氮;预臭氧氧化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THMFP,但生成的CHCl3不能通过生物降解被去除,只能被活性炭所吸附,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出水CHCl3浓度比进水的高;从长远角度考虑,对于北江源水,预臭氧+常规处理+O3-BAC是一种较优的组合工艺,它能够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以珠江后航道和西江受污染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烧杯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的强化除污效能.烧杯试验结果表明,PPC预氧化对于珠江后航道受污染水具有明显的助凝、助滤和去除有机物的作用,使沉后和滤后水浊度、CODMn和对UV254的去除率比单独投加混凝剂时有显著改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PPC对于西江受污染水具有较好的强化除浊和除有机物效能,并且能延长滤池的过滤周期.由于水厂自身生产状况和原水水质的不同,PPC对两种水源水的除浊和除有机物效能存在差别.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PPC对源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PPC预氧化工艺是一种可以提高此类水体出水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有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混凝/气浮工艺代替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处理北方地区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装置由不锈钢制成,处理水量为120 m^3/d,通过连续运行对比了两系统对浊度、UV254、CODMn、TOC、藻类、THMF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相比,混凝/气浮工艺具有运行稳定、除污效果好、药耗低等优点,适合处理北方地区的微污染原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投加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氧化、投加HCA助凝剂和气浮、沉淀对比试验,进行了常规工艺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氧化对浊度和CODMn去除率都有一定的提高,且在混凝剂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高锰酸钾复合药剂投加量为0.8 mg/L时,浊度的去除效果最好。投加助凝剂后,出水浊度降低,CODMn去除率提高,但水头损失增加较快,过滤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19.
太湖原水净化过程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滤法考察了太湖原水、各净水单元工艺出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太湖原水经预臭氧+曝气生物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超滤深度处理工艺后,总DOC去除率可以达到71.6%;臭氧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工艺出水DOC变化不大,但分子量的分布变化较明显;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对分子量为0....  相似文献   

20.
Ma J  Liu W 《Water research》2002,36(4):871-878
Jar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tassium ferrate preoxidation on algae removal by coagulation. Laboratory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pretreatment with potassium ferrate obviously enhanced the algae removal by coagulation with alum [Al2(SO4)3 . 18H2O]. Algae removal efficiency increased remarkably when the water was pretreated with ferrate. A very short time of preoxidation was enough to achieve substantial alga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 effectiveness was further increased at a prolonged pretreatment time. Pretreatment with ferrate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of alum dosage required to cause an efficient coagulation for algae removal. The obvious impact of cell architecture by potassium ferrate was foun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Upon oxidation with ferrate. the cells were inactivated and some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ar components were released into the water, which may be helpful to the coagulation by their bridging effect. Efficient removal of algae by potassium ferrate preoxidation is believed to be a consequence of several process mechanisms. Ferrate preoxidation inactivated algae,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coagulant aid, which are the cellular components secreted by algal cells. The coagulation was also improved by increasing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 water, be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forms of precipitant iron species during preoxidation. In addition,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ferrate preoxidation caused algae agglomerate formation before the addition of coagulant, the subsequent application of alum resulted in further coag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