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9,(33)
《娜塔莎与其他故事集》(Natasha and Other Stories,2004)通过主人公马克成长过程折射了移民者在社会边缘挣扎谋生并奋力融入社会主流的故事。本文结合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相关理论讨论此小说集中移民者文化身份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范文艳 《建造师》2010,(6):298-299
作为少数族裔,美国华裔作家承受着主流作家少有的压力,因为居住地美国并不是他们的血缘文化之根,他们面临着“身份危机”,被视为“他者”,生活在社会边缘。为了融入主流社会,一些作家固守美国身份,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疏离。例如在汤亭亭的作品中,中国文化被视为“他者”而被扭曲,作家本人也成为美国“东方主义”的同谋。另一些作家,如任璧莲,试图超越种族的界限,探讨普遍性问题,在华裔文化身份问题上追寻“世界主义”及多元文化身份。本文试图探讨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意在说明美国华裔作家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所采取的两种生存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球城市理论为视角,探索上海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和其影响机制。基于小尺度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数据,分别选取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差异指数、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分析新移民居住空间特征,并结合相关规划分析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新移民主要聚集于外围地区,其居住空间分异在城市郊区更为显著,而中心城区新移民已基本融入本地居民生活,新移民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密切相关;此外,上海和中国其他世界城市的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的机制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地区新移民聚集区在形成机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心城区主要受到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城市外围地区主要受到市场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6,(11)
利用一项针对全国四大城市群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从移民与本地人的互动频率和城市归属感两个维度,考察我国"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和规模城市内移民的社会融入程度有较大差异,西部地区和中等城市的移民融入程度最好。居住在正式住房的移民融入好于居住在宿舍或非正式住房内的移民,而良好的社区治安、公共空间和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社区环境因素也有助于移民融入城市社会。建议通过提高住房政策的开放性、加强社区公共空间营造、完善社区周边设施、鼓励跨群体社区参与,提升城市移民社会融入的意愿和机会;同时,不同区域和规模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流动人口融入的薄弱环节来改善流动人口市民化政策。  相似文献   

5.
居住于多伦多的移民占加拿大移民总数的40%.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多伦多地区的移民与多元文化、社区发展及城市规划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讨论.本文第一部分将简要回顾加拿大二次大战后的移民政策如何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将多伦多从一个以欧洲民族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区域;第二部分将介绍加拿大作为第一个推出官方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如何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面对移民的大量涌入和多元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何建立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是本文第三部分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居住于多伦多的移民占加拿大移民总数的40%。本文分三个邵分对多伦多地区的移民与多元文化、社区发展及城市规划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讨论。本文第一部分将简要回顾加拿大二次大战后的移民政策如何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将多伦;从一个以欧洲民族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区域;第二邵分将介绍加拿大作为第一个推出官方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如何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面对移民的大量涌入和多元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何建立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是本文第三邵分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的起源与发展与水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水文化作为都江堰地域文化的核心内涵,在都江堰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及传承,并巧妙地融入在其城市景观小品与设施当中。本文首先阐述了都江堰地域文化中水文化的存在形态,然后针对水景在都江堰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此来探讨水文化和都江堰城市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的饮茶文化中,茶除了满足生理的需求外,也满足人们文化上的需求。精致高雅的茶具已成为饮茶者身份的象征。本文从设计构思,灵感源泉入手,以中国特有的“饕餮纹”图案和最具民族情感“福”字作为造型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按照石材的特性,将图形设计和现代技法结合,突出了石雕茶盘的工艺特色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但其在居住、就业、文化等方面仍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任务I显得更加急迫。本文以空间正义为理论视角,选取广州典型农民工聚居区——白云区作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ArcGS缓冲区分析等方法,从空间物质性、空间实践性、空间认知性三方面探究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及其空间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空间既是农民工落脚城市的物质基础,又影响着农民工的实践活动、身份认同、社会关系。进而提出建议,鼓励多元主体共同缔造、容纳多样空间使用需求、构建多方共建文化平台,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0.
现代罗马史(1870-1950年)是从罗马作为意大利首都开始的,其深植于前几个世纪的罗马历史,并且掺杂了如何建立意大利国家身份的问题。这是一部专注于国家现代化发展、建立其具有象征意义的首都,并为意大利南北方移民提供家园的历史。拆除、重建、新兴建筑、新的城市基础建设、土地复垦和基础设施的改进充斥着这部历史。研究试图将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映射工具和媒介——以建构国家身份和国家现代性形象,来强调中意建筑文化在现代性理念上的相似性及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Urban deconcentration is the most dominant and consistent feature of population movement in Britain nowadays.... The scale of urban out-migration varies over time, some types of people and places are more fully represented in the urban exodus than others, and the net figures hide the fact that quite sizeable numbers of people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research was based largely in 1991 Population Census data on people who changed address within Great Britain during the year preceding Census night, focusing mainly on migration between local authority districts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degree of 'urbanness' and their distance from the main metropolitan centres."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large urban regions. Several hypotheses about patterns of settlement change in highly urbanized countries are discussed using empirical material derived from IIASA's Comparative 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Study. These hypotheses refer to interrelations between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 size, the role of migration and natural increase as components of urban population change, overall spatial mobility, hierarchical migration, and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migrants moving between, out of, and into large urban areas." The emphasis is on developed countries. (summary in FRE, ITA, JPN, )  相似文献   

13.
刘贵利  张圣海 《规划师》2004,20(10):81-85
“一体化”是城市集聚发展的战略之一。由淮阴县城、淮安市区、淮阴市区组成的三淮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必将带动地区的发展。实施“三淮一体化”必须遵循双元财政的指导、联合投资、一体三治和共同受益等原则。应在确定人口规模、确定三淮区域的影响范围的基础上,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共建三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原平 《山西建筑》2003,29(15):1-2
结合健康这一主题及SARS给人们带来的理性的反思,针对在城市建设、住宅开发、居住环境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健康与安全、城市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健康住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韩林飞  江畔 《华中建筑》2011,29(11):140-144
随着城市人口的迁移与增多.人们在建筑空间和场所中显得越来越渺小,城市对居住者的感情越发淡漠,城市变成了陌生的场所,与地域传统相隔离的现代城市与建筑空间,业已失却了历史的痕迹和精神的家园。日趋相似的城市环境迫使人类重新思考,城市特色和风貌对于中小城市的重要意义,寻找重塑中小城市城市特色与风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兰军明 《工程质量》2012,(5):26-28,48
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两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从条文、操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从纯技术的层面为室内环境检测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寻求大而专的城市建设中忽略了的城市人本尺度,找出造成了一系列的"城市病"的诱因。并且通过深刻理会张永和在《小城市》一文中对于城市问题的诊断,明确"开放街区"在我国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认知转变,找回离人们越来越远的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8.
杜立柱  刘德明 《规划师》2008,24(1):74-76
决策者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群体,他们的心理因素在规划决策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决策者的"去个性化""群体极化""群体思维"等心理特征会导致其做出的决策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损失.建立以决策者、规划师和专家学者为主导的"三权分立"的规划决策体制有助于增加规划决策的民主性、透明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A stochastic framework for the modelling of interurban migration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an extension of a recently developed master-equation approach to interregional migrati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French urban system, described by a set of 78 cities,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period 1954-82. The importance of synergy effects (self-reinforcing collective effects) as well as socioeconomic macrovariabl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urban dynamics becomes obvious. A forecasting of urban dynamics...[up to the year 2002 confirms] this result and [gives]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nested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基于当代人口分布的“塬面化”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城镇体系组织结构与地形地貌关系,提出了以“黄土塬”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对协调单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延安地区洛川县永乡塬单元,探讨了协调单元中城镇体系发展的适宜空间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布局的原则,并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底”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大分散、大聚集”基本模式、树枝形多中心组团和均衡增长的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