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9,(36)
面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裁判者无法回避裁判,事实推定作为较为便捷、高效率的操作方式,成为裁判者的选择,裁判者以此认定案件事实,摆脱裁判困境。事实推定作为一种逻辑推理方式,其应受到一定的规制,当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方可启动事实推定。进行事实推定时,应把握基础事实与待证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推定的根据(经验法则、基础事实)应当具备客观性。事实推定除了要确保推定根据的客观性之外,推定的过程应符合一定的推理形式,另外裁判者在进行事实推定的时仍应体现推定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5)
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确立起基本的司法证明机制,较为清楚的明确了诉讼参与各方的证明责任,同时司法裁判制度中对于程序性事实的裁判有其特殊的证明要求。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对于刑事诉讼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在法律中仍有尚待规范与厘清的空间,鉴于我国并未确立专门的证明标准来解决程序性事实的证明问题,因此以现有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为切入点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域外民事判决既无损我国主权,也能保证当事人获得公正的待遇,同时还能提高审判效率,节省我国司法资源,减少不必要裁判冲突。援引外事判决,作为证据,要求证明其真实性、有效性,保证双方当事人都可提出反证,用以推翻判决确定事实。域外民事判决不应作为人民法院的免证事实,只是将其作为证据的一种,结合案件事实,基于法律和事实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0):56-58
体育比赛往往都是有规则、有裁判的,这与法律的运行是极其类似的,本文选取最为典型的体育赛事——足球,将其与法律进行对比分析,呈现了二者之间的诸多共同之处,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何"误判是比赛的一部分"既是法律应当承受的,也应该是足球所应当承受的,最后说明了相对于处于纷繁的法律与事实之间的法官而言,足球比赛中的裁判可以"误判"的空间应当是非常小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司法裁判领域,法官的思维是事实认定、寻找规范、价值判断三层次过程,这与人工智能的算法推导过程既有相似又有差异。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有助于司法裁判的高效、统一,这能极大地缓解我国当前法官人少案多又要求司法裁量准确、合乎法理人情的矛盾,同时也能防止部分法官滥用司法裁量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60-61
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产生于德国,由著名的民诉法学家罗森贝克论证,并且在后来长期的发展和演进中引入我国,它最核心的理论是为了解决法院在当事人无法举证的情况下使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境地时,法院仍然不能拒绝裁判的制度,目的是为法院审理案件提供裁判的依据,保障审理程序的顺利进行,然而,该制度在我国的运行或者适用并未能很好地发挥此项功能,因此本文从证明责任的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的司法适用实践,给出自己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3)
刑事庭审中心主义,是指在法庭之上进行刑事审判的所有活动,使得事实的调查、证据的开示与质证、定罪与量刑、裁判公布等都在庭审之中完成。该理念乃为审判中心主义的实现途径,立足于司法改革远期目标的实现,必须克服庭审中心的实现障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间借贷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越发复杂多变的案情也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中最难的部分莫过于借贷事实的查清和认定。查明案情需要证据的辅佐,而本文对民间借贷纠纷中的举证责任进行研究,就是要在案件事实不清时判定由谁承担不利后果,以此为法官作出裁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2):222-223
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价值追求,而司法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随着社会的发展,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疑难案例,而要对此类案件的事实和所应适用的法律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离不开受案法官对案件本身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进行解释,以梳理事实、阐明法理,进而作出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裁判,使个案中公平正义的理念和精神真正得以实现。本文通过许霆盗窃案中的不同判决结果为背景,阐述司法实践中赋予法官一定解释权的必要性及合理性,释明因此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并对其进行辨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172-173
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虐待被监护人、被看护人罪之后,但是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这些类似的机构内的虐童行为并没有得到刑法的有效的规制。根据裁判文书网有关的裁判文书的相关的数据分析,这个罪名在增设之后的使用率却不是很高。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该罪名的适用在入罪门槛、事实的认定以及证据标准的把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司法解释以及判例进行说明,建议增设单独的虐待儿童罪。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4)
民事裁判的合宜就是合乎司法规律,该文介绍了民事裁判合宜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审判原则、普通逻辑、法律依据,分析了民事裁判适用的合宜,探讨了民事裁判案例制度、监督制度的合宜,强调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事裁判合宜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0)
在民事司法领域中,疑难案件大量存在且判决适用的任意性破坏了法律预测功能。本文拟对民事事实疑难案件引入法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进行分析,以彭宇案为例,将成本收益所指向的分析对象落脚到具体行为中,通过时间维度将其区分为:现在行为,过去行为以及未来行为。现在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指向法官在当下做出的裁判行为;过去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指向当事人在过去已经做出的事实行为;未来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指向当事人在未来将要做出的事实行为。上述三个不同的行为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法经济学分析模型,但针对不同类型的民事事实疑难案件来说效力并不相同,笔者将基于上述模型分析提炼出一套解决民事事实疑难案件的可行方案,从而为此类案件的判决提供更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5)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了"四个在法庭"的要求,即"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因此,刑事庭审实质化成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实务中推行庭审实质化改革,必须重视微观层面的制度和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3)
法官正确行使审判权是保障民事裁判公正的关键。在现行的民事审判中,由于法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公众对审判结果的要求不尽相同,使得我国现阶段的民事裁判理由的相关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从民事裁判理由的实质性内容、影响法官选择裁判理由的因素等方面入手,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裁判理由相关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2)
司法三段论是逻辑三段论在司法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是法官在审查案件事实和做出司法裁判的主要推理方法,与逻辑三段论相比,司法三段论有其独特的结构。在形式主义时期和成文法完美主义时期,司法三段论一直备受尊崇,一直被法官运用于司法实践活动中,甚至成为当时法官审判案件过程中的唯一推理方法。但是到了近代,大前提法律规范的不确定,小前提中复杂案件的法律事实认定困难以及操作机械化,使得司法三段论受到现实主义法学派以及自由法学派批判,他们认为司法三段论只能保证最终判决结果形式正义,不能保证实质正义,甚至提出法官在司法实践活动中不应该再用司法三段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8)
目前国内的诉讼制度正处于改革阶段,并且引入了"以审判为中心"理念,强调了证据裁判原则,旨在提升诉讼证据质量,保障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可靠性。本文主要以刑事诉讼中的"以审判为中心"理念为研究内容,阐述其理念解读的一些误区,并站在刑事诉讼视角对"以审判为中心"理念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6)
公证主要关注的是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真实性合法性等,这一状态下,公证实践中司法解释大多并未得到有效关注。特别是司法解释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与民商事裁判关联度较高的司法解释在公证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并不良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司法解释在公证实践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多关注,实际应用上的形式也越发多样。本文将分析司法解释在公证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并就如何更好应用司法解释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1)
"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民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刑事审判中如何实现看的见的正义,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热议话题,也是思想家们绞尽脑汁研究的话题。笔者认为,在当下国内司法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强、审判公开进一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以中国裁判文书网在网上"晒"裁判文书为契机,对刑事裁判文书说理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中随机选取几个案件,对刑事裁判文书的说理性不足进行论证分析,以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7)
对话诉讼在辩论主义的框架范围内凸显了法官的主动角色和法官在事实阐明问题上的协助责任;法官全面积极主动地行使实质指挥诉讼的义务,可以避免突袭裁判,判决的正确性得以提高,程序上效率也有所提升,从而促使诉讼尽可能在一个审级结束,这种模式具备了快捷、高效与高质等优点,这对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与当事人权限分配有很大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围绕三大球比赛中裁判的判罚尺度和裁判员控制比赛的节奏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从运动队对裁判判罚拥有挑战权为突破口,从裁判规则、现有的科技手段、比赛中运动队对比赛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在现在的比赛中运动队对裁判的判罚具有挑战权限是可行的、有利于三大球联赛健康开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