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系统,由雨水源头控制、排水管渠、内涝防治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排水管渠、排水泵站、深层排水隧道、地下雨水调蓄设施等大部分设施位于地下。由于地下空间的局限性与复杂性,目前影响排水防涝的地下空间利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监督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排水防涝系统发挥有效作用至关重要。基于河北石家庄、湖北当阳等城市的排水防涝与地下空间利用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平台建设、规划引领、制度保障和资金筹措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汉一直饱受城市内涝困扰,并影响城市形象和发展,尤其是临湖区。在分析武汉市自然条件、排水和内涝现状的基础上,以南湖地区为例,从排水体制、调蓄管控、排水标准和能力、城市建设模式等4个方面总结了武汉临湖建成区的渍水原因,并提出了推进源头径流控制减排、补齐排水系统短板建设、优化局部排涝方案、优化水系调蓄管理调度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排水专业规划对"雨水调蓄削峰措施"、"雨水收集利用措施"、"雨水下渗措施"进行研究。按新的地区防汛标准,该地区5个排水系统中,只有铜川雨水系统不能满足规划要求。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采用雨水削峰调蓄和下垫面规划,可以达到防汛标准。这些措施实现了城市排水从"工程排水"向"生态排水"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源头径流控制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对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等的作用不可或缺。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设施运行维护规程还不成熟,缺少相应的运行维护体系。为此对源头径流控制设施维护过程中关于责任分配、维护人员要求、维护要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海绵城市源头径流控制设施的健康长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北方某城市的典型易涝区域整治项目为例,介绍了系统化方案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效果。首先从汇水分区的尺度分析内涝积水成因,然后根据目标要求制定汇水分区优化、源头减排系统改造、排水管渠系统改造、排涝除险系统建设相结合的系统化方案,并建立排水模型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在案例项目中,通过局部排水管线调整将汇水分区范围减少约24%;通过小区和道路海绵化改造,实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0%、年SS削减率不小于60%的目标要求,同时显著降低了径流峰值;通过雨水管渠提标改造将管渠排放标准提高到2年一遇;通过在人行道设置多处超标径流入河(绿地)通道,提高了排涝能力和调蓄能力,达到了3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该系统化方案通过雨水径流的合理组织和排水防涝设施系统改造建设,在消除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景观提升和地下水涵养等多重目标,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使得城市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工作迫在眉睫。为此,提出了通过建设雨水调蓄管道并优化局部管网来实现排水系统提标的思路。应用InfoWorks ICM软件建立了上海福建北片区排水管网模型,通过方案优化比选,发现建设长为2.1 km、直径为3 m的调蓄管道即可辅助1.25 km2区域内部管网的排水标准从1年一遇提高到3年一遇。此外,通过对溢流堰高度、收集管管径等参数的优化,可以有序、可控地发挥调蓄管道的作用,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7.
《低温建筑技术》2021,(3):75-75
为落实城市人民政府排水防涝主体责任,确保2021年城市安全度汛,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全国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及重要易涝点整治责任人名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要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切实履行排水防涝安全职责,把治理城市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组织城市排水、应急管理、水利、交通运输、气象、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部门,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迫切需求,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以重庆市某子流域为例,基于SWMM模型和地理信息数据,开展排水防涝三维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城市排水防涝地理信息数据集成体系,实现多尺度排水防涝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支持城市排水设施数据的编辑与更新,实现城市暴雨内涝的三维可视化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水专项"城市雨水径流综合管控平台与辅助决策系统研究及示范(2013ZX07304003)"课题针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需求,基于我国的规范与标准体系,研究构建地表-管道-河道联动模型,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与模拟软件,为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设计和综合管控提供有效的专业软件工具,为提高国内雨水径流管理领域技术和应用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海沧新城防洪规划,新城城市设计,内湖景观规划出发,通过对内湖排水计算,提出湖水调蓄方法,并强调内湖涵闸管理对内湖景观功能与防洪功能实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目标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及其污染的问题,根据2016年10月《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论文探讨了科融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科融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以保障科融新城安全、生态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可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排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对城市防洪排涝、水污染防治、确保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及生活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排水运行监测、防汛排涝、巡查养护、综合监管等系统搭建"智慧排水"平台,可以全面掌握城市排水现状、及时采取防汛排涝措施、执行防治养护方案,从而实现城市排水的全方位监控和全局化调度。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年)》要求主城区(含中心城区)的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达到5年一遇。为此,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排水系统内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定量化分析了源头绿色海绵设施和灰色调蓄设施对雨水排水系统提标的效果。结果显示,灰色调蓄设施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排水能力,而相同调蓄容积的源头绿色海绵设施的提标效果较差,并与其服务面积比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可通过源头绿色海绵设施对径流系数的影响,定量化计算其对排水系统提标调蓄容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袁媛  王沛永 《风景园林》2016,(4):116-121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其中有城市快速扩张、排水系统老化等表面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集中收集、快排为主的雨水排放指导思想下,应对超过管道排水能力的雨水问题时捉襟见肘,而"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给解决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应对手段,结合我国古代城市内涝管理及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应把排水与蓄滞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地三个要素的布局,绿地的低影响开发结合管道排水系统应对普通降雨,以提高河网等地表排水通道密度,结合地下大型排放设施、地面安全洪泛区和天然水体等调蓄设施应对超量雨水,是防止城市内涝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介绍"海绵城市"理念入手,结合具体案例,着重围绕"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当中的实际运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提出建设多功能蓄水池、优化排水方案等方式,希望能够为提升城市排水能力,解决雨水资源浪费和径流污染等问题提供必要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李秀  冯勇 《城乡建设》2021,(1):51-52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积极探索城市供排水管理新路子,以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为抓手,不断创新城市供水、节水、排水管理新模式,实现供水、节水、排水统筹管理,建立了数字化信息平台,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实现了城市排水、节水源头"线上"监管,推进城市供排水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筑小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通过应用雨水调蓄技术对其进行雨洪控制与利用,已受到国内各地市的广泛关注。现以商丘高铁新城某安置小区海绵建设工程中雨水调蓄技术的应用为案例,针对雨水调蓄系统的构建方案,提出了建筑小区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型、布局以及衔接设计原则,并量化评估了小区雨水调蓄系统对径流量与径流污染的控制能力,可为小区场地雨洪调蓄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面临着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及水安全的各种问题,居住用地作为城市建成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市降雨产汇流的源头,也是海绵城市源头减排的重中之重。以迁安市广场馨园小区为例,分析既有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现有问题为导向,遵循绿色优先的原则,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造思路及对策,因地制宜地选择海绵技术设施,从源头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实现对建筑小区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要求。同时兼顾小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实现项目建设的多重目标。通过多种设施的并用,有效提高了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及排放能力,力求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武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给雨水留出路、给雨水找出路、必要时给雨水让路",以"三个统筹"为抓手,着力恢复湖泊自然调蓄能力、完善洪涝联排联调工作机制、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城市内涝治理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武汉市城区没有发生大面积、长时间内涝积水,未出现"城市看海"现象,有效保障了城市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