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亮  陆伟  孙佩锦 《新建筑》2022,(3):140-145
在城市可持续更新背景下,步行空间系统的优化需要依靠完善的城市设计导控体系。“流动性”与“场所性”是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系统导控的两个核心目标,空间属性与界面特征对流动效率与场所潜力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围绕这两个核心目标,新加坡《城市核心规划区域城市设计导则》从整体结构、形式秩序、功能和品质三个层面对步行空间系统做出了全方位且精细化的约束和引导。其所蕴含的多元要素的有机整合、界面的类型化导控、空间的让渡与共享等管控理念,对我国城市更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下步行系统一般修建在中心区、大型交通换乘枢纽等城市重点地区,是城市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地下步行系统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作者在对地下步行系统认识和界定基础上,分析发展地下步行系统的必要性,提出布局原则,着重从平面对城市地下步行系统的布局模式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讨论影响平面布局模式的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3.
城市步行系统建设一直是健康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作为城市步行系统建设的倡导者,伦敦市一直走在前列。本文主要分析伦敦市颁布的城市步行设计导则《步行行动计划》,阐述英国长期以来对于城市步行系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该计划针对市民心血管疾病和儿童肥胖症等健康问题提出的城市设计措施,以期为我国上海市建设步行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胜全  张强华 《规划师》2011,27(7):26-30
我国目前铁路枢纽多采用交通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存在交通组织不畅、功能混而不合、空间相互割裂等问题.在高速铁路时代,将高速铁路枢纽作为触媒,可对城市发展起催化作用,应发展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在以枢纽为中心的合理步行范围内,将铁路枢纽与其周边地区紧密联系而形成统一的整体,使人流以最便捷的方式完成旅行的各项目的,保证城市综合体范...  相似文献   

5.
随着轨道交通枢纽内部各种城市功能增加,其步行流线逐渐复杂,步行中需要增强空间可识别性来加强人流引导,从而提高枢纽的运行效率。节点是步行中的核心,文中针对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中的步行节点,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实地调研,从采光设计、导向性设计、文化地域性设计三个主要方面对步行节点进行可识别性设计探讨,来提高步行节点空间环境品质,为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步行空间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0,(Z2)
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将建成广州市高层密集区。在高层密集区,交通通行能力比较有限。珠江新城核心区步行系统规划通过构建与周边建筑整合建设、统筹考虑的立体化步行系统,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公交枢纽、轨道交通枢纽连通起来,达到疏导交通、共享空间资源、促进商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和人群的不断聚集,原有的片区综合交通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当下的发展和片区在城市中的定位,需要将其改造成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本文对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模式在公共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民众生活质量,并基于TOD模式提出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发展理念(QOD理念),探究其具有的3个特征;同时以深圳黄木岗枢纽为例,从道路轨道交通、慢行系统、枢纽造型与地下立体空间、片区动静结合4个对城市枢纽与片区融合方面的阐述,解释QOD理念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并为同类城市枢纽综合体设计、建设以及枢纽与周边片区的融合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如何融入历史城市形态是当下很多大型历史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德国法兰克福为例,梳理欧洲 历史城区的高层建筑布局模式及形态导控方法。将二战后法兰克福高层建筑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总结布局模式的 演变及其与历史城市保护的关联。从空间格局、城市肌理、建筑—界面、功能—强度,以及落实机制五个层面总结 法兰克福历史建成环境中的高层建筑形态导控策略。在此基础上,从布局模式、形态导控与实现机制三个方面反思 我国历史城区高层建筑的形态导控问题。  相似文献   

9.
纵观我国城市空中步行系统设计与建设,其大多模式是将高密地区轨道站及周边地块进行连接,但这种模式并不能如实反映空中步行系统的整体空间设计逻辑,导致"往下传导难"等问题。作为世界高密度城市地区之一,对于在稀缺土地内建设立体空中步行系统,香港已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即精细化构建空中步行系统空间逻辑。香港中环、湾仔、荃湾、沙田、屯门、将军澳、东涌片区空中步行系统分别代表了"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公共建筑群""轨道站点+商业"3类发展类型。梳理空中步行系统关于功能、交通、开发模式等精细化设计与开发的要点,以期为今后内地空中步行系统在地化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20,(9)
文章结合中山总部经济区滨水城市设计实践,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规划背景下,城市设计如何创新运用"精明准则",持续高效地对城市中心滨水区土地开发和公共空间营建实施精确导控,以引领中山向紧凑、绿色、智慧、人文、安全的韧性湾区城市发展目标演进。  相似文献   

11.
Hyungun Sung 《Cities》2011,28(1):70-82
This study determines whether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planning factors identified from western case studies can be applied to the city of Seoul, Korea,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dense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factors such as transit supply service, land use, street network and urban design at each rail station area. To identify effects of TOD planning factors upon the transit ridership at the targeted 214 rail station areas in Seoul, the study develops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for transit ridership, which are differentiated at the levels of time of day, day of the week, and transit mode at the respective rail station areas. The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TOD planning factor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in forming a transit-oriented city.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some TOD planning factors, compared to low-density cities in Western countries, need to be carefully applied towards Seou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regenerating a transit-oriented city. In summary, rather than focusing mainly on increasing development density, it is necessary to concentrate more on such strategies as strengthening the transit service network, increasing the land-use mix index, and restructuring the street networks and urban design to be more pedestrian friendly around rail stations.  相似文献   

12.
言语  徐磊青 《风景园林》2021,28(5):42-50
针对研究不同站域步行化改造步行便利之增量变化,对上海11个轨交站域建立不同历史阶段的步行化改造模型。同时,结合地块城市基面的总公共空间面积供应量,进行物质环境指标的整合,从而建立:1)总公共空间供应量;2)可达性在步行改造中的变化数值(sDNA指标);3)活动量内外均衡性指示剂三者的相关性拟合方程。通过验证33个商业地块行为学活动量,证明综合了前两者指标的公共空间疏解指数(MIPS)可以对轨交站域空间活力的延续性产生积极影响,对比综合前得到了提升。此外,得出公共空间立体协同度等其他具参考意义的指标,以作为设计参考,对现有轨交站域地块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州海珠生态城低碳交通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设低碳交通是实现我国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国内外生态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提出低碳交通规划的体系框架以及各子系统规划的关键性策略,并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交通规划为例,探讨低碳交通规划实践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包括以TOD模式引导城市交通和用地规划整合、构建"公交+慢行"优先的路网系统、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绿色公交系统、建设高品质慢行系统等。  相似文献   

14.
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关系。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快速、大运量的客运系统,对城市空间演变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天津市的空间布局面临着重大转变。天津的市域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依托,以积极引导天津市空间结构转化为目标,规划构建包括市域线及城区线两级线网、全市域联网互动的轨道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国内外实践归纳梳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四种典型的回报机制,基于案例对比分析总结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回报机制的设计要点,即政府资本支持、客流量对项目收益的带动作用、拓展项目的盈利空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相关政策法规配套的完备性,以期为决策者设计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回报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轨道交通引导城市轴向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内城市和轨道交通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引导城市轴向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轴引导城市发展的两种形式进行了实例分析,认为在今后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应更加重视对轴这一功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外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角度对我国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模式进行了分类。通过对上海城市客运轨道交通规划发展情况回顾及有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上海应该发展多模式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各类客运轨道交通模式在上海的适用范围、线路制式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时代建筑》2009,(5):1-1
轨道交通在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复兴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轨道站的城市催化作用表现在其建设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土地升值和建设密度的增长。于是被广泛认可的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区域开发模式,已逐步显示出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力,也催生出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土地立体开发,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集聚了多元的商业、服务、公共空间和居住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9.
潘延平 《工程质量》2012,(10):16-1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呈大规模、高速度、超常规、跨越性的态势,在分析传统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的不足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建立适应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特点的关键节点条件验收制度。  相似文献   

20.
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长旭 《山西建筑》2009,35(13):44-45
论述了都市圈轨道交通研究范围及功能定位,在分析国内外大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轨外铁”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探讨了“内轨外铁”模式下的城市铁路发展模式,并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例,概述了一小时经济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及布局方法,以适应人们的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