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后工业浪潮的兴起,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物式的保护不适用于所有的工业遗产,在对工业遗产的适度更新和旅游开发下,促进了工业遗产的文化旅游。以澳门路环荔枝碗船厂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进行研究分析,最大限度地保留场所内的历史文化,以文化旅游为出发点,对荔枝碗造船厂进行修复和改造,并形成统一的整体。解决荔枝碗船厂衰败问题,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文化保育、历史传承与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手法,探寻工业遗产在后工业化浪潮中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延续区域历史文脉和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入分析其建设现状,并对其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进行思考,应用工业遗产设计与再利用思维可以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2013,(7):13-17
河南省地处中原,朝代的更替给河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很大成就。相对而言,河南省工业遗产保护方面较单薄和欠缺,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然而就城市发展的历史完整性来看,工业遗产在河南省各历史文化名城中充当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应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相结合,展现河南省独特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4.
天津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工业遗产。对于大量的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工业建筑,采用何种态度处理是极为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天津大量历史工业遗产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国内在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方面的经验,尝试拓展和完善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观念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开始得到重视。文章基于触媒理论,以武汉工业遗产汉钢历史街区为例,提出了创意产业园、历史文化展区、工业遗址公园三位一体的详细改造方案,为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工作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大运河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分布概况,以及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原理,即运河工业遗产与运河的三种关系:“功能相关”、“空间相关”和“历史相关”。接着对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范围与层次,以及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
长期以来,现代文明与传统技艺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人们作为历史的存在者,处于某个视域之中。通过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业遗产群落,了解空间文化语义的观念性场域生成,工业遗产中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在城市空间与时间存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以工业遗产建筑群落的空间文化性语义作为整体认知构架,主要集中于对工业遗产建筑构造的整体性认知,并将其作为工业文明承载的文化场域的完整性物理留存;同时,探寻物理性空间之外的文化性空间含义,并以空间文化涉及的相关理论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业遗产建筑群落案例。由此可知,工业遗产建筑群落形成了全新空间文化性语义的试验场,也形成了全新的美学特征,探讨其在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观念性场域生成价值维度的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玮 《中外建筑》2012,(2):57-58
本文通过对城市整体形象塑造、传承工业历史文化展现城市文明、城市地域性特征是本土化语言的延续、精神文明建设与科研教育的基地、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融合,这五点进行论证,总结出工业遗产改造应在遵循原有文脉、地域特色的原则基础上,在城市文化名片的角度出发,使工业遗产与周边区域环境之间保持和谐统一与文化共生。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是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外部空间保护改造与城市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文章以相关概念定义、国内外发展概况为基础,分析工业遗产外部空间环境的特征和重塑原则,结合景德镇陶溪川文化创意园区的改造设计归纳整理了工业遗产外部空间环境的重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是国家工业历史的体现,是不可复制的历史遗存,矿山公园是工业遗产保护、转型活化的重要方式。文章针对矿山公园的建设,归纳建设过程中文化偏移、生态危机凸显、矿山精神渐失等问题,以万山汞矿为例,通过识别与汞矿密切相关的工厂、工人、环境等遗产要素,剖析其文化内涵,以全面保护文化遗产、修复矿区生态、营造精神"场所"等主动式保护策略,促进工业文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从工业文化和工业景观的概念出发,在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和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德国工业景观的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从旧有工业景观更新再利用到新建工业景观设计和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其中蕴含的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建设模式。力求对我国城市工业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西安大华纱厂改造项目,对废旧工业区景观的规划改造手段和方法进行探索。废旧工业区景观规划主要以传承工业文脉、体现工业文化为切入点,尊重场所原貌历史,继而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提取原工业景观符号与元素,从单纯的形式保护升华到场所精神的表达,塑造全新的景观功能与空间秩序,赋予废旧工业区以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邵龙  朱逊  赵晓龙 《华中建筑》2010,28(1):175-178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失衡,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正在消失,如何以新视野对城市工业文化景观资源进行有效的转换和利用,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论文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工业文化景观分类方式,将工业技术景观从工业建筑景观中分离出来,并通过对文化景观资源转换过程中的错位竞争、叠加递增和多元协同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转换策略,从而实现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工业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正逐步成为热点,产业园区工业文化旅游发展更加强调工业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注重工业旅游景点的文化植入,致力于旅游设施和环境的提升,并形成了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商丘城市东南部产业园区具有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的诸多诉求,在园区空间规划过程中从产业选择、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景观风貌和设施配套等方面构建与工业文化旅游定位、景点规划、线路设计、环境营造和服务水平相协调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世博相关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 《工程质量》2011,29(2):1-6
基于上海世博几个工业遗产用地景观工程及本市重要工业遗产景观项目的实践,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和优秀案例,着重对世博工业遗产用地在生态恢复、文化再生、经济重塑3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董超 《城市建筑》2013,(6):202-202
产业类历史建筑是建筑学概念范畴,不是泛指在历史中剩余下来的工业建筑,而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用于工业生产和配套的仓库、办公室、宿舍等服务功能和其它功能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见证了历史文化和变革过程,记录了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并形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工业景观。  相似文献   

17.
技术美学的嬗变与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静 《规划师》2003,19(12):36-39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许多传统工业基地衰落,甚至沦为弃置地。这些用途单一、功能过时但是具有严格逻辑的工业弃置地的再生潜力、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改造、更新和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技术美学的嬗变、历史地段的扩展和极简艺术、大地艺术的思想对工业弃置地的景观再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艺复兴以来,古遗址美学的发现与发展为工业遗址价值识别奠定了美学基础。随着传统工业逐渐退到历史的幕后,工业遗址凭借其崇高美特征被人们发现其文化价值内涵,并由此诞生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址逐步由工业纪念物发展到工业遗产,从单纯的审美载体转变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再开发利用的巨大潜质,景观化则是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址景观化的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如画式”处理采石场的工业改造开端时期;2)大地艺术拓展并运用纪念碑视角的工业纪念物时期;3)“博物馆化”风潮下景观设计受限的工业遗产提出时期;4)风景园林主导的整体保护与分层活化的工业景观时期。最后,针对价值理念之传播、法律机制之建立和活态可持续之发展几个方面,对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可持续、有机且综合的风景园林手段,将见证工业遗址作为遗产的可变价值。  相似文献   

19.
姚睿 《中外建筑》2009,(8):61-64
广州珠江后航道沿岸分布大量20世纪早期遗留的大批工业厂房和仓库,这些工业遗产目前面临着保护和建设的双重压力,以及被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危险:与此同时,珠江后航道沿岸周边地区也迫切需要发展和更新。在“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引导下,将创意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有机结合形成新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是一种极具价值和潜力的新文化观念和形式,本文称之为“Loft”有机景观,并通过“广州市荔湾区下市涌至消防中队沿岸景观整治”项目,深入探讨“Loft”有机景观的设计理念与特点,同时提出对当代城市景观新途径探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武昌沿江地区实施性规划开展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子项研究。以现状调研为基础,确定了武昌沿江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和与利用的总体思路,以保护为前提、以文化为指引,通过功能置换、景观重塑,及以传承工业记忆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板块建设,以实现地区整体复兴。重点介绍了四美塘特色文化板块的景观意向设计与若干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实践,并引发对当前工业遗产再生实践和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