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才能针对性制定相应的环境治理方案。文章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并提出了一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董丽 《风景园林》2013,(3):110-114
摘要:保障性住房因兼具经济性与适用性的特点,符合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又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是国家正大力推广的居民住房形式。着重探讨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影响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测算,得出保障性住房景观价值的综合评判标准。依据该标准,以北京城郊14处保障性住房为例,通过调研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期树立保障性住房景观的标准化与产业化模式,对今后的保障性住房景观建设起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敏  袁霖 《室内设计》2014,(3):86-95
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遗产国际宪章和评估文件的解读,阐述了风景园林遗产的定义和属性,分析了它与世界遗产评估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国内业界对世界遗产OUV评估标准的应用现状,对现有官网的中文译本提出了修改建议以求更为确切地理解原意,并统计分析了世界遗产中风景园林遗产项目的OUV评估标准适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截止到2005年7月,北京地区已遭受6次冰雹袭击,损失惨重。7月8~9日晚22时30分到0时左右,通州区宋庄镇东北部翟里、高各庄一带遭受近年罕见的大风和冰雹袭击,风力达8~9级,降雹时间20~30分钟,最大雹块直径在3cm左右。风雹灾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部分茎杆折断,叶片砸成碎条。果树、蔬菜受灾严重,果树大量落果、西瓜开裂,尚未落地的果实、蔬菜由于被砸伤痕累累,大部失去了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5.
欧洲乡村景观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彤  韩锋 《中国园林》2021,37(1):110-115
中国具有丰富的乡村景观,但其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还存在不足.文化景观研究以动态整体的视角解读景观价值,评估景观质量,准确把握景观特征和演进规律.欧洲国家的乡村景观研究起步较早.以维持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延续历史文脉特征为重点的景观解读与评估方法有助于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从自然、文化、经济、社会与美学等方面梳理了乡村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成本法所能估价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是以重置成本减损耗的形式修正建筑物功能缺陷和外界因素对建筑物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对房屋估价中的无形损耗做进一步探讨,研究成本法在无形因素价值影响处理中的缺陷,尝试建立一种全新的技术思路来弥补传统成本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着多种类型的调节和支持服务。以武汉市域范围内的蓝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和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综合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计算了1987—2015年间,武汉市中心建成区,都市发展区和城市远郊区3个研究区域水文调节、水质净化、固碳释氧、空气净化、噪声降低、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7项调节和支持服务的量化收益和货币价值。最后对蓝绿基础设施的调节和支持服务在价值总量、单位效能、供需平衡、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方面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自然区域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与研究被提上日程。目前,国家公园的申报设立条件、划定准确边界和内部功能分区的标准尚在探索中。为实现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需寻求一个系统的语言来识别、描述和评估区域内生态系统基本单元的特征。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试图构建一套适用于流域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尝试对青海湖流域的特征要素进行识别、绘制、分类和描述,以及价值评估。最后阐述了景观特征识别和价值评估结果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家公园的申报、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邓浩  奚江琳  杨涵 《中国园林》2012,28(1):105-107
首先概述了军队建筑遗产的概念和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从保护区制度、军事历史文化、城市文化遗产连续性和"文化线路"遗产概念4个角度,重点探讨了对群体价值的理解和认知,旨在强调在军队建筑遗产的价值论研究以及价值评价方法研究中,要从以往孤立静态的观念走向群体动态的观念,重视群体价值的存在和维护,进而促进对军队建筑遗产的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既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把国家历史文化格局背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背景的宏观层面,与特定传统村落传统资源静态情形与活态情形的微观层面结合起来,然后,通过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来进行综合价值评估,根据获得的评估结果来实现对传统村落的分级分类,不但可以为未来科学、合理遴选新的传统村落保护对象提供方便,还可以为未来既有区域传统村落有重点地开展保护利用工作,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状况的周期性监测、评估工作,进而促进传统村落的长效保护利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影响评价对国家公园设立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益等,进行预先识别、分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社会评价调研,构建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国家公园设立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风险等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社会影响广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3)有利于区域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4)整体风险程度一般,通过科学管理和严格管控可有效规避或防范;5)通过制定社会管理方案,可增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因此,认为: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公园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遗产环境,作为体现遗产完整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现代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逐渐被蚕食,并逐渐威胁到遗产的完整性保存。在环境影响评价、遗产影响评估、遗产环境影响评估相关概述基础上,初步梳理了国外遗产环境影响评估的研究进展,并进行相应评述,最后,以城市历史遗产的环境为对象,对遗产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提出展望,对于中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与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健雄 《中国厨卫》2025,24(4):13-15
随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愈发受到重视,其不仅成为提升园林景观美学价值的关键要素,还承载着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文章将从植物景观设计概述及原则出发,结合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视觉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视觉景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在2个对立学派的基础上形成视觉景观质量评估。客观主义者或物理学派(基于专家的方式方法)认为视觉景观质量是其自身物质特性的内在表现。主观主义者或心理学派(基于个人的方式方法)认为景观美是客体或视觉媒介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如照片、草图、模型、三维可视化等景观表达可以协助实施现场或遥感评估。评估方法包括例如明智的配对比较法、分类法,还有其他分级或排序法。大多数的研究脱离现实环境而实施,容易忽视人们动态地感知世界。在虚拟现实影院里,景观身临其境的体验为观众提供了自由探索这个虚拟环境的机会。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进一步提供了这种可能:现存环境的影像与被数字可视化的未来变化影像相叠合,如同现场体验一般,从而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将为景观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规划和建设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规划的机关首次成为了与项目建设者同样重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主体。笔者在对编制规划的机关的范围、职责和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分析的基础上,就编制规划的机关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主体提出了自己的法律思考,以期有助于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刘洋  杨秋生 《中国园林》2019,35(10):124
城市绿地是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绿地要实现设计目标,保持长久的景观效果离不开持续不断地养护管理,同时管养工作又会带来物资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以资源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潜值作为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子,将城市绿地划分为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层,建立了管养对环境影响的量化模型。以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34个植物群落(20m×20m)为样本进行了验证,计算得到各植物层管养资源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潜值特征量以及管养工作标准化加权环境影响指数。结果表明,乔木的管养环境影响指数最低,比群落均值低32%;施肥和垃圾清运是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占群落管养环境影响指数均值的75%以上;与农林业相比,城市绿地管养环境影响指数处中低水平,但资源能源消耗因子的影响指数偏高。基于LCA方法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绿地设计和精细化管理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景观规划管理的视角需要从最优美、最有价值区域的保护,转向对国土全域“自然系统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协调。景观链接了“自然”与“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强化必须从景观单元的尺度进行更为整体的思考。“通过景观(单元)规划”探讨了景观为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提供综合框架的潜力,景观特征评估则提供了将复杂连续的景观划分为多尺度、实体、可识别的整体空间单元的系统方法。通过对景观概念的系统梳理与阐释,论述了景观保护方法的转变、景观单元的空间意义,以及景观特征评估作为多尺度景观单元划分的先进方法在英格兰的全面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设计如何遵从自然——《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评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遵从自然"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景观设计大师麦克哈格提出的景观规划思想和方法,其实质是以环境学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时至今日,它仍然是物质规划领域的重要理论.国内关于麦氏的著作及思想已多有介绍与评述.以威廉·M·马什的《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一书为线索,对"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内涵进行阐释,并对景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给快速城市化和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背景下的我国景观规划与建设实践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应全球环境变迁,台湾有关主管部门积极探讨环境景观政策,朝向环境再生复育、人本绿色生活、城乡优质生活与文化空间的保存营造.考虑相关政策需跨越行政区域、整合多元专业、兼顾软硬件建设,与有关主管部门、专业与地方民众共同推动.有关主管部门,却因缺乏弹性、专业与创意,以致政策执行与计划质量控管不易,因此引入环境景观总顾问机制,协助有关主管部门扮演整合平台角色,以补强行政能量未及之处.介绍作者担任各环境景观总顾问召集人所推动的不同类型计划实际操作经验与成果,供不同层级景观行政人员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梦 《中国园林》2012,28(2):37-41
瑞士苏黎世南部的锡尔河是苏黎世境内的第二大河。为了更好地改善锡尔河滨河地区的景观环境,苏黎世有关部门对锡尔河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10年的景观更新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周边环境,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介绍了相关项目情况,然后基于更新规划所体现出的游憩行为的空间布局特征,分析了当地解决滨河地区游憩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矛盾的方法与手段。对该项目的分析与总结,将会为我国城市中类似的河流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