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张松  镇雪锋 《风景园林》2017,24(6):14-21
文章首先梳理了"景观"与"风貌"两个概念的差异,探讨中城市景观在中西方认知上的不同以及在国际遗产保护政策中含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与方法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认为需要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的范式转型。在强化城市遗产整体性保护机制的基础上,认识到城市景观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多样性,注重景观资源的全面保护与利用,通过规划有效管理环境景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城市的夜晚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品质的追求,城市夜景观设计也就成为城市景观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序言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不只是居住、工作这么简单,而是对城市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白天的生产、生活需求,还包括夜晚的出行、娱乐、观赏的需求。在男耕女织的时空中,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没有过多的休闲娱乐活动,也没有便利的出行条  相似文献   

3.
李宾   《风景园林》2017,24(12):52-57
奥斯陆建筑设计学院的"山后入荒境"高山景观设计课基于安第斯山设计场地不可达的事实,考察近似的可达高山区域,探索基于摄影的图像过程对于调研不可达高山的价值。以参与式景观摄影、图底编辑、图像拼贴为操作方法。在"近似的远足考察—图像—想象的图像—近似的远征考察—构建的图像"一系列过程中,研究者们成为可达高山景观的参与解读者和不可达高山景观的想象构建者。在高山景观元素和考察体验上,挪威的斯堪第斯山成为了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的压缩模型,图像和想象弥补了不可达设计场地的景观在场、再现和推测。  相似文献   

4.
生态、生活、艺术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居住区景观"农田化"设计是满足目标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不同类型的实例分析,指出了当前居住区景观"农田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真正意义上的"农田化"设计进行初步探索。还对未来居住区"农田化"设计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期,景观设计的模仿之风盛行,大有从南方沿海城市向内陆蔓延的趋势.以前国内景观设计的"质朴"正在被"奢华"所取代,贪大求洋成为开发商在景观建设上的追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正在走出模仿的怪圈,追求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和开发商逐渐认可以人为本、顺应自然、融合传统的景观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景观“意、境、流”概念及其语义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的"意、境、流"概念是设计理论中提纲契领的重要因素,对它们的把握和解读决定了景观设计的层次和命运.中国传统的意境相关理论可分为3类,一类源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一类应用于绘画理论,另一类来自禅宗思想,由于中国唐代以后文人的特殊性而产生3类之间的互用与模糊.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提出景观"意"的概念,将其对应于文学,比喻为不同体裁与手法的层次.境有3种层次:物质的环境、事件的情境、熨帖于内在的景观心境.景观不是静止不动的图片或是瞬间的东西,它本身是复杂的体系,提出"流"的概念是为了强调这一体系性,它的层次包括空间序列上的流,观赏方式组合的流,时间历史溯源的流,以及更高层次上的流.  相似文献   

7.
陈辰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4,(2):119-123
纪念性景观中通常记录着曾经发生的事件和信息,运用纪念与回忆的景观空间再现,真实保存的景观呈现,历史的景观重现与历史故事的创造等景观叙事的手法能够很好地实现事件的表达。在大禹神话园的景观叙事中,通过设置"禹父鲧治水","大禹治水"和"南方治水"上、中、下三个主题区来叙述大禹治水的历程,并通过故事、空间和意义三个方面表达出大禹神话园的叙事层次和纪念内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5)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在壁画、色彩和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了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有"西藏塔王"之称。  相似文献   

9.
荷兰土地十分紧缺,多维的规划和利用昂贵的土地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荷兰高柏伙伴公司通过"多维景观规划" 的设计哲学,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无限的景观.他们并不单纯局限于土地的高效功能规划,同时还关注于多样化、人性化、文化延续、可持续发展、人工与自然和谐等多维景观层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水已逐渐进入现代化住宅小区,并呈不断增长的发展势头.作为景观工程的灵魂和点睛之笔的景观水体,其景观价值有"无水不成景"的精妙说法.它能够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在空间距离上与人接近,给人以感官的冲击.并且可以调节城市的小气候,为城市环境增添流动美、透亮美,为城市生活增添诗意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强 《四川建筑》2002,22(Z1):18-2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迅捷而巨大的变化.看到这些了不起的成就的同时,是令人遗憾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城市文化个性的消失.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面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本文提出,作为"生态城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景观的"生态化".文章阐述了人类在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理性的探索--形成"生态学"的同时,还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着富有感情色彩的审美活动--并正在逐步形成"生态美学".现在,是我们用生态学及其分支学科--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理论重新审视并研究城市和城市景观的时候了.作者指出在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时,还要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原理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并提出在城市发展中要严格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区"和"文化生态景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中的生态因子进行城市景观设计;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建设生态园林,形成城市生态绿地体系;在设计中要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创作艺术化的城市生态景观等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最后作者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进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赋予城市生态美,是城市领导者、生态学家、规划设计师和建设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周婧海  蒋春霞 《园林》2020,(5):22-27
玉兰是中国传统观赏花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白玉兰是上海市花,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代表。但在沪上,以玉兰景观为主题的公园屈指可数。本文以上海最大的玉兰特色公园——闵行文化公园为例,分析了园内主要玉兰品种、种植及景观营建方式等;同时,运用"文化建园"的理念,使玉兰景观与玉兰文化相结合,为沪上玉兰景观的应用和玉兰特色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是设计关注的焦点.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建树.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的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是设计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储琪春 《中外建筑》2011,(7):110-111
在世博会召开的背景下,长青公园的改造以"新中式园林"风格为出发点,在建筑及各种特色景观小品的细节处理上,将中华戏曲文化融入其中,塑造全新的公园景观风貌,体现现代中式园林的文化神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站在业主和开发商的角度上,从他们利益出发,分析当前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越来越受住户和开发商重视和青睐的原因,以及在景观营造中资源有效"浪费"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白话景观"引入"方言景观",景观将"重新发现大地",重新为差异性、文化生态打开通道.作为对立,文章批评了庸俗化的商标式风情景观.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中的排水设计,对居住区的整体景观的营造影响很大。本文以"宋都·阳光国际花园"为列,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中涉及到的景观排水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居住区景观排水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作为景观设计师在排水设计上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8.
郑捷  陈梦菲 《风景园林》2018,25(5):21-25
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乡村乡土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映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一定会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需要从文化重建的高度去确立乡村题材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并建立系统的工作框架。从操作层面看,设计师应视"乡愁"为魂,将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注入活的情感,让受众得到精神上的共鸣。列举了义乌缸窑村、绍兴禹陵村建设更新的规划实例,有助于对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澳大利亚景观保护历史。澳大利亚土著原住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万年之久,他们照看着家园,也被大自然的资源回馈眷顾着。景观对他们来说是鲜活的生命。200年前到来的欧洲殖民者,带着北半球的思维方式,惊惧地在这广袤陌生的土地上拓荒。火灾、干旱、洪水和虫患瘟疫侵袭着欧洲人以及他们带入的庄稼和动物。直至20世纪,人们才渐渐认识到这片土地的深层生态以及澳大利亚殖民者对土地的野蛮冒犯,这促成了对林木的保护,进而对"美景"、风景海岸线的保护以及对美国国家公园的反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城市更新概念方案的设计研究,通过构建"缝合景观"概念体系,对其理论框架与设计方法思路进行简要阐述,并以概念方案的设计实践为例,着重分析了"缝合景观"概念的行为学视角操作方法与步骤,提出了一套行为学视角的"缝合景观"设计方法论。此研究尝试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领域中界定出一种新的设计类型,并提供一个新的设计角度和方法,供更多景观设计研究者和城市更新设计实践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