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乡结合部出现大面积的半城市化地区,这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以扬州市城郊半城市化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非农人口的城乡流动及其原因和空间差异,并以此为视角,分析了当地半城市化地区城镇化的特点,分别是市民化程度高、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以及乡村"空心化"严重。最后,为了推动半城市化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针对该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特点,在市民化、政策差异化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空间生产视角下针对"市场型"中小城市空间演变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存在不足,这一类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典型样本,其中的资本权利逻辑亟待研究。文章基于对资本、权利两大要素城市空间运作逻辑的梳理,以黄岩城市空间变迁过程为实证,验证了理论的吻合性,并发现了"市场型"中小城市空间生产"并行"现象与理论"顺次"的差异,最后构建了权利资本要素预测空间发展趋势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化的趋势下,城市空间的商品属性和交换价值日益体现,内城住区更新成为资本生产积累的手段和工具.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出发,以南京市老城南地区的南捕厅为实证案例,揭示内城住区更新中参与主体生产关系的改变.实证表明,伴随着资本对城市建设领域的作用和控制,内城住区更新的参与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居民和住区空间本身的生产关系和角色都发生了转变以适应新的资本生产方式;同时,各类政策文件等作为住区更新的非物行动者则成为传播更新语境和施展权力的工具.尽管更新结果未能完全满足居民意愿,但是在过程中居民已经意识到对自身空间需求的维护与权利表达的可能途径,使地方政府做出让步,从而更多考虑公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逻辑视角下,以空间生产和资本的城市化为理论基础,研究西方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直至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城市进行"空间生产"的城市化过程中,规划作为资本关系作用下"时空修复"的一种手段,其角色几经转变最终回归到其协调空间发展的本质属性,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差距的历史问题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城乡一体化历程。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市场化经济条件下中国城乡统筹中的现实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常熟市为例,提出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统筹规划的一元模式。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利用无序、低效,生产和生活空间发展面临瓶颈,人居环境改善的要求日益迫切,这些都对一元化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现实的诉求。一元模式的核心是淡化农村。按照城区—卫星城—独立社区的结构安排市域居住空间;工业空间集中于省市级开发区,统筹安排市域物流空间;市域生态空间包括农业空间和生态绿地,农业空间兼具生产、环境、旅游、社会保障功能。按照集散层面路网—服务层面路网两大类规划市域交通系统。最后提出了实施“区—街道—居委会”管理体制等一元模式的政策支撑建议。  相似文献   

6.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广东省乡村地区空间管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不仅为乡村地区的复兴和城乡关系的重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国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导向造成了城乡二元的发展格局,空间资源及其管治过于集聚在城镇空间,乡村地区发展滞后,即使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其城乡差距也仍然明显。文章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提出新时代以乡村地区功能多元化发展、与城市形成互补优势为基本思路划分乡村空间,并通过在广东探索强化空间规划引领、优化乡村三生空间、构建城乡空间网络等具体措施,以期建立城乡新型关系并实现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大都市地区县域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都市地区的县域城乡空间为样本,在解析县域城乡空间系统构成的基础上,辩证地阐述了城乡空间融合的内涵与理想目标,提出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空间关系的顶级状态,也是城乡空间关系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大都市地区县域城乡空间融合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内容,即区域发展融合、经济发展融合、社会发展融合和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9.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陷入整体困境,保护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屡见不鲜,即使是精心保护下来的街区,也大多面临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本文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入手,形成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生产模型。政府、开发商、居民三元利益主体在空间生产理性的驱动下,城市基底空间、形态空间、社会关系作为空间生产资料在空间中进行生产,被生产出来的物质空间和社会关系将再次进入生产资料的范畴被继续的空间生产。在模型基础上,本文形成三个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生产原型。继而讨论了如果任由资本的空间生产,历史街区的保护将沦为工业过程,而政府应当介入该过程,在居民生活保障,资源分配公平,历史遗产保护等事务中承担责任,弥补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战略地区”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空间的生产”理论,将珠三角战略地区的发展划分为“工业化主导(改革开放至1990年代末)”、“城镇化主导(2000年代以来)”和“创新驱动主导(新时期)”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战略地区“空间的生产”的背景、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战略地区是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是资本与权力联盟下“空间的生产”的典型代表.不同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下,社会资本在不同领域的积累和循环则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战略地区.战略地区的发展必须顺应客观市场规律,只有政府权力引导、市场资本投入和社会大众消费需求协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战略地区的发展,从而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各类“创新空间”或许是今后一段时期战略地区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人居 环境空间,但车行优先理念指导下的“封闭 社区”模式为城市发展带来困境;存量发展 导向下,城市形态向步行优先转变成为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思路。在构建基于马斯洛理论 的步行需求层级基础上,探讨一种全面、便 捷的可步行性环境分析方法。以回龙观住区 为对象,分析内容分为住区规划与街道设计 2个层面,共7类因素,前者侧重客观物质环 境,包括土地利用多样性、道路连通性、日常 服务设施可达性;后者侧重主观步行环境体 验,包括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愉悦性。 方法上,通过测绘、POI下载、问卷等多种手 段获取源数据;借助GIS重点分析日常服务 设施可达性,采用李克特量表获取步行满意度。得到结论:住区规划层面,回龙观土地利用与道路联通特征对步行出行的支撑力度较低; 设施整体可达性良好,但地铁、医院、公园、文化健身设施的可达性差。街道设计层面,整体步 行环境满意度较高,与道路物理设施建设相关的环境因素满意度高于涉及城市管理与设计的环 境因素。两个层面的研究均显示,步行环境在空间上不均衡,表现为西优于东、内优于外。  相似文献   

12.
欧阳平 《城市勘测》2011,(2):115-117
植被是遥感影像中重要的地形要素之一,本文在植被影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区域标记的遥感影像植被边缘检测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检测出植被的边缘,精度及边缘连续性均比传统的canny算子边缘检测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西部小城镇建设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部已成为世纪之交我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推动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主要应该发展的小城镇类型及其所应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卓德雄 《福建建筑》2010,(1):46-47,6
本文通过对城市住宅和住区发展历史的分析,认为宜居是当前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趋向,并提出城市住区宜居性规划设计的若干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5.
汪洋  张淑芳 《室内设计》2023,38(5):54-58
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乡村人 居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 容,同时也是实现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领域。 基于我国广袤的山地自然基底,如何从山地人 居环境科学角度,有针对性的融入山地乡村空 间治理模式建构的国家任务,是一个具有时代 意义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对近20年山地乡 村人居环境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凝练并总结 了相关研究的主要领域、特点和研究趋势。立足 于乡村振兴国家任务,从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的 内在要求出发,探讨了以村为基本单元的人居环 境区划空间治理模式,设计了山地村庄空间治理 的基本内容与优化框架,以期为西部山区乡村 振兴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绿色住区标准看住区生态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刚 《中国园林》2007,23(7):70-73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形成了大量的新型住区,虽然这些住区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的矛盾,但各地在土地资源和能源耗费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不少小区美丽的景观后面往往是住区生态的严重退化和居住大环境的破坏。从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的标准入手,在场地与朝向、公建配套与停车以及景观规划诸方面,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探讨了我国绿色住区规划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康住宅面积与功能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居住行为和住宅功能空间的研究,强调住宅面积、功能和舒适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以及在往宅面积增长过程中住宅功能合理拓展和居住行为需求层次的满足次序,合理分配和增加往宅面积。  相似文献   

18.
也谈绿地率——兼论居住区绿地规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尧 《规划师》2000,16(5):99-101
作者就当前对居住区绿地有关概念含混不清的状况,澄清了有关概念的具体内涵外延,并从整体把握,重点控制、力求创新等几方面阐述了居住区绿地规划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严钧  许建和 《华中建筑》2006,24(11):168-171
该文对湘南地区的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实例调查提出了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问题的一些对策.并指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应与提升村落的人居环境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美国和加拿大都市区的划分及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区(Metropolltan Area)是指一个具有较大人口规模的核心区以及空间上与之相连且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地区。核心区一般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