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琪  王昌运  王常林 《建筑结构》2023,(10):176-178
<正>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1+x”证书制度,即在拥有学历证书的情况下,进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保证应用型本科学生同时拥有多项证书的制度。伴随国家对于建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改革,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1+x”证书制度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综合素质较强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创新的沟通合作、拓宽建筑工程管理的社会服务等方向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素质人才。针对“1+x”证书制度下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潮流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颁布实施,“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正式开始。这一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促进现阶段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缓解目前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就这一制度实施来看,对于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影响的,对此,本文主要对于“1+X”证书制度进行介绍,分析这一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对于建筑行业带来的影响,分析建筑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究“1+X”证书制度实施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乔宁 《砖瓦》2024,(1):178-180+184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国家推出了“1+X”证书制度,并开启了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的实施旨在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就业本领,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在“1+X”证书制度指导下,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和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重点在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方面,初步探索出适应专业标准和职业等级证书标准的新课程体系,提出了执行新课程体系的保障措施及意见。  相似文献   

5.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职业院校推行,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本文以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通过分析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课程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改革思路,主要从课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师、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高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提出了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途径,并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给出进行全面教学改革的策略,为高职教学改革与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1)
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各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陆续公布。文章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1+X证书的课程体系设计。建议增加职业技能证书模块,采取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共建的“工作手册式”教学模式,将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纳为考核指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府承担着为社会建设培养各种人才的重要任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高校面临着必须转换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文章结合"1+X"证书制度的要求,基于风景园林专业实际情况,总结出"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点,提出风景园林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策略,使风景园林人才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在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要基于1+X证书制度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通过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训教学比重等改革策略,保障1+X证书在高职建筑类专业中落地。  相似文献   

10.
"1+X"证书制度是落实产教融合的制度设计,经过试点工作的推进和经验积累,未来将成为职业教育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作为"X"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既服务于学校和学生,又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在岗职工,证书标准更适于职业院校教学与培训的实施,是"1+X"证书制度对"双证书"制度继承与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提出落实"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现已构建"岗证融合、知行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培养范围、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BIM证书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结论可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1)
在1+X证书制度下,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为例,从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特色建设等四个维度,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的方向和实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1):126-129
国家启动的“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的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入X证书将会为专业群人才培养带来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文章提出“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和改变,探索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根据辽宁省建设厅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建筑暖通专业人员必须参加节能建筑培训并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设计文件须有经过市级以上节能建筑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设计人员签字”的要求,鞍山市建委、市墙改办于去年底对本地区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技术负责人及建筑、暖通专业人员进行了节能建筑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对合格人员颁发了执业资格证书。参加培训人员485人,占应参加培训人员的85%。与此同时,鞍山市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建筑节能专用章正式启用。自2004年1月1日起,建筑节能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必须加盖鞍…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暨江苏东南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是集科研、设计、施工、技术咨询于一体的新型建筑业企业,持有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工程专业承包》、《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预应力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资质(甲级)证书。可承接新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和各类房屋建筑、桥梁、构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设计与施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当前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特点与专业就业方向,结合建筑工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与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建设"思政导师+专业教师+工程师+培训师"的"四师"团队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途径,通过建筑工程专业教师角色的转变,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与教学体系建设工作,从而产生良好效应,推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能力课程,它集"测、算、绘"于一体,直通职业资格证书,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群,对培养从事施工管理与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测量课程中水准测量教学单元的教学改革实施过程,旨在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人》2021,42(3)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开展一级建造师电子注册证书(以下简称"电子证书")及延续注册试点工作.通知明确,在北京、上海、浙江、海南4个地区开展第一批试点工作,视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启动其他地区试点工作. 通知同时明确了试点内容.其中,在启用一级建造师电子证书方面,要求自2021年2月1日起,试点地区启用电子证书,电子证书按照《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一级建造师注册证书》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19.
《施工技术》2007,36(10)
1公司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81年,持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证书、建筑工程改造甲级证书,并通过ISO9001:2000认证。主要从事各种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可行性研究、建筑咨询、工程监理、技术服务、装饰工程设计等业务。2项目背景与挑战工程位于南京东部湖北岸,湖面周围南侧和西侧有明代遗留下来的城墙。该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且雨量充沛,所以如何体现地域特点和当地文脉,是我们这个项目所面临的两个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愿景:专注综合能源领域、专业培育技术精英、专心营造绿色生活。企业核心价值观:至信、至谨、至新、至敏。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从事城市燃气和热力工程设计的专业设计院、燃气热力专业规范和标准的主编、参编单位之一,具有市政行业(城镇燃气工程、热力工程)甲级工程设计证书、市政公用工程(燃气、热力)甲级工程咨询证书、市政公用工程甲级工程监理证书、特种设备(压力管道)GA1(1)、GA2、GB1、GB2、GC1(2)、GC2、GC3、GD1、GD2设计许可证、特种设备(压力容器)A2级、A3级设计许可证、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乙级工程设计证书、测绘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