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区域优势 建设特色城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枣阳市把加速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内涵建设,充分挖潜小城镇区域经济优势,按照“突出特色,一镇一品”的指导思想,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建设特色小城镇,使特色小城镇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带动小城镇建设整体推进,目前已形成一批诸如“水果城”、“边贸城”、“化工城”等一批在全省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城镇被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而予以了特别的关注,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取向也日益明确。在实施小城镇战略的过程中,形成市镇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将小城镇的发展纳入城市系统扩张的总体考虑之中,才能切实发挥小城镇在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局面。 一、市镇分离体制 对小城镇发展的制约 从理论上讲,“市”与“镇”是既有差别又存在密切联系的两种社区形态。相对于“市”而言,“镇”的规模较小且与乡村的关联程度较强;而相对于乡村社区来说,“镇”与“市”更为接近,因而通常被当作城市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城镇和枉村集镇体系结构 当前我国城镇的基本分类除城市外,还有县城、县属镇(非县城所在的建制镇).乡集镇和一般农村集镇。从城镇的职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经济成份以及设施和建设等方面来看,县城和县属镇相类似,属于城市型城镇.我们统称它们为小城镇。乡集镇和非乡政府所在地的一般集镇属于乡村型城镇,统称为农村集镇。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带动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城镇发展,以形成完整的城镇体系网络。小城镇和农村集镇就是这个体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西峡县是一个“八山一水零点七分田”的内陆山区县,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辖10乡8镇,297个行政村(居委会),42万人口。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整体工作争一流、综合实力进位次、城镇建设创三优”的奋斗目标,强力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以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按照“突出山区特色、健全城镇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镇环境、拉动区域经济”的思路,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群和沿路沿边城镇带,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燕红 《中国建设信息》2012,(19):116-116,118
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增强小城镇建设活力,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莱芜市地处鲁中地区,区域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莱芜市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积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了中心城区、重点镇、农村新社区、居  相似文献   

6.
“以工带农、以工建镇”的江苏省小城镇是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就地城镇化的代表模式之一。在统筹城乡、产业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导向下,探寻小城镇发展转型路径成为新时期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产镇要素驱动视角,回顾了江苏省小城镇40年的发展历程,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网络、制度变迁”四方面探究产镇要素演化机理。在此基础上,聚焦从“拼合”到“融合”的演化路径,针对小城镇产镇要素失调的现实因境,提出构建“产、镇、人、文”四位一体的产镇融合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体系,以期为我国小城镇发展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重点镇,落实科学发展观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其建设与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而全国重点镇则是“重中之重”,是一定区域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一定区域范围的增长极核,它的作用是扩散影响其范围内的乡镇和农村,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全国重点镇的建设,对吸纳广大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最快、最近、成本最小和就地转移的优势,可以减轻城市社会就业压力和人口转移对大中城市的冲击,能在现实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2004年初,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  相似文献   

8.
刘志峰 《城乡建设》2009,(10):69-72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十六大提出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起飞阶段,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规模效应,难免急功近利,导致小城镇建设无序扩张,难以打造良好的形象。笔者认为,小城镇建设必须加强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营造出高品位、富有特色形象的小城镇。 怎样塑造小城镇形象,才能使人能够“乐在其中”又能“过目不忘”?利用产业特色营造小城镇形象 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以某种特色产业或区位优势为依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人口的积聚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日趋繁荣兴旺。 特色产业小城镇此类小城镇有相当比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他们往往依托某种特有…  相似文献   

10.
一、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需要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完善程度较低,进展缓慢,建设项目资金匮乏,从而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瓶颈”。例如浙 江省,201年全省1410个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平均水平仅为0.24亿元; 全省建制镇平均集聚人口0.87万人、人口集聚率26.0%; 平均每个镇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总体较低,平均值仅为23.8,有37.4%的乡(镇)指数值低于20,其中有11个乡(镇)的指数低…  相似文献   

11.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部,辖襄城、谷城、保康、南漳四个县,老河口、枣阳、宜城三个市和开发区,版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560万。近些年来,襄樊以小城镇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力地推动了襄樊市城市化进程。1998年,襄樊市小城镇发展到310个,其中人口超过4万的有5个,人口城市化率已达37%,其中老河口达50%,枣阳、襄阳、宜城达40%;2个镇荣获“中国乡镇之星”称号,一个镇被国家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和小城镇改革试点镇,一个镇被列为星火技术密集区,4个镇挤入全省综合实力十强乡镇,1994年襄樊市被国家列为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试点。 襄樊市小城镇建设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不能不让人探究襄樊市起初小城镇的发展情况,这对于其它中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将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为此,本  相似文献   

12.
"苏南模式"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村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以相对分散布局为特征的村镇工业发展和特定背景下的产业选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日益显现.笔者以江阴市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组成的澄东片区为例,剖析了目前这类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区域发展背景和趋势,提出协同区域、三镇协调、产业升级、人口集聚等再发展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要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由于农村建制镇(简称农村镇;不包括城关镇,下同)在各类小城镇中占有显著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以农村镇为例,根据1997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简称普查)得到的资料,在总结小城镇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小城镇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仅是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是促进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选择。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的实践表明:小城镇发展的真正内涵并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规模成长和质量提高。为此,小城镇建设必须注重规模效益,走集约化增长之路。 一、以人为本,适度人口规模促进小城镇建设 人口要素的聚集是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小城镇数量增加较快,但人口规模过小,全国建制镇的平均规模只有6000多人,非农业人口3000多人。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通过体制的变革和合理的引导,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是小城镇建  相似文献   

15.
一、浙江小城镇建设的现状1985年以来,浙江小城镇的建设迅速发展,一大批农村中心村变为农村集镇,大量的农村集镇上升为建制镇;原有建制镇行政区域范围扩大,实行镇带村的行政体制。近年来,浙江特别是温州、台州沿海地区出现了大批专业市场,形成众多的一镇一品的专业镇。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单一的产品,单一的经济已不能长久的保持其优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2004,(8):32-33,31
娄庄镇,位于江苏姜堰市,是镶嵌在长江三角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有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5.2万。 近年来,娄庄镇坚持“科学规划,滚动发展,建管并重”的方针,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在1.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已形成“三横四纵”的集镇框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洁净”的现代农村小城镇。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新型示范小城镇、群众文化先进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科技先进镇。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集体”。高起点规划精心绘制小城镇建设蓝图 规划是小城镇发展的蓝图,也是…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规划理论探源及特点把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强  田文 《规划师》1999,15(1):19-1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如何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是能否实现农村改革与发展第三次飞跃的关键。本期沙龙以“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为主题,从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规划编制的方法与手段、规划实施及建设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以期对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静  杨苗 《四川建筑》2014,(3):37-38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不均衡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随着城乡统筹的逐步深入,利用小城镇旅游资源进行发展进而消除城乡差距成为一种趋势。小城镇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挖掘能够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小城镇人口的聚集和发展。文章以通江县沙溪镇为例重点分析了其红色旅游资源对其发展的动因,深入剖析了小城镇开发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如何在经济与生态之间保持平衡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1999,(11):21-21
太仓市舍弃量态扩张,追求功能强化,合并小城镇,增强了对农村经济的牵引力。 太仓市委书记徐建明说,抓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大家都“一窝蜂”似的铺摊子,乡乡镇镇都扩大规模搞基建投入,毫无规划、毫无节制鼓励农民离村进镇。他认为,合并部分规模较小的小城镇,提高较大的小城镇区域性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减少重复、分散的建设,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小城镇建设中,各地在发展小城镇人口上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发展小城镇人口创造必要的条件?以下着重围绕进镇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来探讨如何发展小城镇的人口。 一、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并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 1、关于“衣食”问题。“衣食”问题是生存大计,归根结底是经济收入问题。因而在发展小城镇人口上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