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私人交通工具大量增长导致土地资源紧缺、环境问题突出,包括城市整体环境、交通环境、空气环境遭到破坏,故而应正视非公共交通方式之重要性,使城市环境维护与非公共交通间和谐共存。我国台湾地区台北市机车数量庞大,形成独特的“机车文化”,当地通过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为这种方便公众出行的非公共交通方式提供了合理生存之道。该文分析台北机车发展中的管理经验,并总结对内地城市管理非公共交通方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喜忧参半的土地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土地城市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为拓宽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导致的房价飞涨和城市蔓延,已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本文探讨了土地城市化这柄双刃剑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得与失,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城市化转型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城市的养老问题愈加严峻,而我国台湾地区则比大陆更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本文重点探寻台湾实施"在地老化"政策以应对老龄化发展进程的状况下,城市目前的养老方式及公共环境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归纳了台湾地区在养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特点,以期对大陆地区"居家养老"政策下城市社区养老环境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城市管理中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s,简作LIS)的作用和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效益以及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特别从适应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角度强调了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政治和组织环境问题。本文为1992年北京召开的"联合国城市信息系统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国际研讨会论文。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城市管理中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s,简作LIS)的作用和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效益以及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特别从适应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角度强调了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政治和组织环境问题.本文为1992年北京召开的"联合国城市信息系统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国际研讨会论文.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经过了将近70年的土地整理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土地整理制度,当前主要的土地整理模式有区段征收、市地重划、农村社区土地重划和农地重划,完善的土地整理工具和法律法规体系为近几十年来的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有序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文章通过梳理台湾地区土地整理的模式类型和发展历程,比较不同土地整理模式的特征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当前处在转型发展阶段的大陆农村地区的集体土地,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的优化和整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为基础,利用VB技术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系统,实现了对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自动评价,并为实时地掌握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供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城市管理中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s简作LIS)的作用和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效益以及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特别从适应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角度强调了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政治和组织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环境因素,结合土地经济学、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建设来提升土地价值,以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价值的研究体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分析,得出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强调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增强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从而维持和改善地面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长期分离带来的恶果引起了理论界、规划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材料 ,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及两者关系协调研究等几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阴劼  司南  张文佳 《城市规划》2021,45(1):39-45
从新马克思主义租隙理论出发,构建中国模式城市更新的分析框架.以深圳为例,发现土地性质和实施主体对租隙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正规用地和非国企主导的更新中租隙的变化规律更符合自由市场理论;在非正规用地和国企主导的更新中,政府的影响更显著.通过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内部协调与外部平衡机制,国有企业可以承担在一定区位上的租隙损失,帮助政府实现所需要的城市更新目标.  相似文献   

13.
郭旭 《城市规划》2020,(1):52-62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模式出现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用地减量化的新趋势。作为一种新的空间治理,如何从理论上解析减量化的本质和运作逻辑,在实践上对减量化治理进展、特征和模式进行梳理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借鉴法团主义和控制权理论,试图提出“法团主义一控制权一土地利益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宏观治理结构与微观政府内部权威运作机制的研究,弥补传统空间治理研究中对政府内部权威关系与政府行为逻辑研究的不足,对减量化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土地利益重构进行了剖析。选择上海市T区为实证案例,发现存在三种典型的减量化治理模式;减量化导致镇际发展差距扩大;远郊区的村集体和农民成为最大的“输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城市居住与工业用地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近20年来我国城市居住与工业用地的面积比呈"倒V"型,曲线转折点为2001年。用地出让制度改革、政绩考核及现有的税收体制导致地方政府2002年之后的供地偏好转变,产生了低价、超量供应工业用地与高价、缩量供应居住用地的供地倾向,致使我国城市工业与居住用地供应出现结构性失衡。在对近10年全国居住用地比例、商品住宅供求关系、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回归分析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居住用地比例下降(即居住用地供应不足)在房价过快上涨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最后,论文针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优化及居住用地供应保障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使大量耕地被城市用地所占用,严重威胁了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上海市为例,对其2000年到2009年城市扩张的社会人文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人口结构、交通运输规模、社会劳动力资源等都对研究期内城市用地的扩张起到了积极的、较为明显的驱动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土地出让政策对城市用地扩张的调控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历程,特别对 1990 年制定的旨在控制城市过度扩张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章通过有关人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数据变化来衡量《国标》对控制我国城市扩张的效力,并提出了国标在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文章提出了《国标》出现失效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在土地问题上的博弈。地方政府希望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土地上获取财政利益,而中央政府则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耕地的安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及 GIS 技术描述了我国近 20 年来各地城市的人均用地扩张情况,并以此来说明现行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体系的失效。通过数据分析和论述,本文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修订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旧城改造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坚  杨志威 《城市规划》2000,24(7):50-53
香港的旧城改造是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世纪 5 0年代以来 ,香港的城市面貌不断更新 ,但也面临诸如土地征集等难题。在回顾香港旧城改造历程的基础上 ,重点透过土地发展公司来剖析其所遇到的困难 ,并评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政策动向和对国内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土地开发与再开发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为系统总结土地再开发研究现状,针对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CSSCI、CSCD数据库,基于CiteSpace对国内城市土地再开发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①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分析到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介入;②模式转型上,从“房地产化”到城市竞争力提升;③动力机制上,从房屋、地块开发动力到成片开发动力转变;④利益博弈上,从地方政府主导到多元利益主体合作转变。现有研究仍存在部分西方“舶来”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认识不够深刻、成片土地再开发的博弈关系及机制挖掘亟待深入、对地方政府在土地再开发中的角色认知的关注度不足等问题。未来土地再开发研究可关注以下方向:一是结合中国语境深化理论研究,二是深入挖掘土地再开发背后的空间生产机制,三是深化土地再开发的政府角色认知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发展出现低密度和分散化的倾向。这种快速、大规模扩张带来了耕地面积减少过多、过快的问题。长期来看,这必然会对耕地、资源、环境都造成巨大的压力。为防止这种势头继续蔓延,今后要合理确定城市的开发边界,防止城市面积过度扩张,提高建成区的人口密度,走可持续发展的紧凑型城市发展战略。该文的出发点旨在通过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从而降低城市土地需求,以缓解城市分散化发展的问题。首先从经济、社会、自然资源角度对城市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建立理论框架与相应的指标体系;其次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量化各影响因素对人口密度的作用大小与方向;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准确判断城市土地需求,高效利用基础设施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根据城市规模制定和调整土地利用政策等方法可以用来化解耕地保护与日益增加的土地利用需求间的矛盾,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宁  华晨 《规划师》2012,(6):86-89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过去单方面依靠政府投资的做法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非赢利性城市用地的建设需求。引入GI规划理念,利用市场与规划的联动作用机制,将赢利性城市用地中的土地价值剩余反哺非赢利性城市用地的建设,一方面控制了赢利性城市用地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也保障了非赢利性城市用地规划在市场经济中的可操作性,从而推动了社会公共福利在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