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解析与诠释新加坡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从新加坡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出发,解析了其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策略,重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通风设计、建筑生物气候界面等4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当代绿色建筑营建策略对传统地区建筑原型的转译与实践发展。新加坡绿色建筑实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传承与延续,并以今天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适应了当代建筑体量、功能需求的改变。"原型-转译"能够传递并继承传统技术经验,有益于创造出适应环境、节约能源、地域特征鲜明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2.
摘要 解析与诠释新加坡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从 新加坡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出发,解析了其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策略,重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通风设计、建筑生 物气候界面等 4 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当代绿色建筑营建策略对传统地区建筑原型的转译与实践发展。新加坡绿色建筑实 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传承与延续,并以今天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适应了当代建筑体量、功能需求的改 变。“原型 - 转译”能够传递并继承传统技术经验,有益于创造出适应环境、节约能源、地域特征鲜明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3.
根据严寒地区地域建筑的特点,结合以空间形态为中心的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以哈尔滨华润·万象汇为研究对象,建构严寒地区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体系。从规划布局、空间形态、空间组织和空间界面四个层面探讨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海岛的开发建设由来已久。海岛传统建筑在面对“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强台风”的气候条件时 ,以一种低技术策略、适应性设计的态度诠释着海岛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本文首先以建造工艺为依据对海岛传统建筑进行了分类,然后以气候条件作为出发点,总结出海岛传统建筑在面对各种不利气候条件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为南方海岛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建筑的低能耗问题,但建筑界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更高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上。这样的趋势已经导致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我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各地传统建筑早已适应了当地气候环境。这篇论文以重庆中山古镇为例,通过作者实地调研,将着重探讨重庆传统建筑吊脚楼对当地风环境、太阳辐射以及潮湿环境的适应性策略,并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作者总结出重庆传统建筑适应环境的一些传统营造经验和技术策略,以期对现代建筑环境适应性的发展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适应气候是建筑产生的根源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是建筑最主要的地域性特征体现。该文从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分析得出现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策略的对外开放性特征,并结合其发展历程,从底层架空、可控界面和流动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运用这三个主要策略,可以很好地满足岭南湿热气候的要求。这些策略不但起到了建筑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也是创作地域建筑特色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筑界面的绿色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面的概念被引入到建筑中后,成为传统空间围护的替代品,其包涵了实体和空间两方面的属性,有着多样的形式存在,将绿色与界面复合则是重要的一种。利用建筑界面的绿化来调节建筑气候的做法在传统民居中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借鉴到现代城市建筑中,则可将绿化与建筑界面结合的营造方式分为墙体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与掩土建筑、附于界面的绿色缓冲空间。通过绿化来调节微小气候是一种自然、生态而且简便易行的方式,不仅改善了建筑内部空间的外部视觉环境,而且成为了建筑界面的热缓冲层。绿色植物与建筑界面的结合是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8.
李可 《山西建筑》2007,33(9):55-57
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生物气候建筑的需要出发,剖析了传统地域建筑中的生物气候性设计手法,指出保护建筑比重建建筑的合理性与重要性,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传统技术是顺应自然的低技术策略出发对传统建筑与技术进行再认识, 认为设计过程中气候的因素不容忽视,合理的选择、更新、发展适应气候的传统建筑在建筑技术体系中具有走向现在和未来的价值。通过对重庆地区传统建筑适应气候的技术途径和寻求适应气候的重庆地区建造实践的分析,得到地区传统建筑更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表皮作为物质能量交换界面,通过构件的动态变化,展现出对外界复杂气候的良好适应性,探索可变建筑表皮在建筑节能及室内环境调节方面的能力,为建筑表皮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具有积极意义。“自然之间”从建筑室内光热环境入手,设计可变遮阳、智能通风、电动窗帘三种形式可变表皮,通过DesignBuilder 软件及EMS 脚本编辑工具,实现对可变表皮动态反馈机制的控制与性能模拟,结果显示可变表皮相对于普通模式可节能21.9%,相对固定表皮可有效改善室内采光、换气次数,为可变表皮在我国具体气候中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谢尔.  AS 《世界建筑》2000,(3):20-23
本文从建筑材料的地方性,建筑形式与地区生态气候环境适应性、传统建筑技术的生命力等方面对传统建筑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的角度简要回顾了白俄罗斯建筑的发展过程,文章阐述了运用地方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技术,适用生态气候条件等本质问题是使建筑传统充满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苏黎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0):13-14
建筑防潮是人类抵抗自然灾害、改善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南方滨水地区、山林地区,气候常年高度潮湿,致使建筑墙体内外表层发霉、室内物件霉变,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建筑的防潮技术和策略就成为了设计的重中之重。分析了南方湿热气候传统建筑的生土防潮技术,并基于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辅助,提出了在极端的重潮湿气候下的新建建筑的整体防潮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秦巴山区山地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民居宅院建造特征、结构形式、构造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候模拟程序对该区域的自然气候环境与被动式建筑策略关系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总结了秦巴山区农村传统民居适合当地气候及自然条件的绿色建筑模式,为该区域山地农村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岭南建筑在历史进程中结合独特文化特征不断融合发展,呈现出了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及绿色建筑特质。现代岭南建筑创作应借鉴传统岭南建筑在不同层面适应环境及气候的营建策略,在传承、弘扬岭南建筑地域特色及绿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营造方式和材料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对岭南建筑的创作经验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总结,为创造出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岭南绿色建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环境调控的建筑营造动机,揭示传统日本民居在建筑与气候、形式与能量层面的关联性;归纳、提炼日本民居中的可持续技术策略,从气候界面、空间形态、材料构造与场地景观方面,构建日本民居之于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形式范式与环境调控的理性逻辑,与日本文化中"侘寂""无常"的感性美学相呼应;其中蕴含的气候应对机制与形式生成法则,为从建筑学的自主立场探索可持续建筑发展构建知识库。  相似文献   

16.
走向传统建筑--传统地方建筑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自力 《四川建筑》2003,23(6):15-16
通过典型实例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地方建筑在气候、材料、地形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技术策略进行论述,深入探讨传统地方建筑对当代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吴耀华 《山西建筑》2004,30(11):9-10
结合世界各地传统民居的生态策略,针对建筑与人的气候适应性,从建筑、人及环境三个方面阐明了以“变”应“变”的适应性策略,以创造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调研结果中提取有效的被动降温措施,结合建筑气候数据分析辅助软件,总结和研究针对该气候条件下有效实用的设计策略,为今后江南地区的建筑被动降温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从建筑空间设计中相应的气候适应属性、以空间塑造引导行为的建筑绿色设计策略,以及建筑表层空间、建筑内空间系统的绿色策略三方面对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在当代建筑空间设计过程中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我国绿色策略的理念,推动我国社会绿色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热力学系统,气候是系统外部的重要环境,建筑需要不断地与环境进行能量的流动和交换.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包括对外部气候的适应以及积极利用气候中的可再生能源两部分.文章将建筑中的能量流通结构分为3类,即能量捕获、能量协同和能量调控,并分别对应界面形态、空间形态和技术形态等3个方面的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