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性是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概念,目前国内对真实性的判断和解读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试从判断逻辑、价值视角、本土语境三方面,对建筑遗产的真实性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真实性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遗产建筑保护成为热点的大背景下,建筑保护的真实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主体原则,研究保护过程中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与具体做法成为当务之急。以真实性的3个维度为基础,梳理其发展历程并从时间、空间、情感3个维度解释其内在含义。结合青岛啤酒博物馆实例,分析总结其在新旧对比、原型转译、空间的保护与传承、情感层面营造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以期证明青岛啤酒博物馆真实性保护的效果,并为今后的保护项目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在中西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真实性"作为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核心原则,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在其文化资源、精神承载、工艺传承、实用价值等诸多内涵中,如何定义它的真实性?在其屹立的千百年中,哪个年代才是它真实性的代表?在与现代城市、建筑接轨时,怎样保留它原有生命活力的真实性?诸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困扰,文章针对"真实性"的含义、价值、争议与具体实践进行了思考,以期探寻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真实性"在当下的意义和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保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此制定的保护方案,探讨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中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与表达等学术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真实性原则是一项基本准则,但它不是一个僵化、绝对的概念。它促使我们在进行文物建筑保护时,须审慎权衡与考虑文物保护个案的特殊性,从而有效保护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杨林  庞弘 《华中建筑》2009,27(5):10-12
解决现代建筑面临的环境与能源压力以及复兴本土建筑文化,使得研究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具有双重含义。该文试图通过研究其与现代建筑、传统、乡土、技术等四方面的关系,并对恰当的建筑实例进行剖析,来解读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开始出现新的方式,将除历史建筑之外的所有建筑拆除殆尽后,重新进行"古城"的设计及建设,针对这一新的保护误区,本文以大南门历史街区为例,解读该种现象在合法性、经济性、时效性方面的特征,并从对历史街区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保留建筑所造成的消极作用分析其保护误区的实质,最后,从法律法规及保护观念的提升两方面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真实性"在建筑遗产保护中至关重要,厘清"真实性"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文章通过对部分岭南现代建筑遗产的现状及其变更情况进行调查,从遗产保护视角探析"真实性"、表现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并对岭南现代建筑遗产的"真实性"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日趋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理解误区。文章从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真实性"概念入手,在人文视角下分析"真实性"在古代中国建筑发展和当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呈现,对理解和呈现建筑遗产的"真实性"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史靖塬  史耀华 《建筑师》2017,(4):115-118
"真实性"~([1]),是国际遗产保护遵循的重要原则,厘清其概念与内涵,有助于对建筑遗产进行科学性保护。本文在对"真实性"概念缘起基础上,对遗产相关类型的"真实性"进行整理,然后对"真实性"概念发展、内涵演进进行梳理,最后,对建筑遗产的"真实性"保护提出了相关原则,以期对未来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束林 《建筑师》2012,(4):76-80
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低技术策略尊重建筑本身的构筑方式,运用最小的改动,适宜的材料与合理的传统营造技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建筑的真实性。同时,传统营造技艺在形态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实体形态及相关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加以保护。本文对低技术策略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探讨,并尝试完成了一些实验性低技术示范模式及其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古代祭天坛庙建筑一些相关含义的探讨,深入研究其本初的涵义,以解读其中易被当代人忽略的传统学问。重点探讨祭天建筑之玄学意义,阐述“天、地、人”的基本概念并以北京天坛为重点案例展开对坛庙建筑中数的神秘含义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传统建筑的保护以真实先行,其历史感的真实表达不只是建筑形态的真实还原,同时兼顾行为、体验、场所、文化等命题。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更新在现代商业行为与传统街区体验之间延伸和扩展真实性的内涵,寻求历史感再现的复兴保护模式。本文围绕“真实性”遗产保护原则,以街巷形态、原型符号、遗存片断和功能延续为线索,对历史环境“真实性”的主观感知要素作出多视角分析,从而提出以历史信息价值为关键体验要素的传统商业街区改造主张,为同类型项目的设计理论研究作出必要铺垫。  相似文献   

13.
郭牧  王竹 《华中建筑》2005,23(6):40-43
该文通过对我国建筑业全球化思潮的反思,借助印度建筑师柯立亚对设计方法的阐述及建筑原动力的分析,解读其实际创作中呈现出的设计思想,总结出基于传统建筑的现代类型学创作方法,完成从"一阶类型"的提取,到"二阶类型"的变形,再到"二阶类型"在现实世界的还原这整个过程的模式设定,由此提出一个在当代建筑中创造其深层含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王逸凡 《新建筑》2016,(4):120-123
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国传统建造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北京自建都以来多个朝代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信息,是古都文化的一个符号。2011年,北京启动"中轴线申遗"工程,在媒体、学者、民众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针对中轴线申遗引发的争议,通过解读"真实性"的概念和其在旧城保护领域中的演化,探讨在旧城遗产保护中真实性界定的复杂性,提出旧城保护的真实性界定不能脱离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和现状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彭秀涛 《南方建筑》2006,110(6):15-17
文章对国际上历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我国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做了比较,阐明了国际上对历史建筑修复“真实性”原则的规定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6.
祝笋 《华中建筑》2012,(5):134-139
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叙述了对"八七"会议会址损坏比较严重的及时修复与加固的过程;目的在于消除其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病害,延长使用寿命,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该保护修缮工作,注重文物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艺术性,并严格遵循真实性、可读性、可识别、可逆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沈丹  董波 《住宅科技》2007,27(6):60-62
英国乡村传统住宅建筑其有独特历史文化蕴含。作为极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以及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英国乡村传统住宅建筑正以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呈现。对其体现的深层文化意蕴的解读,将有助于传统住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赵鹏  曾坚 《新建筑》2006,(3):68-72
首先对“解像”的含义和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进而将“解像式”建筑与传统肖像式建筑进行比较,并通过介绍具有解像特征的建筑实例,进一步剖析两者的差异。最后对解像的哲学心理学依据和艺术渊源加以探讨,并阐明解像和解构的联系,从而使我们对解像这一新的建筑倾向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空间形态影响我们感知和使用空间的方式,其所能产生的含义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打破传统的建筑空间形式,在建筑空间中建构出聚落意象。本文基于建筑实例的分析来解读这一新的空间形态,它是如何完成的,又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认知以及在其中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境内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风格的清真寺建筑,通过对其建筑艺术及建筑文化的探究、解读,以及分析,力求能对宗教建筑研究和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