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和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实施,论文结合中原地区城镇道路建设场地代表性不良地质类型,总结城镇道路特殊路基设计及实践经验,统筹考虑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再生材料利用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论述中原地区城镇道路特殊路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乡村,自古以来被视为经济落后或欠发达的地区,但近年来随着中央政策往乡村发展的倾斜,并陆续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等系列的乡村发展工作,使得乡村的各种问题得以缓解,尤其是在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助推下,乡村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机遇。然而,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城镇(乡)、村规划的支持,尤其产业布局、旅游规划、空间管制、居民点布局等专项规划内容为乡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环境保障。文章在回顾国家乡村发展政策历程基础上,总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路径;以位于重庆都市区近郊区的安澜镇总体规划为例,为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通过乡村产业振兴与人居环境振兴目标的引导,结合镇域山水资源特色,从产业布局、旅游规划、空间管制、居民点布局四个方面论述了基于乡村振兴的镇域总体规划内容,并总结了安澜镇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城镇密集区集约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梳理了成渝城镇密集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后,通过相关概念的总结解析了城镇密集区集约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密集区区域空间协调发展、城镇空间有效拓展、生态空间有效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与优化的集约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并探讨了相应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阶段的划分与判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荣增 《城市规划》2003,27(9):78-81
在对国外城镇密集区考察和参照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和国内城镇密集区发展的客观实际 ,设定了经济发展度、城镇整体发育度、城镇间相互作用度、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构建度等 5项一级指和 18项二级指标 ,对国内主要城镇密集区尝试进行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5.
视点     
正01如何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冯奎(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以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都是国家战略。但当前一些基层同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认识并不到位,存在的一种认识是:城镇化关注"城镇",乡村振兴关注"乡村",并据此认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内在不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合村并居的背景下,通过对蟠龙、草桥社区"港城乡"特殊区位的剖析,结合城镇、土地、基本农田的规划方案,探索实践蟠龙、草桥社区的规划方法。研究社区远景发展的主要矛盾,调整结构布局与生产体制,重组生产要素与居住模式,以满足乡村空间及社会转型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件"而深刻地影响城镇空间的发展。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问题,在总结协调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规模适度、城镇空间协调发展、区域基础设施统筹共建和城乡空间统筹发展的空间发展目标和规划对策,并对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9,(18)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但同时也逐渐拉大了乡村与城镇的差距,带来了乡村居民离土离乡、乡村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发展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的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等相关战略,本文从问题出发,结合实际进行论述,旨在研究乡村建设规划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距显著,乡村市场发展不成熟。制度突破与创新是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为了充分挖掘我国乡村振兴中关键的制度问题,本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选取了23个调研点展开深入调研、分析与研究,挖掘潍坊市乡村振兴中存在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举措。当前,潍坊市在农业产业方面初见成效,但是在农村资产流转不畅、融资模式单一、城乡差距过大、基层治理水平不高、缺乏引智入村政策机制等很多共性问题方面缺乏制度创新。为了全面推进潍坊市乡村振兴,本文在产权制度、产业结构与经济组织、社会结构与机制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创新措施,为指导潍坊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制度性改革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精细化治理的中后阶段,以人口和空间等资源要素收缩为表征的乡村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乡村资源的利用效能和人居环境的质量提升。传统单一增量主导的乡村规划思路已不适应新阶段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乡村收缩需实现从“被动反应”到“主动适应”的策略转变,研究针对乡村人口、空间、土地等规划要素的发展困境,有机融合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和村民诉求,剖析其与乡村户籍与土地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高效集聚激活乡村服务设施与产业功能的发展策略,为实现弹性转换乡村低效存量空间和规模的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引导乡村通过“精明收缩”实现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结合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瓦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从整合优化特殊空间管控、集聚优化居民点布局以及村庄精准分类、转换低效用地盘活存量空间资源,编制专项规划保障村庄动态渐进式可持续发展四方面为乡村适应性发展提供规划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1.
沈涛 《门窗》2020,(4):194-194,196
在乡村振兴实施战略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优化课程设置、调整专业定位、建立优秀师资队伍等是高职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关键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镇发展的形势,然后提出了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要求,最后针对如何践行人才社会实践创新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的进程,带来社会环境及空间结构的调整。如何保留时代记忆的同时使其活力再生是乡村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北京周边各郊区乡村众多,可充分依靠北京市人口资源优势,依靠旅游产业的推动发展,利用好乡村自身的优势资源,实现农村三产联合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教育体验等多种功能。项目发展背景北京市属国企扶贫项目,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线路的时代背景下,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现场实测、文献阅读的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与文化线路的内涵,建构以旅游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振兴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保护3方面同文化线路整体性、延续性的耦合联动发展。针对溉洞古道上南平村振兴进行研究,基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1)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得出古道、古村、绿道等多道联动发展的模式,并论证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2)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在满足居住环境、公共建筑和配套设施优化完善的基础上,提出同自然环境实现多元融合的可持续发展;3)乡村治理保护方面,通过自治和共治完善整体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延续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与文化线路耦合发展的方法构架,并结合溉洞古道的文化线路特征对南平村的乡村振兴发展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南平村近年来振兴成效的分析,证明本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也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规划探索和实践。唐镇是上海典型的近郊型城镇,长期以来作为近郊地区重要的居住地,但由于在以往建设中乡村规划存在的缺位和偏差,使唐镇乡村存在功能定位、建设用地、生态资源和风貌特色方面的不足。本文认为乡与城的关系应该相辅相成,近郊乡村要密切围绕城区需求确定其功能定位,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和风貌特色四维度的规划策略,唐镇乡村的规划实践建设对于超大城市近郊乡村振兴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是和而不同、互促共融的关系。要先厘清两者之间的"和"与"不同",才能在认识上化解疑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前大家热烈讨论乡村振兴,很多之前负责推动城镇化工作的同志不免感到有些疑惑,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意味着将来要素投入的重点是乡村而不是城镇?甚至有人将两者视为矛盾的对立面,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实施,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城乡关系的演进脉络、发展规律、现实需求,以及山东省自身特点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山东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更是破除山东省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后从城乡融合视角切入分析,认为当前乡村发展困局归因于一是乡村自身特质难以融入城镇主导的经济体系,二是因为城乡之间生产效率的巨大鸿沟而产生的城镇端的虹吸效应,三是长期以来的城乡政策和体制机制对于城乡融合的阻碍。最后,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上,本文提出应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根本着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明晰政府和市场边界,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双轮驱动,以实现山东省乡村振兴。文章的创新点在于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深入到体制机制层次,剖析乡村困局并提出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5)
边境地区是国家政权的末梢和地缘政治的缓冲区域,其战略地位随着国家崛起进程的加快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边境乡村振兴的特殊理论与实践源于边境地区乡村衰退问题,边境地区特殊的"边情"决定了该地域空间实施乡村振兴独特的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对于守边固防、乡村价值重构、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国家认同强化和国家形象塑造等具有独特价值。边境乡村衰退以及基于其逻辑基点而实施的乡村振兴的实效性与独特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整合边境内外治理资源、强化边境基层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口增长动力机制、国民意识教育机制等多重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坚持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乡村振兴规划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具有重要意义。以乡村振兴规划中农民的需求为导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构建规划框架。从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治理参与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并以河南省中牟县四个不同类型的村庄为实践基础,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当地村民需求,将需求贯彻于规划过程,探讨不同类型村庄乡村振兴规划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发展农村和农业,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发展旅游小城镇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要求,能够转变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原住民参与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创造出生态宜居的城镇环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论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原住民参与旅游小城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郡县制下中国城镇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莉莉 《山西建筑》2011,37(21):12-13
阐释了郡县制对中国城镇体系发展和演变的影响,并从权利制约机制、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密集区发展三方面提出了郡县制对我国当今城镇体系建设的启示,以期指导目前城镇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