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佑发  刘泳伶  凌玲  张江力 《工业建筑》2013,43(2):29-33,44
运用SAP2000建立了双轴对称和单轴对称的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两个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连体中设置跨层的巨型黏滞阻尼斜撑来进行结构的地震响应控制,运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双轴对称和单轴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及其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连体与塔楼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对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地震输入下双轴对称和单轴对称双塔连体耗能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超限高层结构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限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复杂,计算分析和结构设计缺乏相应规范作参考.上海国际设计中心是其中一典型实例,表现在平面规则性超限(楼板不连续)和立面规则性超限(不等高双塔连体结构).文中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出此结构的力学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法对此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计算,并针对相关抗震性能指标做出了对比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连体对结构的侧向刚度、扭转状况均产生了影响,而竖向刚度较小的连体楼板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反应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近断层地震动向前方向性效应和滑冲效应引起的两种速度脉冲运动对高层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选择具有向前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和无速度脉冲的近断层地震动作为输入,利用SAP2000软件对一座20层平面钢框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含滑冲效应和向前方向性效应的脉冲地震动主要激发结构基本振型反应,而无速度脉冲的地震动能够激起结构的高阶振型反应,而且,脉冲型地震动的结构破坏作用远强于无速度脉冲地震动。最后,引入了单自由度体系的能量耗散系数,从能量耗散和高阶振型影响的角度对钢结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和损伤破坏状态给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酒店的框架-双核心筒结构,建立不同加强层布置方案的结构模型。运用SAP2000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得到各个模型的振型特征、变形特征、内力变化和刚度变化,对比分析各模型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方向上布置加强层可以减小结构的位移,增大结构的刚度;在振型运动的方向布置加强层可以减少该振型的周期;布置一层加强层对框架柱和核心筒承担的基底剪力和倾覆力矩的比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隔震结构采用分离式计算方法进行结构设计,由于使用统一的减震系数,部分楼层剪力调整偏大。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将隔震层和上部结构作为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然而隔震层的阻尼与上部结构显著不同,隔震结构是一个不同阻尼的组合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时,计算隔震结构的振型阻尼比,是计算地震作用的关键。采用能量法,推导出隔震结构振型阻尼比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简化。结合GB 50011-2010《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反应谱,给出了适用于隔震结构整体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对一栋16层隔震框架结构地震作用分析表明,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得到的结构基底剪力与时程分析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算例对双塔连体结构进行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响应分析,观察单塔结构、双轴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和单轴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动力特性的差别,从而总结出连体结构自振特性的规律。同时,本文还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单轴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并研究两塔楼的相对高度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带楼梯和不带楼梯的钢筋混凝土六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简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结构存在楼梯构件对该结构受力性能和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规范规定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QC)对该结构模型进行弹性地震反应,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8.
杨佑发  李华新  杨经纬  蒋代波 《工业建筑》2012,42(11):60-67,126
大底盘多塔连体带转换层的复杂高层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20种结构计算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大底盘双塔连体带转换层复杂高层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1)大底盘等高双塔连体带转换层复杂高层结构和大底盘等高双塔带转换层复杂高层结构(非连体)的地震反应分析;2)大底盘等高、不等高双塔连体结构带转换层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3)裙房层数对大底盘等高双塔连体带转换层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4)转换层对大底盘等高双塔连体带转换层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5)连体(连体位置变化、连体层数变化)对大底盘等高双塔连体带转换层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型电厂钢结构框排架主厂房主要由汽机房、除氧间和辅助跨组成。以某在建大容量机组核电厂钢结构框排架主厂房为研究对象,用SAP 2000有限元程序建立模型,对主厂房在高烈度区进行模态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研究该主厂房的动力特性、结构动力反应、位移反应、地震作用以及框排架协同工作,并指出主厂房结构的受力特点及薄弱环节,以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某办公大楼采用双塔连体结构体系,属于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法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在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按照C级性能目标对部分连体楼板进行应力分析,针对连接体薄弱部位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可用于嘉兴市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类型,通过调查与评估的方式得出嘉兴市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针对可再生能源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当前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类型,提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发展思路与应用策略,为嘉兴市区内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娜 《江苏建材》2010,(2):25-27
建筑已成为耗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当前乃至今后的研究重点。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在建筑中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建筑物物化能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入手,分析了建筑物物化能与建筑物运行能耗之间的关系,并就建筑物物化能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建筑物物化能所占比例过高、能效过低,指出降低建筑物物化能能耗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江苏某培训大楼的暖通设计,培训大楼采用了热源塔作为冷热源。介绍了热源塔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3个月的实际运行数据,指出在常州地区热源塔系统的冬季能耗效率和锅炉系统接近,但是费用相比并不节省。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国际与国内能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一些权威能源机构的数据分析得出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希望能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我国正面临一场真正的能源危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再生能源利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太阳能光电板、也不只属于暖通工程师的考虑范畴,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条件和利用方式;只有深入了解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将各种利用方式转化为建筑设计中的积极因素,达到建筑环境性能与美学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evid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 that the UK will experience a mean rise in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coming years. Such a rise in temperature will change the requirement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of domestic buildings. This scoping paper explores this issue with respect to the housing sector in the Yorkshire Humber Region of the UK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egions domestic sector poses major problem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ted carbon savings required by the UK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8.
方仲贤  刘煜 《新建筑》2012,(4):57-60
首先由建筑含能的概念出发,从建筑构件的角度分析了建筑含能的构成、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简要探讨了减少建筑台能的可能途径;其次分别以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与一座木结构建筑为例,基于LCA(生命周期评价)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它们的含能,并将其与各自运行能耗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认为控制建筑含能是建筑节能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亚鹏  刘铜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12):176-178,183
介绍了北京市某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了能源审计.对能源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分析了该办公建筑能源管理现状和节能潜力,提出了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缓解国内日趋紧张的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程度,是当前工作重点之一。本文根据我国能源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发展经验,从宏观视角提出将综合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和安全可靠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及时地研发及推广,并将其作为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及相应改善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政府在能源政策方面的导向和支持将有助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