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现代干栏更新山城风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逵 《华中建筑》1998,16(2):94-96
创造现代干栏更新山城风貌李先逵干栏建筑是一种历史发展悠久,至今活力不衰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广大西南地区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傣家的竹楼,壮族的麻栏,布依族的吊脚楼,苗族的半边楼等等民居,无论是湿热的平原地区,或是高寒的山地环境,都十分流行这种住屋形式。重...  相似文献   

2.
干栏建筑体系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良皋 《新建筑》1996,(1):38-41
阐述了干栏的历史渊源和人类从古老的干栏建筑得到的恩惠;指出干栏建筑体系的现代意义,并对其未来提出某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张文彤 《新建筑》1994,(1):43-46
干栏式建筑为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干栏建筑的起源,演变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晶晶 《新建筑》2012,(4):109-113
干栏建筑是一种形式独特的传统民居,南蒂罗尔干栏与重庆干栏有着相似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但因地理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差异,两者沿不同轨迹发展至今,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居形式,且适合于各自生产生活的需要。以两个地区的干栏民居为实例,从历史演进、空间形态、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建构方式等角度进行比较,深入解读不同地区和民族干栏建筑的形制及其发展方向,以期借鉴其建筑思想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5.
张倩倩 《山西建筑》2009,35(32):52-53
结合历史文献,对“干栏建筑”和“吊脚楼”两个概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吊脚楼”可以称得上是“干栏化”,吊脚楼还不是真正的干栏建筑,只有下层打桩、上层建房的建筑物才是名副其实的“干栏建筑”。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9,(5)
本文通过对广西干栏式建筑背景、概念以及功能划分、空间布局与环境适宜程度3种主要特质进行梳理与认知,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现阶段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问题,基于广西地区干栏式建筑景观化改造视角下,提出景观功能置入、外部空间拓展、建筑灰空间利用、建筑单体保护与群体风貌构建以及垂直绿化运用策略的初步探讨,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4)
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经过近千年的居住生活,总结出了黔东南地区的建筑结构——干栏式建筑,俗称"吊脚楼"。干栏式建筑最大的特点在于临山而建,其高于地面的构造可以适应高寒湿冷气候,保温隔热,还可以防止蛇虫的侵扰。该文以肇兴侗族村寨为例,分析黔东南地域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侗族干栏式民居及鼓楼、风雨桥的现状分析,阐述了侗族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其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实物照片对该民族建筑进行图文展现.并使用时代建筑语言对干栏建筑进行解读,赋予干栏建筑以新的生命力.同时对侗族的建筑形式及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崔霖 《华中建筑》2001,19(1):71-73
文章追溯了干栏建筑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历程,探讨了自然环境、社会客观条件、人文因素对干栏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探讨底层架空现象和干栏形式的同构关系,在哲学意义上分析底层架空形式的特征、形式、应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宫军 《室内设计》2003,(2):11-15
本文通过对干栏席居生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析,探讨东亚国家的建筑文化传播进程,揭示了东方建筑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民族特色建筑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验证建筑物空间和形态与地区气候条件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对广西桂林地区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和普通居住建筑建筑参数、气象数据的实地测量,采用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对其建立模型,并进行CFD仿真,模拟得到建筑物内部的热环境以及全年室内温度,最终计算得出建筑物内部全年热舒适度指标。经对比仿真结果得出,干栏式建筑内部热环境和热舒适度指标明显优于普通居住建筑,干栏式建筑更加符合广西地区气候。  相似文献   

12.
半干栏建筑是干栏式建筑的衍生和发展,其建筑界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空间和环境,该文首次提出半干栏式建筑的空间界面,通过分析半干栏建筑的平面界面、垂直界面、空间界面的各个相关因素,探讨干栏式建筑在建筑界面上的生态宜居性,为研究湘鄂西半干栏建筑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有关水族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对于水族建筑文化的探究甚少。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贵州省三都县怎雷村的水族传统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平面形制、结构特征和装饰装修等三个方面探究水族建筑文化,发现水族传统民居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能展现"干栏式"建筑原始面貌的建筑。首先,水族民居"左-中-右"的平面布局呼应了我国春秋时期"一明两暗"的建筑平面形制;其次,水族民居的"干栏式"结构保持了较为原始的"栅居"特征;最后,水族民居的横向装板体系又展现出"仓廪建筑"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对水族民族文化、迁徙历史、政经背景、图腾崇拜等的分析与讨论,追溯水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吊脚楼是鄂西山地民居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章从土家族吊脚楼这一传统建筑风貌的传承问题进行切入,并以湖北咸丰县打造"干栏之乡"为例,从传统民居遗存保护、新建干栏建筑风格等问题,延伸到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及其文化传承等,从更多视角对其进行讨论,提出相应思考与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宫军 《中外建筑》2003,(5):107-108,105
本文通过对干栏席居生活制度发展衍变的历史分析,探讨了东亚国家彼此间的建筑文化传播进程。揭示了东方建筑的渊源,以及彼此紧密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仅从建筑材料来比较就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以土和木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匹方建筑主要以石材为基本材料,构成了石头的建筑史画。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广西的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历经数千年,从木构巢屠逐渐演变为干栏式建筑,到了汉代出现的砖瓦使建筑更加辉煌(国1)。由于古代木结构建筑不易永久保存,所以如今存留的木质古建筑很少。  相似文献   

17.
贺一明 《城市建筑》2014,(26):126-127
干栏式构架作为木构架体系的原生型,有其独特而完整的构架特征。文章对翁丁大寨干栏系建筑的结构及构造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给干栏式构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赵冶  熊伟  谢小英 《华中建筑》2012,(5):146-152
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是决定壮族人居文化呈区域性分布的关键因素。自然条件对聚落人居的选址、规模以及外观形态等影响较大,而人文环境则对于聚落人居的空间组织秩序、民居内部的空间序列关系、建筑结构等起决定作用。基于这些因素,以聚落形态、民居平面型制与构架形式作为依据,该文将广西壮族人居建筑分为桂西北干栏区、桂西及桂西南干栏区、桂中西部次生干栏区与桂东汉化地居区等四个分区,并从聚落、民居平面、构架形式等方面比较其异同。最后,就广西建筑文化分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建筑文化分区并不等同于文化分区、族群分区以及方言分区,而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由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领导小组和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共同组织的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扩大会议暨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在云南腾冲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20.
半干栏式建筑是干栏式建筑发展的新型态,作为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本文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干栏建筑的演进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下演变出来的半干栏建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