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历年勘界成果的转化应用问题,结合MIS与GIS技术提出了区划地名信息平台的技术架构。通过分析用户需求,设计了地名审批与更新一体化管理流程。探索了业务审批库、地名库、区划库、民政专题库的全覆盖建库,提出了区划地名信息平台的功能结构,融合了MIS与GIS技术实现图文一体化辅助审批,并实现了跨部门地名申报、审批、建成、更新全过程管理。平台成果在常州市民政部门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宁波市地名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和可持续更新,通过综合采用GIS、OA、MIS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宁波市地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文中重点描述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数据库组织结构和系统功能。目前该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全市域共10个区县市的地名信息已成功接入,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宁波市地名信息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成天在北京瞎转,接触最多的也就是地名了。北京的地名很有意思,很生活化,大概这是因为先有这么个“地界儿”,后来才逐渐有了个地名。比如有座塌了一半的塔,这里就叫“半截塔”;卖花的多,就叫“花市”;这有姓罗的坟地,就叫“罗家坟”;  相似文献   

4.
惠州的地名特色及其园林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认识惠州城市地名特色的基础上,从地名学理论、历史和山水地名应用的角度,分析了惠州城市地名对风景园林的作用,提出几个主要风景游览区的科学命名意见,并指出地名文化对风景资源和城市形象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指示空间单元的符号,亦是地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递者。在全球化日益深化和区域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地名更改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增强城市影响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寻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地名和地名景观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学者对地名和地名景观研究的成果,梳理了中国地名更改的演化过程和当前中国地名更改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念出发,指出了未来中国地名更改的解决思路和方向,以期为城市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初识地名     
<正>在一般人眼里,地名是很"俗"的,因为每天都要与地名打交道,在上下班时,无论你是开车、坐车或者是步行,在你经意或不经意之间,你会用到地名,工作时与外界打交道要用到地名,甚至在娱乐、约会时也要用到地名。说它"俗"是因为太平常、太平凡了,很少会有人把它看作是一门学问,一门很深的学问,甚至是一门科学。说到地名管理,有人更会嗤之以鼻,这也要管理,国外人家都不管的等等。以前,本人或许也有这种想法,但由于工作关系,自从从事了地名管理这项工作后,我不这么看了。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名规划的编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名与城市的关系就好比人体器官与人体的关系,当一切都正常的时候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一旦出了问题就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甚至痛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越来越大,城市地名也越来越多,人们出行更多的依赖于准确的城市地名的指引.这种切实的需求给城市地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城市地名的管理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城市地名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依赖性的增强,城市地名规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地名具有重要的实用指位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剖析城市地名管理中存在的文化性、规范性、时序性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相关城市地名规划的经验,提出构建上海"分类型、分层级"的地名规划体系的设想,倡导地名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有效互动、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地名作为地理实体的名称,既是城市的脸面也反应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及品位。目前我国城市地名规划存在混乱现象,如名不副实、同音同字、或低俗或崇洋等,城市地名规划面临挑战,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及社交管理等客观要求,需要强化地名管理,利用科学的方式改变地名混乱的现状。本文首先阐述地名规划的内涵,其次对地名规划的重要意义进行概述,最后对地名规划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曾筱雁  尹豪 《风景园林》2017,24(11):99-104
地名以其独有的城市识别性成为人们感知地域、熟知地域的重要载体。而以植物冠名的城市地名则体现该地域植物景观在某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和标识作用,即植物地名的景观地域性。在过去的研究体系中,植物地名是地名体系分类中的一个分支,地名研究侧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而针对植物地名的专项研究不多。本文单独提取植物地名,通过数据整理和文献考证,从地名规划角度出发,研究古都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特征和景观风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地名在北京中心城区高度密集,主要集中于老城区(西城区和东城区),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周边辖区逐渐减少的分布状态。植物地名的增长变化与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根据地名词源和反映的植物景观不同,植物地名所表达的景观类型主要有4类:街巷景观类、园圃景观类、山水景观类、荒野景观类,反映了北京旧有的城市格局和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
地名标识是指为社会公众使用所设立标志地理实体名称的标志。包括:行政区域,居民地,街(路、巷),门(楼)编码,山、河、湖、岛等自然地理实体,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和台、站、港、场及其他起导向作用的辅助地名标志。本文就天津市地名标识拼写问题介绍国家有关地名标识的相关规定,分析目前天津市地名标识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天津市目前地名标识拼写状况的分析,以国家和天津市地名标识的相关规定为依据,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名地址数据库属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构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位于长春市东部的8.1 km2实验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长春市城区范围内开展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和建库工作积累经验,并为技术人员指导作业员大面积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地名规划——以中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桑  李振  韩延星 《规划师》2006,22(Z1):79-80
地名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政治制度的反映.地名规划是引导城市经营和管治的重要工具,是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技术集成的复合工作.中山市进行地名规划有助于加强对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的地名管理,提高地名标准化的内在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对城市经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群 《建筑细部》2006,(1):57-61
1923年,Bauheus建筑公司在德国东都魏玛城郊的住宅区开发了一套样板住宅.然而,由于地方当局的极力反对,这个项目未能付诸实施。只有被称做“角落之家”的一座住宅最终得以建成。1996年联合国教料文组织宣布将这座由Georg Munche设计的房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纪念碑.  相似文献   

15.
闵星  胡楠  张耕 《城市勘测》2012,(2):36-38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地名整理工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本文以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为契机,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科学管理并利用地名信息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城市地名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功能设计,分析了城市地名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的组织方式,实现了基于可视化地图的城市地名规划与审批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Orade和SQL server两个主流的数据库平台,选择了Oracle为开发平台,提出了关于区划地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的设计,并指出利用GIS技术建立数字化的行政区域界线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前区划地名和勘界管理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天津自1981年开展地名普查以来,已有30年没有进行普查,该工程是一项工作量繁重、质量要求严格、任务艰巨的测绘项目。针对地名普查整个流程的特点,结合长期工作实践,提出一种在地名普查的内、外业数据生产的各个阶段用程序辅助解决普查过程中难题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天津市第二次地名普查中。通过实践证明此方法为普查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提高了普查的效率与质量,可以广泛应用于此类测绘项目。  相似文献   

18.
董梦知 《中州建设》2009,(14):61-61
历史上,北京的地名谣就像一张活地图,它常以某个城门为基点,按照一定方向和路线前进,将沿途著名建筑和名胜古迹串连起来,组成歌谣,生动有趣。北京街巷密集,地名繁多,古迹遍布,名胜众多。为方便人们的记忆和出行,也为大量的流动人口熟悉北京及办事问路方便,地名谣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6):49-58
地名是在某一地理实体活动的人命名的,榕江水语地名亦具有民族性。考察榕江水语地名及其翻译问题,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语的相关变化规律与结构特点,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揭示藏于地名背后多彩繁杂的水族相关文化因子。本文从探讨榕江水语地名及其翻译出发,试图窥探榕江水族地区水语地名的基本面貌,并从中发现一些基本规律,从而考察水语地名的独特语言结构与翻译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地名地址数据是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沈阳市实际阐述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流程,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准备、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加工、数据整合入库、坐标转换、数据更新等六部分,并针对地名地址分类、地址描述及编码规则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