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人生境界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是具有指引的作用。人的一生是追求美的一生,一个有着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人,必然追求审美的人生。“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门,芜没于空山矣。”美不是天生存在的,美离不开追求美的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是带有创造性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正是拥有对审美的需求,才促使人类去追求美,创造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正>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人生境界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是具有指引的作用。人的一生是追求美的一生,一个有着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人,必然追求审美的人生。"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门,芜没于空山矣。"美不是天生存在的,美离不开追求美的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是带有创造性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正是拥有对审美的需求,才促使人类去追求美,创造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楚辞》中有不少关于服饰的记载,其中有些属于想象,有些则属于写实,但总体上体现了楚地服饰浪漫、唯美的风格,也折射出楚人追求服饰的飘逸之美、崇高之美、柔婉之美、比德之美的审美特征。这种独特的服饰审美的深层原因与楚人所处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在山水审美的演变中,道教美学具有独特而突出的作用,譬如庄子"达万物之理,原天地之美",借山水而晓天地,体会逍遥自由。这种审美价值倾向构建了中国文人潜意识里特有的山水审美,并在园林营造中得到进一步显化。园林,顾名思义,倡导"把自然搬进家园",因此,园林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独有的建筑风格,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定载体。在明清大量私家园林的营建过程中,这种审美倾向形成完备的范式,在形式上得到固化。本文着重探讨道教美学对这一固化过程起到的影响,通过列举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成熟的造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
风景画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相互融合、将生机之美与审美情趣相互融合等方面。该文从气韵美、色彩美、造型美、刚柔美四个方面分析风景画创作的东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5)
在老子和庄子对自然法则的哲学式认识和儒家学说的影响下,中国的美学渐渐发展出一种"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把"美在自然"作为一种最高的艺术创作与审美标准尺度和原则。中国传统所追求的和谐,是天地万物循自然之道所体现的和谐,以美学的观点去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是我们研究自然之美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现代城市景观的审美特征及表现.从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空间美的角度.现代城市的形态面貌和总体布局,可以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气勃勃的活力和充满美感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5)
本文主要分析广府村镇公共空间在唐宋、明清以及近代三个主要时期的生活情景、文化特征、艺术特色与审美因素,从中总结广府公共空间审美从追求人地和谐的"真美",到注重社会传承的"意美",最后到追求世俗享乐的"物美"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面对当今美丽乡村建设时应该从广府文化特色出发,摒弃奢华享乐的物质追求,结合"真美"与"意美",去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广府文化审美的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5)
"审美现代性"研究从现代性视域出发,美学的探索和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被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研究不同于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本质论的研究范式,它开启了美学研究的当代新篇章。在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审美现代性"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审美现代性"研究正在追求革新美与审美的标准,从而使其更好地发展。文章结合田黎明水墨画创作中的"审美现代性",从其作品中"审美现代性"的特征入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发现其内在规律,对"审美现代性"更好地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庞超  魏慧玲 《山西建筑》2007,33(28):80-81
从传统审美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的建筑理论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生态审美的观点并进行了研究,赋予建筑审美以生态的因素,同时指出这种新的建筑理论标志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在建筑领域上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
五四文学思潮是一种从本质内涵、审美特征到表现形式皆判然有别于封建文化观念和形态的文学新思潮。但五四时期的文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审美规范,它所流露出的追求自我和自由的审美理想已然在无形之中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框架,形成具有五四时代特征的审美追求。而五四作家各异的审美风格就是五四审美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庐隐审美追求的悲剧美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反思现有理论中儒学对汉代园林变迁的影响,通过探讨悲美思想、东汉经学——儒学及东汉私家园林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发现东汉时期“以悲为美”的思想是致使园林向自然审美过渡的部分原因。悲美思想从直接与间接两方面影响园林营造,一是社会变革及个人命运起伏使汉人个人意识逐渐觉醒,由此产生的悲美思想使人逐渐对未知仙境失去探索的欲望,更关注能投射现实情绪的自然景物,直接致使园林营造风格向自然式园林转换;二是悲美思想作为汉代艺术创作的主导审美思想,不但使汉代悲音盛行,而且间接导致文人艺术创作场所——私家园林引入更多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自然景物,使创作者能够在类似自然的环境中勾起悲情,更利于文人在住所中进行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13.
对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以美的本质为核心,探讨了景观设计中人们对审美价值的追求和审美的特征,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景观规划的关系,给出了景观规划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1)
中国私家园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寄托着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私家园林也是中国文人居所和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表现着园主人的创作技法和艺术才能。该文通过分析扬州何园独特的园林艺术和园主独特的文人审美,以期为当代园林艺术提供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怀疑功能主义对人性的湮灭,建筑史上展开了一场对美、情感与文化的"复兴",在众多建筑师对所谓"情感本位空间"的追求中,"光"这一元素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美学中"审美注意"的角度分析建筑的用光之道,揭示建筑用光妙趣横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3)
小学语文课堂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师应该将"美"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认知,以切实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就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艺术美的认知培养入手,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2)
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显著的审美意识。在日本茶道的审美内涵中,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茶与禅的宗教之美、动与静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8.
王铠 《中州建设》2006,(11):44-44
1.美力时代与理性审美判断 美国《商业周刊》第903期指出,现在是一个美力时代,“美,是一种竞争力”。审美经济时代的特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竞争力”,说明无论在物质文明普遍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产品乃至整个生活品质的精神追求.都大大超越了单纯对量的追求。从专业的艺术设计到最终的用户使用选择,都直接体现了这种超出满足人类基本物质需求的趋势.尤其是在关于日常生活物质环境的建筑、装潢、日用产品等工业领域。对生活审美品质的追求本身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积极的策动力量。然而.面对中国当前的状况——刚刚局部摆脱“温饱“问题困扰,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全球“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刘玮 《江西建材》2014,(11):20-15
平面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对平面设计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具体的设计元素、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潮流等多个方面,对平面设计的理论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平面设计与市场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审美特征方面体现了对秩序美以及形式美的追求。平面设计中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符号性,通过多种手段可以给欣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此外,平面设计应用的范围比较宽,从而引发一定的审美倾向性,减轻审美性疲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