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建筑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尤具特色。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二者产生独立又交融的风格演变。在文艺复兴时期,皇权的对立和战争的频繁,促进了宗教文化的碰撞融合,同时赋予了宗教建筑政治上的竞争意义,这加剧了建筑师之间的竞争。建筑师之间的竞争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宗教建筑形制在空间结构、建筑装饰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宗教建筑领域"假晶现象"的衍生。  相似文献   

2.
2.围圈(Enclosure) 围圈的主要形式来自希腊与罗马的会场从美学立场来看,它在意大利中古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柱廊)中,取得了成功的发展。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主要供宗教使用(以一座教堂做为起主宰作用的特征建筑物),或供市民使用(以一座市政厅为主宰的特征建筑物)。因为这种广场是用来进行宗教或市民的集会的,故而它的中心地带一般保持开旷和通畅,把纪念物及喷泉设置在周边或四角。 能满足人们美感要求的广场(Piazza)应是既足够大,以引起开阔感,同时也足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座落在解放北路的建筑物大多是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初期兴建的,由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建筑形式也显得风格各异。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变化,长期的污染和“文革”时期的胡乱涂刷,建筑外檐已经变得乌黑、杂色,失去了原有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4.
<正>意大利花之圣母教堂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座伟大建筑,是由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它始建于1420年,建成于1436年底。该教堂曾经是当时佛罗伦萨共和国宗教中心。花之圣母教堂又名佛罗伦萨大教堂,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思是"花之都",我国诗人徐志摩将其译作"翡冷翠"。一、建筑物的独特风格花之圣母大教堂出自于天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他仿造罗马万神殿而设计了  相似文献   

5.
《华中建筑》2021,39(3)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身体在建筑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内涵。通过描述古典至文艺复兴时期,不同的身体观念在西方建筑发展历史中的关联表现,阐释其在神庙、城市、柱式、透视法等方面发展所发挥的历时性作用和代表的文化意义,说明身体是西方建筑思想内涵的重要方面之一,对其进行重构是当代建筑创作值得遵循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针对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第二自然说"绘画美学思想,本文用图像文本系统的探讨与分析这一重要美学观点。由图像文本到绘画理论,笔者试图探微达·芬奇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第二自然说"美学思想,反正这一美学观点的正确性及其具有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分析,肯定了达·芬奇对文艺复兴时期乃至后代艺术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坦培拉这一古老绘画形式见证了远古时期的宗教仪式、中世纪的信仰时代、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的光影生活、20世纪的众多流派以及21世纪的网络科技。绘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的繁荣之后,抛弃了坦培拉并投入了光影的怀抱——"真实即真理"。文章运用材料表现分析法,对早期坦培拉与"影像式"绘画进行了美学特征等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文艺复兴时期植物学研究的发展为例,探讨在文艺复兴社会背景下,植物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中自然主义两者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植物学发展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艺术领域的问题,而这种态度也是由于宗教至上的封建制度在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之下再无立足之地,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为拨开中世纪黑暗的欧洲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教堂立面改造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需要解决的一项复杂难题,面对新旧之间的矛盾,没有现有的古典体系能够直接对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教堂立面进行改造。文章选取阿尔伯蒂代表性的四座教堂立面改造案例,通过分析其几何性的构成,比较其前后手法的改进与差异,对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立面改造的古典几何性的转译与再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晨 《时代建筑》2014,(1):13-19
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建筑与绘画和雕塑一样成为"博雅"艺术,建筑师逐渐脱离中世纪的工匠阶层,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为了描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职业的多源性与专业训练的多样化,文章通过三位出身和经历各异的建筑师来作具体分析:米开朗琪罗、帕拉第奥和珊索维诺。他们对后世建筑师的成长道路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莺  万敏 《华中建筑》2006,24(6):44-47
该文结合近几年象征和隐喻手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实例,通过对具象与抽象、本体与喻体及喻义等几方面的阐述,论述了象征与隐喻在建筑作品中的意义以及其对现代建筑形式产生的美学价值,并指出象征与隐喻诱发的审美情感,才能使建筑形式美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建筑中"装饰"一词的观念化分析,从形式、意义、技术等方面由表及里、从抽象到具象地展开由"装饰"背后所持有的本体与再现间的错位所引起的对建筑意义的影响。这种由意义指向不明而导致建筑意义的反复却从另一个角度印证出装饰之于建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出现的剖面建筑现象,其外部形态的剖面性强调了空间和建筑形态生成的思考方式。从"功能"(program)和"身体"(body)的感知出发是其两种典型的空间思考方式。这类建筑强调建筑生成的"过程"(process);剖面成为一种思考方式;它重新挖掘了建筑的"概念"(idea),强调建筑图纸和建造的密切关联,对当代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双重尺度的设计方法,即形式的拓扑和深层结构的转换。双重尺度的设计方法是以地域建筑原型为基础,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提取原则,既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又是方案地域性表达反复推敲矫正的尺度。形式的拓扑即场地、形体、平面符号等方面的拓扑,深层结构的转换即美学观念、历史文脉、行为模式等方面的转换。最后选择具有浓郁客家文化特色的工程实例——福建省龙岩火车站,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晋中市迎宾老年公寓的设计实践,认真分析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体现了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结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力求对老年公寓这一新兴建筑形式及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粗浅分析。以迎接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红岭 《新建筑》2004,(3):65-67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伦文化,其中儒家伦理是主体与核心。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建筑在诸多方面浸透着儒家伦理的种种特征。着重分析了“礼”与“中和”观念对传统建筑在建筑体系、建筑思想、建筑形制、建筑审美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创造以景自天成的风景园林为特点,园林中的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又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所谓理想美的境界。“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代表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木构建筑灵巧多样的特点,结合山水景物,组成丰富多姿的园林胜景。正确地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在保护文物古迹及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型的中国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18.
软建筑     
虞刚 《建筑师》2005,(6):24-32
荷兰建筑师拉斯·斯普布洛伊克(Lars Spuybreok) 一直在进行着富于创新性的实验性设计。他试图通过对 相关学科的研究和试验建立某种新的设计模式和方法, 并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以建筑师“经验”为主导的 设计方法。对他的设计作品的讨论,一方面将有利于我 们重新认识建筑设计和教育中某些既定的概念和方法, 另一方面将有利于我们对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产 生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朝阳市文化综合大厦的设计方案中,笔者从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形象塑造等方面,对该建筑的空间、建筑形象以及与场地的关系等要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时代的来临,建筑表皮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表皮的特征成为建筑特征的直接反映。生态建筑的表皮普遍呈现出"软化"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发生是以科学为依据,经过了理性思考,通过借用植物学理论,隐匿建筑体量,模糊建筑与环境分界;通过借用物理学理论,创造复杂的曲面表皮,柔化建筑与环境的界面;通过借用仿生学理论,模仿生物表皮肌理,缩减人工建筑与环境的差异。用生态完善形态、以形态促进生态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