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值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一代宗师,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前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汪菊渊教授逝世10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专栏以表对汪先生的敬意和怀念,同时兼以纪念汪先生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创办55周年。55年前新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随后的数十年也是步履维艰,汪先生为了这个最终大有利于祖国可持续发展的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顾汪先生创办专业时筚路蓝缕的历程和高瞻远瞩的目光,一生待人接物的大家风范和学术操守的高尚道德,以及他在科研和教学中展现的横溢才华,在行政工作中表现的组织能力,在广揽人才时显现的宽广胸怀,总令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当前浮华弥漫的世风中我们纪念汪先生犹如树立起一个充满正气的光辉榜样,必将激励大批正在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前线埋头苦干,奋力耕耘的后继者为创造中国风景园林壮丽辉煌的新天地,并为世界风景园林的发展做出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唐振缁 《中国园林》2006,22(3):14-15
我的老师汪菊渊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0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清晰地留在我的心中,永远也不会淡忘。1952年,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院系专业名单中,第一次出现了“造园专业”这个名称。我有幸考上了这个我国第一次出现的新专业——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造园专业,成了汪菊渊老师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怀念汪坦教授——在汪坦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汪先生走了,噩耗来得这样突然。我第一次见到汪先生是在1941年,印象很深刻。当时,我是中央大学建筑系一年级学生,在重庆柏溪分校。临近暑假,汪先生已届毕业,他还跑了几十里路来分校看望我们,谈的都是专业学习的事情,兴趣盎然。在那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努力从专业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干一番事业,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这方面,汪先生更显得个性鲜明,其所作所为甚至可以说是传奇性的。毕业后他即去贵阳,在童 先生主持的华盖事务所工作,接着回重庆母校任助教;在艰难的抗日…  相似文献   

4.
唁电     
《中国园林》2006,22(11):94-94
中国风景园林著名专家李嘉乐先生因病于2006年10月5日逝世,享年82岁。致李嘉乐先生亲属:痛悉李嘉乐先生不幸因病逝世,我们表示沉痛哀悼,向李嘉乐先生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李嘉乐先生是我国风景园林学界的著名专家,毕生为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奋斗不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李嘉乐先生曾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学会的建设与发展,为推动风景园林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学术界有很高威望。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值得我们学习和永远怀念。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6年10月8日李嘉乐先生生平1924年生1946年中央大学园…  相似文献   

5.
张树林 《风景园林》2019,26(10):20-20
正尊敬的孟先生、各位在座的同行、学友们:今天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来回顾我们敬爱的孙筱祥先生的一生。我是1956年入学,孙先生是1957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调到园林学院做我们的老师,记得孙先生曾经给我们做过一次专业特点的学术报告,他说作为学这个专业的学生,你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既要有艺术修养,又要掌握专业的科学性。记得他曾经谈到,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掌握1 000多种植物,才配得  相似文献   

6.
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依据历史记载有2000余年的历史,可直至1951年才成立学科。初称造园专业,逐渐发展成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汪菊渊先生是主要的奠基人。当初他与吴良镛先生策划并正式呈建议书,获批准后,由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合办造园专业。首届学生由农大园艺系选拔,最后两年到清华大学上课,毕业证书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共同颁发。其后,自1952年招入的新生便在北京农业大学上课,清华教师来农大授课。1956年国家教育进行专业调整,将造园专业调整到北京林学院,改称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汪先生一直在第一线坚持学科奠基工作,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学科。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园林学家,教育家,工程院院士汪菊渊教授逝世已10年了。回忆1951—1953年与汪先生等共同创办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北京农大园艺系造园组时经历,先生的创业精神、务实作风,依然清晰地留在我脑海中。那是在院系调整之前,我们的老主任梁思成先生有志于把清华建筑系办成一个拥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和工艺美术设计的综合环境设计系,和汪先生创办园林设计的意愿不谋而合,促成了造园组这一试点的诞生。由汪先生和吴良镛先生共同主持,陈有民先生和我参与并具体操办,选了8名农大园艺系同学,男女各半,三年级开始到清华建筑系就读。  相似文献   

8.
顾后瞻前——1952级造园专业新生谈风景园林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菊渊先生和吴良镛先生于1951年成立了造园专业,最初的学生是直接从农大园艺系二年级转来的,我有幸成为正式招生的第一届新生,当时全班有7个人.我在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我愿意畅谈一下学科教育. 第一,是专业和学科的名称.专业是指本科讲的,学科是指研究生讲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现在用的英文名称是landscape arcrutecture,对此有一些争议.我的观点,有争议的时候不妨从大方向放大看宏观,从宏观的属性来认定.中英的对译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相对的符不符合中国风景园林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唐振缁 《风景园林》2014,(3):150-151
我最熟悉的孟兆祯不是孟院士,而是老孟,是我们同窗中可敬可爱、亲切的老大哥。现在我们虽然一个天南、一个地北,但手足情谊并未稍减。今天我就想用这可贵的10分钟,说说当年我们老大哥的一些事。 现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已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的风景园林专门人才。但是在建国之始,国内各高等学校还没有任何风景园林方面的专业。1952年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在汪菊渊等风景园林前辈专家的努力下,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造园专业,并在全国招生。我很幸运以第一志愿考取了这个专业,和老孟做了同窗。我们班一共7人,孟兆祯最高大而且成熟、大家叫他“老孟”;我年龄最小而且矮小,人称“小唐”(这个称呼令我感觉非常亲切,一直延续到现在,60年不变)。我们7个人来自五湖四海,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感情上好像一家人,老孟就是这个“家庭”的老大哥,对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在思想上帮助,在生活上照顾关怀得无微不至。他当时是我的入团介绍人,我每周向他交心一次,因而也得到了他更多的帮助。只可惜我懒散成性,冥顽不灵,最怕开会,以致如今仍是个“党外布尔什维克”,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非常对不起他。然而老孟对我这个“刘阿斗”依然不离不弃,关怀鼓励直到如今。最近天气酷热,挥汗如雨,这位80高龄的老大哥在出差前极为忙碌的情况下,还抓紧时间为我即将出版的书题字,又用他那工整的“孟隶”为我一笔一画、认真地写了一篇洋洋数百言、热情洋溢的序言。为了帮我申请国家科技出版基金,他还抓紧这短暂的宝贵时间为我写了一篇可作为书法珍品收藏的推荐信。除此之外,老孟夫妇对我的种种关怀和爱护,多得难以数计,对  相似文献   

10.
孟兆祯 《风景园林》2019,26(10):15-16
正人生在世,父母是启蒙的先生。可是中国传统讲究"异子而教"。主要还在于各级学校任教的先生们。就中影响最广而深的当是迄今从事社会工作最相关的学科和专业的先生。我今生有幸成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合办、通过吴良镛和汪菊渊两位大师远瞻创议于1951年成立的造园专业一年级新生。时在1951年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都由两校名师任教。打下了全面扎实的基础。到了主要专业课"园林艺术"和"园林设计"就更难找到称职的教师了。汪菊渊先生不仅为我们开设了"中外园林史",而且在全国号召和组织专家归队,在这种形势下把孙筱祥先生从杭州借调到北京,再从借调转为正式调任,我们这些学生就享福了。汪先生在"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