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师》2016,(5)
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为南方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在闽东北山区气候、地形条件下以当地土木材料进行的地域性、建构性的生态建造系统。在以自然/人文整体生态保护为基础的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成为核心命题之时,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对于乡村复兴的意义,在于顺应社会生态保护与发展趋势,延续传统体系对地形、气候的生态建造逻辑,判定其现代化更新的方向和路径,发展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生态、低碳的地域建造体系,而此为传统建造文化的保护发展之实质。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我国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结合部乡村建设的混乱状态的基础上,立足于城乡结合部的现实需求,并在"传统乡土建筑自主建造"的模式启发下,探索一种建造者与使用者互动统一的、充分体现乡村自身的需求与建造愿望的一种乡村空间的建造模式——"整体控制下的自主建造"。  相似文献   

3.
乡村建筑的发展和脉络,被城市化进程切开了一道峡口,一边是对乡土的记录和保护,另一边是对现代居民生活诉求的回应。"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探索出一套基于本土的建造方式,为现代乡村面貌作出引导。文章以细屋熊村的风土观察为切入点,结合在地的实践,论述乡村建造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日渐衰败的闲置用地注入新的生命力是乡村活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晋江市龙湖镇内坑村为载体,基于"活化"理念,探讨乡村闲置用地问题。将村落闲置地块的改造、传统风貌建筑和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等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系统的活化策略。按照该策略完成设计及建造的实践工作,为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力求形成一种新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营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近代以来,中国的乡村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困境、发展诉求,呈现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结果。伴随着中国高速的城镇化,乡村建设重又回到人们视野。但是,今日的乡村不同于彼时的乡村,"城-乡"关系也不同于传统的"城-乡"关系,"乡土"也因此有了特别的含义。故而今天的乡村建设被理解为"乡村重建"。事实上,乡村与乡土本也是两个彼此间既有差异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近几年来,不少规划师/建筑师在乡村做设计,参与乡村的建造实践。需要指出的是,乡村建设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建筑师/  相似文献   

6.
<正>缘起对于大部分中国建筑师来说,能够设计建造自己的私宅是一件幸运的事情,L宅实践正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L宅处于乌镇、南浔、练市等古镇之间一个普通的典型江南乡村,距离杭州、苏州、上海、湖州等城市不到1h的车程。村落沿河而筑,尺度适宜,营造肌理随意而清晰。这个村落的原有建筑大多建于解放后的1950~1980年代,以两坡硬山、两院(天井)三进的型  相似文献   

7.
乡村庭院作为最基本的乡村日常生活空间,承载着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和文化沉淀,是当下乡村振兴中传统文化复兴的内在支撑.文章基于广东"四小园"建设背景,通过自发性建造视角,以广东增城大埔围村庭院为例,从庭院的功能布局、空间形制、景观要素等方面总结归纳乡村庭院景观自发性建造特征,并以村民对庭院建设的行为需求为导向,针对乡村庭院现状问题提出设计指引和组织引导策略,以期为未来乡村庭院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乡村建造方式呈现多元趋势,工业化与在地性的并置逐渐成为常态,也形成了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特征。因此有必要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缘起及其映射的社会意义,并思考面向未来的乡村建造策略。文章梳理了当代乡村营建进程中四个历史阶段隐含的半工业化建造脉络;以代表性样本分析工业化介入乡村后与在地建造之间的关联性,并从乡村社会性的视角剖析半工业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最后以南京云鹤山村便民中心为例,剖析半工业化建造在乡村的可推广性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17,(5)
在乡村营造如火如荼的当今,如何理解低成本建造,如何在广大农村推广,这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从十多年的乡村实践案例出发——从单体建筑到公共空间再到整个村落,剖析了不同地域特征下的乡村低成本建造的可能性。实践证明,低成本建造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有所突破,更为重要的是须关注乡村社会关系,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对当下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与严峻挑战以及传统建造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与梳理,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半工业化、内装工业化和建筑模块化的工业化制造技术途径,从传统建造到工业化制造的历史经纬中系统勾勒出未来乡村建设过程中多元并存共生、交叉融合的建造工艺与技术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