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立体主义绘画中演绎出来的现象透明性理论,对于交叠、渗透及空间维度矛盾等一系列空间操作方法起到了深层引导作用。文章主要选取了SANAA建筑事务所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并对其形式操作与空间特征加以分析,探究SANAA建筑作品呈现现象透明性特征背后所蕴含的诗意逻辑。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柯林·罗的“透明性”及其相关理论,着力研究建筑领域里关于现象的透明性这一概念的引入和表达,同时力求探讨透明性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组织手段,是如何在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方面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的。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透明性的理论和案例,来阐述建筑设计中空间组织系统的多维性和复杂性,以此造成建筑空间的透明、暧昧、模糊,来解读现象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图解分析的方法,对柯林·罗《透明性》一书中的"透明性"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提出了"视觉效果中的模棱两可"源于观察视点的正面性而非透明性的新观点。结合立体主义绘画作品,对原文中加歇别墅关于"现象透明"的解释提出了质疑,并论述了透明性、正面性及空间层化结构对加歇别墅空间感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6.
刘雅萍 《福建建筑》2013,(4):21-22,8
"透明性"理论的产生对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柯林.罗的在《透明性》一书中将透明性区分为"现象透明性"和"物理透明性"两种类型,本文引用其著作中的"现象透明性"理论来初步解析柯布西耶的库鲁切特医生住宅,从建筑体量、底层庭院以及屋顶花园这几个方面来探析理解这一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7.
解读透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性”概念的产生,对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回溯其本意,“透明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冷静公正的评论为现代建筑中形体的研究作出奠定性的一步。本文的目的正是想借着阐述它的产生与发展,试图初窥“透明性”这一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柯林·罗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建筑中的透明性理论,并将其分为物理透明性和现象透明性。文章关注于透明性理论中的现象透明性与建筑空间组织以及人的视知觉心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分析现象透明性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并将这一思考集中于空间和形式更为自由的展览类建筑。  相似文献   

9.
史永高 《新建筑》2008,(3):66-72
透明材料因其视觉上的不可见,在消隐自身的同时恰恰获得了自身特质的显现,这一属性具有多重建筑学内涵。围护材料的透明性对于空间有着第一位的影响,并且主要在三个方面对于建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彻底重塑了内外关系,其次它最显著地决定了建筑实体结构在视觉上的直接可读性,最后它还对建筑的空间意向作出了本质阐释。还必须指出,在对于透明性的极致追求中,也错过了许多建筑品质上的微妙、丰富与具体。  相似文献   

10.
李响玲 《中外建筑》2021,(3):168-170
穿孔金属板作为一种工业材料,近年来,被不少建筑师广泛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取得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开启了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的一扇新大门.但是大部分建筑师对这种新型材料的认识还是仅停留在"视觉表演"阶段,对其形式背后的内涵与功能作用并未深入挖掘与理解.本文以金属穿孔板为研究对象,从材料的物理特性论述穿孔金属板在建筑透...  相似文献   

11.
王辉 《时代建筑》2014,(4):112-117
文章介绍了原作设计工作室设计的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星巴克特别店,作者指出这个小品建筑反映了一种设计动向,即新一代建筑师开始从本体的角度思考建筑的形式及意义,并借用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的透明性概念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陆地 《时代建筑》2012,(1):68-71
上海嘉定新城紫气东来景观带湖心岛茶室给人的最大印象或许就是其开放性和通透性。文章通过对这个建筑设计推演的阐述,说明了这种开放性和通透性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位于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市的议会办公楼和市政厅建筑设计,依据这两座建筑在城市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和周边的城市面貌,设计师采取了不同的设计策略。文章还通过对设计师的访谈,帮助读者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对使用玻璃这一材料来表现透明、空间和体块关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15.
黄瑶 《重庆建筑》2003,(1):47-49
若瑟堂是重庆市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天主教堂。虽然其外观及内部空间都极为简洁朴素,很少装饰,但其平面形制、建筑构图元素和形体比例仍体现出成熟的哥特建筑的典型特征,并与重庆的地形条件和地方建筑环境相融合,因而在重庆建筑历史遗产中应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重庆若瑟堂的考察研究和分析,指出其作为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区改造更新中异质元素组合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是值得当代建筑师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从"什么是异质元素组合理论","工业区改造更新中为什么采用异质元素组合理论","工业区改造更新中如何采用异质元素组合理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什么是"解决了对异质元素组合理论的认知,"为什么"是针对工业区改造更新中异质元素组合理论应用必要性的分析,"如何"探索了工业区改造更新中应用异质元素组合理论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基督教堂设计思潮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程  张少峰 《中外建筑》2010,(12):90-91
随着基督教文化在当代西方价值体系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教堂建筑设计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评析,全面理解与把握当代西方教堂设计思潮的本质与动向。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天主教仁爱堂被列入重庆市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名列,然而却被研究人员在教堂研究中忽略。仁爱堂与欧洲教堂相比装饰性减少,但继承了欧洲教堂建筑的比例、构图元素和母题,并在部分细节上与中国建筑特色相融合,其典雅朴素的外观使其虽然多次易主依然保留较为完整。仁爱堂是研究上世纪中西建筑融合的较好实例,具有历史保护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丽萍  陆璐 《中外建筑》2013,(12):55-57
当表皮具有空间深度与层次引发了建筑上的诸多可能,引入“透明性”概念就可以使得空间结构更加富有趣味性。最后指出。透明性不仅可以作为空间组织的方式也可以作为一个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