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巴黎城市绿化基本特征及对上海绿化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巴黎城市绿化的构成情况、绿化管理模式以及绿化管理的主要特征;指出上海可借鉴巴黎城市绿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完善城市绿地布局、完善市场运作模式、拓展公园绿地公共服务功能等6个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绿化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绿化发展方向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胡运骅 《中国园林》2002,18(5):12-16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在全球或某大区域范围内起到经济枢纽作用,具有高度现代化基础设施与国际服务功能,其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也是高水准的。上海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将保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文对上海绿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比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系统、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废物处理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涉及的建设理念、方式、规模和水平的研究,总结经验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前言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综合竞争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植物科研水平和城市绿化水平,满足市民科普教育、休闲旅游的需求,让绿色来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中国上海2010年世博会主题,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5.
上海于2003年获得园林城市称号.新一轮的城市绿化将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以2010年上海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办会主题,为此,上海绿化管理局诚邀国内外专家参与上海的新一轮绿化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之初,中央向全国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令。国务院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城市绿化会议。这些都为城市园林绿化开拓新局面夯实了基础。北京正在筹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同时,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这些又为首都的园林绿化并入城市建设的快车道提供了机遇。城市绿地建设方兴未  相似文献   

7.
马云安 《中国园林》2009,25(10):26-29
经历了几代绿化林业工作者的努力,上海城市绿化事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功能性提升、体制性变化的重要阶段,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并被授予"上海市文明行业"称号.60年来,上海城市绿化事业坚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本形成了"环、楔、廊、园、林"框架;坚持城乡统筹,初步确立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四个转变",有效调整了城市绿化发展模式;坚持科技兴业,不断提升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坚持关注民生,基本建立了城市绿地综合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特大型城市绿化发展的特色道路.今后一个阶段,上海城市绿化事业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按照"四个率先"的基本要求,扎实推进城市绿化发展,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加快上海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化质量关乎一个城市的生态质量.景观效果及居民生活质量。我国城市绿化发展实践表明.仅以传统的几个数量指标指导绿化建设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构建全面具体的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迫切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绿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与一些国际化大都市及本市的生态、生活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鉴此,提出上海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9.
胡运骅 《园林》2023,(5):79-85
1993-2003年上海城市绿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绿地各项指标明显提升,绿地布局模式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突破性改善。2003年,上海成功创建为“园林城市”。通过梳理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的共同特征,分析1993年上海城市绿地现状,阐述1993-2003年上海两次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理念、指标、布局结构和涵盖内容,总结上海城市绿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建设成效,归纳其核心策略,具体如下:以生态园林理念为引领,依托科技创新,理顺管理体制,培育市场运作机制,加强法治建设,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绿化建设,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绿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邮电业在国际大都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国际大都市邮电业的基本特征,并以广州为例,探讨了我国国际大都市邮电业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绿地空间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服务人群的绿色公共设施,是实现存量挖潜、共建共享的重要空间资源。以社区绿地空间为检索主题,对检索得到的1 190篇英文论文和618篇中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创新性地对比分析中英文论文的研究差异及中国与其他主要发文国家的研究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学者在中英文语境下发表的研究成果有所不同:发表的英文论文紧跟国际趋势与研究热点,在国际学界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中文论文则呈现局限于城市绿地系统框架下紧跟政策的片段式研究特征,且明显滞后于英文文献。总结得出中国城市社区绿地空间的研究趋势与不足,以期为未来城市社区绿地空间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大规模。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和大型地下综合体建造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其空间环境的改善。本文提出“地下中庭共享空间”的一些初步构想,并着重论述了利用地上多。高层建筑立面反射阳光使地下中庭获得较全面自然采光的设想,并提出了一些需进一步研究的技术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空间快速增长引发了日益加剧的区域生态风险,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构成严峻挑战。尽管从城市自身尺度的环境影响控制迈向区域整体范围的生态风险防御,已成为规划调控变革的内在需求。但建筑学等单一学科探索,难以有效应对城市-区域之间跨尺度、多要素的生态复杂性议题。通过国际经验检讨,从人地耦合系统的复杂性视角出发,立足于理论基础模型构建、区域生态风险辨识和规划方案绩效评估等3个基本模块,提出一种遵循“城市空间增长态势-资源环境压力变化-生态系统风险辨识-规划方案绩效评估”逻辑的方法模型,旨在改善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区域生态风险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玉溪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帆 《中国园林》2000,16(6):50-53
通过系统分析玉溪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城市绿地发展的趋势,为玉溪市今后的绿地建设提出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都市气候图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际都市气候图研究的重要评价参数、都市气候分析图的特征以及都市气候规划图建议的规划分区和发展规划的指引政策。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适应气候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景观绿地-绿色通风廊道-建成区绿地网络的环境气候功能整合发展,以及与规划关联密切的气候研究的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张静  丘雷  于茜薇 《华中建筑》2012,(10):105-108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大城市病的核心,严重影响着城市的运转和发展。该文从分形城市理论入手,以传送带技术为基础,提出一套在空间、时间、能耗、资金、安全等五方面都具有创新优势的公共交通系统,适宜应用于地铁尚未成网的各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7.
外高桥东沟楔形绿地是整个上海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新市镇重要的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功能。市政配套道路绿化规划是在绿地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对周边住宅、商业、休闲等功能区域的影响,把道路景观融入整个地域的环境氛围中,营造出人、车、环境相互和谐的宁静交通,打造出舒适、宜居的国际化社区。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上拓展生存空间,增加城市空间容量.地下空间建筑独特的环境特点及热工性能决定了地下建筑主要能耗为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机械通风以及电梯的电能耗.因此,节能关键技术包括地源热泵、光导照明、LED节能照明,以及自然通风等高效节能系统.随着我国许多大城市进入大规模开发规划地下空间的历史时期,地下空间领域节能关键技术的应用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研究前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阐述了多尺度、多功能、具有综合性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概念及其发展演进,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实践,在此基础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的初步结果,提出结合中国国情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实践应着重考虑的前沿性问题,以期为中国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完善和提高重庆作为中央直辖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发挥其经济中心的带动作用,促进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庆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与其它直辖市和部分省份对比、市内不同经济区之间对比和全国千强乡镇情况分析等,探讨了重庆市农村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重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