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橡胶集料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延性好、应变大、抗裂性能强、吸收能量高等特征,并且作为结构材料可以使结构自重小、延性好、抗震性能好,提出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并对新型材料-橡胶集料混凝土在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墙肢承载力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橡胶集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阻尼大、弹性模量低、韧性高、变形能力大大高于普通混凝土(极限应变可达0.006)。将普通混凝土框架的横梁用橡胶集料混凝土替换,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表明:改善后,框架的自振周期增加,地震剪力标准值减小,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框架有较好的延性,抗震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橡胶颗粒替换一部天然砂作为细骨料掺入到轻集料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轻集料混凝土试件受压破坏形式与普通混凝土截然不同,破坏后仍具有相当的承载能力,表现出很好的延性特征。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加,橡胶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但抗冻、抗渗等耐久性能明显优于未掺加橡胶颗粒的基准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初探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袁琳 《混凝土》2005,(6):70-76
本文根据橡胶集料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延性好、应变大、抗裂性能强、吸收能量高等特征,基于普通混凝土的理论基础,对橡胶集料混凝土压应力-压应变曲线进行了修正和拓展,初步探讨了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基本性能,给出了该曲线关键点的数值取值范围,本文同时给出在橡胶集料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0.006时,相同条件下,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5.
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董建伟  袁琳  朱涵 《混凝土》2006,(7):69-71,78
本文针对橡胶集料混凝土若干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橡胶集料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强度发展较普通混凝土缓慢,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仅为普通混凝土的38%至88%,峰值轴压应变为普通混凝土的1.2至1.5倍,相应的能量吸收超过普通混凝土10%至30%.试验同时发现橡胶集料混凝土试件破坏前均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形,表现出很好的延性特征.并根据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自身材性特点介绍了其在工程方面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郭红梅  朱涵 《混凝土》2012,(12):6-8
橡胶集料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混凝土材料,具有低弹模、高阻尼、大变形、能量耗散多和抗裂性好等优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性能上,对钢筋橡胶集料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的研究很少。从钢筋橡胶集料混凝土梁入手,在已有试验的基础上,对其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抗裂性能进行了探讨和理论研究,推导出了钢筋橡胶集料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的计算公式,应用其他研究者的试验结果对该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钢筋橡胶集料混凝土应用到结构中可有效地改善结构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7.
橡胶集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降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振捣密实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废旧轮胎)橡胶集料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橡胶集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降低效应,建立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与橡胶集料体积分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橡胶集料的掺加导致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橡胶集料体积分数越大,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越多;橡胶集料体积分数相同时,振捣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比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稍大;一定体积分数橡胶集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降低效应与相同体积分数气孔的降低效应相当;建议混凝土中每增加1%体积分数的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按4.5%计算.  相似文献   

8.
胡鹏  朱涵  潘翠萍  李涛 《四川建筑》2008,28(1):218-220
对橡胶集料混凝土渗透性与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渗透性与抗压强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掺有橡胶微粒的情况下,其抗压强度基本上还是随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但由于橡胶微粒的掺入,与没有掺入橡胶微粒的混凝土与橡胶集料混凝土相比较,其渗透性与强度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橡胶集料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弹性模量低、变形大、抗裂性能和抗渗性能较好等特点,未来发展前景巨大。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耐久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徐仲征 《河南建材》2014,(1):15-16,18
轻集料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混凝土,正朝着超轻、高强、多功能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高层、超高层抗震等综合性能建筑的进一步需求,新型轻集料混凝土必将以其良好的性能,展示出它们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了解并研究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因素,有利于其更好地了解其工作特性,将其投入国家经济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1.
对一个单层、单跨、三榀、采用橡胶垫螺栓连接梁柱节点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1/2缩尺模型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变形、滞回、耗能、强度、刚度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此类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采用橡胶垫螺栓连接的梁柱节点在试验中工作状态良好,而采用焊接连接的板梁节点在试验中破坏严重;屋面板与梁的焊接节点是此类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建议今后工程设计中对此类结构的板梁连接节点进行加强或采用柔性连接。  相似文献   

12.
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骨料混凝土除了轻质的特性外、其保温隔热、耐火、隔音及抗震等性能也是普通混凝所土无法比拟的;在高层、大跨度结构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对建筑节能环保要求不断增加的21世纪,轻骨料混凝土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少勇 《山西建筑》2014,(33):107-108
分析了轻骨料混凝土所具有的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耐久性好、综合效益好等特性,并探讨了轻骨料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指出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经济利用价值,可促进能源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并与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进行比较,进行了2个高剪力墙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2个试验模型中,1个为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1个为粗骨料、细骨料均为再生骨料的混凝土高剪力墙。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剪力墙在弹性和开裂后弹塑性阶段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及其最终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低于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建议实际工程中采用抗震性能相对较好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剪力墙。  相似文献   

15.
郑宇  万显韬 《工业建筑》2006,36(Z1):894-895
通过4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了大范围应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能性。以试验数据为依据,阐述了同样配合比下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并不低于普通混凝土,给出从建筑垃圾中提取混凝土骨料的技术方案,并从经济角度分析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砂石骨料日益短缺、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生态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在结构工程中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为“再生混凝土”)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设计人员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不明确,大多沿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参数,这给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埋下了安全隐患。文章基于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上海12层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及解决方法,结合近年来对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出安全、可靠的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非线性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力学参数、本构模型、阻尼比参数等输入参数,以及轴压比限值和层间位移角限值等控制指标,并讨论了设计软件的选取,为推广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晓菡  柳炳康  陆国  陈丽华 《工业建筑》2012,42(4):21-24,117
在弯剪扭复合受力下,对2根普通混凝土构件和2根再生混凝土构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延性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抗震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稍差,但基本能够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再生混凝土骨料   总被引:71,自引:7,他引:64  
孙跃东  肖建庄 《混凝土》2004,13(6):33-36
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区别就是再生骨料,再生骨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再生混凝土的特性。因此研究好再生骨料的特性,对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和课题试验的基础上,就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定义、分类、加工方法、来源及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性能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 ,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是提高其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 ,改善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 ;而陶粒混凝土又具有轻质和高强的双重特点 ,并且陶粒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小 ,用它建造的构筑物在地震作用下 ,所承受的自重相对钢骨混凝土结构小 ,振动波的传递也较慢 ,且自振周期长 ,对冲击能量吸收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