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智慧城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信息化经历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阶段,目前正迈向智慧城市。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演变过程,指出了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然后阐述了什么是智慧城市,介绍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系统、韩国U-City;分析了智慧城市的特征,如感知、自动反应、主动服务、辅助决策等。最后从基础设施、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即建设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2.
论宿迁城市品牌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城市品牌的作用,阐述了城市品牌的地域性、延伸性和有效性及城市品牌的经营塑造,结合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的定位,并通过对宿迁城市产业、自然环境进行分析,确立了宿迁塑造多元化、复合型城市品牌的目标,强调了城市的核心品牌。同时提出了宿迁从发展优势产业、布局特色空间、建立特色项目库、弘扬特色文化等方面打造城市品牌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业已降临"的声浪中,我们发现,物联网来了,云计算来了,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统统都来了;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而后,集成上述城市特征的新生代城市概念——智慧城市落地了。经过切磋争论、比长量短,智慧城市的面目从模糊直至清晰,已经从纸面凸出来,从概念中走出来,落实为具体的标准和试点。2013年之后,城市之间的对话,或  相似文献   

4.
马韵 《中国市政工程》2013,(3):12-15,113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城市扩大带来的长距离出行需求,建设城市快速路成了许多城市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在研究了常州及南通等城市的快速路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淮安城市快速路的规划,提出了城市快速路规划中,在城市布局、城市发展、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今后的城市快速路规划提供了有效的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宏 《山西建筑》2009,35(14):42-43
介绍了国内外的城市户外广告现状,从建设和谐城市的理念出发,归纳了城市户外广告景观设计的对策,通过城市户外广告,以实现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清基 《规划师》2001,17(1):17-21
文章围绕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态生产力、城市生态效益、城市经济生产力、城市经济效益及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解释了异化的意义,从住宅和社区、公共场所、城市结构、城市体验四方面总结了城市的异化现象,分析了城市异化的原因,介绍了城市生活形态的延续与完善的措施,从而走出城市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交通方式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空间格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轨迹。对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目的就在于解读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动态关系。本文聚焦于历史视野下城市空间形态演替特征与交通因素间的关联,运用历史地图法、圈层扇区分析法对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进行分期,并总结每阶段发展的形态特征、主导动力。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交通方式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城市内外部区位,带动城市工商业的迅猛发展,重塑了城市的空间发展格局,还发现交通因素的变迁改变了城市定位、影响城市产业布局、牵引城市人口分布重心,并且通过城市自组织机制重新调配城市资源和人口,促进城市的极化发展,实现了城市空间的转换和自重组。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Dutch urban housing policy shifted from urban renewal to urban restructuring and the creation of more socially mixed neighbourhoods. Motives for restructuring stem from the ongoing debates on concentration, segregation and social mix. Here, we focus on the main instruments of urban restructuring, that is, the demolition of social hous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expensive rental and owner-occupied housing. Continued restructuring may eventually lead to a shortage of social rented dwellings for low-income households, the target group of social housing. An important political question is therefore whether the dwindling supply of social housing still matches the potential demand in the target group. We addressed this question with an analysis of three Dutch cities: Rotterdam, The Hague and Bred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demolition has brought about substantial changes, the share of social rented housing remains high in most restructuring neighbourhoods and restructuring has not resulted in concentrations of social rented housing in other, non-restructuring neighbourhoods in any of the three cities. In Rotterdam, which had a very large social housing stock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structuring operation, there are still sufficient affordable homes for lower income households. However, in The Hague and Breda, restructuring has tightened the supply of social rental housing. The municipal authority in The Hague has attempted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by entering regional agreements to secure sufficient levels of affordable housing.  相似文献   

12.
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创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融合,是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首先,本文通过学习《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梳理。提出城市交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交通的本质是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的可持续运行。城市交通问题是工程技术与社会问题的综合。其次,总结提出了新时代对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认为城市交通应从关注建成区拓展到关注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从研究交通流、交通设施转向交通服务和复合交通网络,从关注自身顺畅运行转向高质量组织城市可持续运行。应重视信息技术为城市交通体系重构提供的机遇。最后,提出了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应关注的3个重点,包括完善城市交通基础理论(城市交通学)、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转型——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积极有效、稳定的城市转型是现实需要。分析了美国纽约和匹兹堡的产业调整过程,一些经验如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产服务业注重市场与政府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关联关心教育科技及其与产业联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   总被引:60,自引:9,他引:51  
持续增长的CO2的排放已经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降低CO2的排放是世界各国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业的CO2的排放.就城市空间规划而言,有关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正面临新的调整,如何建构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结构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基于低碳排放的发展观出发,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层次分析了规划编制方法和技术标准,结合实例指出城市空间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密度控制和功能混合方面提出改进规划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In the Netherlands, urban restructuring has been a major policy since 1997. Its principal aim is to improve neighbourhoods by demolishing or upgrading low-rent social dwellings and building more expensive rental or owner occupied units. A fundamental idea underlying this policy is to break up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monotony of urban areas and to achieve a mixed population in terms of income. The consequence of this new mix should be that people interact better and fully enjoy all kinds of facilities in the restructured area.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is new policy has indeed had these effects. The focus point is the role of the neighbourhood, featuring changes for traditional inhabitants while accommodating the newcomers. Do they use the area? Are their social contacts made there? Or can the restructured area be seen as a dormitory, where the residents have no contact with other people in the immediate environment? The paper is based on a fieldwork study undertaken in the cities of Amsterdam and Utrecht. Lessons for future policies of urban restructuring are formulated.  相似文献   

16.
蔡佳秀  秦西贝  郭巍 《风景园林》2022,29(11):12-20
围绕经典形态学派研究时期、城市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时期、当代全球化多元主题研究时期3个阶段梳理了图析(mapping)的发展历程。聚焦全球不同地区,分阶段分析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制图语境、制图者身份与代表人物、研究方法与技法、对城市认知与设计的意义。研究发现:1)人类对城市在认识论层面,由城市作为建筑向城市作为复杂系统转变;2)制图者早期主要为设计师,如今主要为跨学科学者共同体与多元利益主体;3)mapping操作方法与技术有地图剖解、比较、拼贴与组合等多样方式;4)mapping在城市认知与设计过程中,可作为处理空间信息的管理工具、呈现与交流的工具以及启发设计的工具。通过呈现mapping作为城市认知与设计工具的近百年图景,以期为城市设计科学研究提供系统方法,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从认知向设计转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倡导还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当代城市开发中"同利开发"(CommonInterest Development)与"城市控制"(Urban Containment)两大现象对于居住空间分异影响的综述和分析,探讨如何解读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居住空间分异问题.欧美城市开发的经验表明同质型社区对居住分异的正向影响.基于以上认识,提出对居住分异的调解应通过政府介入和规划的控制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实现空间利用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城市增长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并不总是同步的,其增长的相对差异会体现为不同的城市增长型式。以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划分中国城市的增长类型,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增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增长类型的城市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初期,以显著的经济增长为特征,工业发展和地方专业化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不断吸引人口迁入和增长,人口和经济增长逐步实现良性互动,城市增长的正反馈机制形成。当城市达到较大规模时,城市经济的驱动逐步由工业转向服务业,城市经济转型,从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变,经济的多样化和地方品质的提升成为驱动城市增长的核心。基于人口一经济增长同步性划分的城市增长类型有助于理解我国城市增长的路径,不同增长类型的城市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目前涉及到城市及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主,主要包括"撤县(市)设区"、"区县合并"和"区界重组"这三种类型。本文通过对1983年以来所有撤县(市)设区和区县合并案例的发生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认为2000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表现出广泛的城市数量扩张与重点城市规模扩张并举的特点;2000年以后则表现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城市大规模扩张。继而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区界重组的发生情况,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从城市规模扩张进入到城市功能与内涵提升的新阶段,区界重组正在取代撤县(市)设区和区县合并,成为我国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缺乏完善的公共交通会使不发达的城市掉进交通陷阱里,在竞争全球资本中根本没有机会。然而,在全球化、信息技术和降低对汽车的依赖之间有可能出现新的调整。这个解决方案将需要更加有远见和整合的交通计划以及资金筹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