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俊萍 《华中建筑》1998,16(2):11-13
会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实物史料。文章论述了会馆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会馆建筑的形态、构成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3.
会馆建筑     
孙音 《四川建筑》2003,23(2):27-28
“会馆”之名最早见于明代,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盛行,会馆建筑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会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同乡会馆”和“行业会馆”两类。  相似文献   

4.
书院建筑与传统文化思想:试论文人建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书院建筑不同于宫廷官式建筑,也有别于民间世俗建筑,具有其文化特点,可称为一种文人建筑。书院处于官学系统之外,是在我国悠久的私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办学形式,所谓“乡党之学。”“盖州县之学,有司奉召旨所建也,故或作或否,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立,书院尤多,盖皆仿四书院云”(《文献通考·学校考》)。由于它“资不官费,力不民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讲学较为自由,活动灵活多样,以致成为一些学派的据点,地方文化的中心。因此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形成多功能、社会化特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院与西方中世纪大学都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同的地域与文化导致了两者建筑风格的迥异,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的论述,说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教育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四川会馆建筑与移民文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玮  胡江瑜 《华中建筑》2001,19(2):14-17
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在四川乡土建筑研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四川会馆勃兴的历史渊源探究,会馆社会文化职能的论述,以及会馆建筑群体空间特色的分析,提出了四川会馆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空间实体的建筑艺术上,而且有着丰富的地域移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徐凯歌 《现代装饰》2013,(6):137-138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会馆的装饰雕刻刀法简练 , 造型淳朴厚重,充分地体现出商人阶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追求 , 从雕刻题材方面折射出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商人的崇商、崇儒、崇文和绅士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的商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宁静 ,既是一种景观 ,也是一种理想和文化 ;建筑的宁静 ,既是一种神态和心情 ,又是一种信念和境界 ;建筑的宁静 ,既是一种特色和风格 ,又是一种历史和传统 ;建筑的宁静 ,既表现在建筑的单体的庄重与雅致 ,又表现在建筑的群体的浪漫与协调 ;建筑的宁静 ,既蕴含着人类对理想居住的追求 ,也包含着人们对自然的尊重。本文在对建筑的宁静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创造建筑宁静的创作建议 ,对高等建筑教育尤其是建筑学教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蔚  张兴国 《新建筑》2011,(3):126-129
会馆作为我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基层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在"地缘和业缘"观念旗帜下结成的一种社会力量联合体。它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发挥过强大经济推动力,是社会管理能力的"亚文化群体",其文化内涵涉及神灵、宗族和儒商文化等多个层面。从对会馆文化内涵的探究入手,就该类型建筑的平面形制、空间形态与明清会馆文化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揭示出其建筑形制和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时代嬗变正是会馆文化不断发展的物质性体现,它既具有建筑类型上的"独特性与规定性",又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9)
山陕会馆作为清代会馆建筑的代表,介于官式建筑与私人建筑之间,其建筑雕刻的题材、手法、造型都与场所精神密切相关:礼祀性建筑的装饰以仙界题材为主,反映了民间信仰;实用性建筑的装饰则关注现世生活,具有世俗气息。山陕会馆的空间融合了祠庙与馆舍的特点,体现了新兴商业阶层的意志与追求,是清代民间建筑中的特例。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7,(7)
建筑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一方地域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技术水平。在世界各大建筑体系中,中西建筑是起源最早、最具特色,而且是最具活力的两大建筑体系。本论文主要侧重于19世纪中叶前这一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研究,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在宏观形象以及建筑类型两个层次上的比较分析与总结,更深刻地理解到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张鹏  季翔 《建筑技艺》2013,(1):210-213
以徐州市贾汪区影山接待中心设计方案为例,探讨苏北地区特殊山地小型建筑设计的创作方式。结合地域文化和人文关怀两个层面,对小型建筑设计从场地、形态、空间、材料、低技术及生态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试图寻找一种设计方法以营造一个融于当地环境、亲切舒适且适于人居的原生态平民建筑。  相似文献   

14.
清水饰面混凝土作为一种饰面表现手法,摒弃了一般建筑通用的外装饰,利用现浇混凝土拆模后的自然效果作为饰面,依托材料本身的质感所流露出的张力来表达建筑师崇尚自然、渴望与自然融于一体的一种艺术风格,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本文主要介绍清水饰面混凝土的建筑文化内涵和建筑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建筑作为人类精神安顿的需要出发,指出视知觉和触知觉作为人类精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心理知觉来源,由此引发了人类时空观和生命观的伟大精神追求,即:基于时空的超视距想象力和基于生命的超触摸想象力的精神追求,从而构成天人合于一心——人类诗性与仁性之心的建筑伦理基础,从而奠定城市文明的根基,并因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东西方不同的建筑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万书元 《华中建筑》2006,24(11):78-81
书院是最能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的建筑形式。作为中国文化、教育与审美精神的综合载体.书院建筑通过其严密而完备的符号系统.以及模式化的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仪式性、象征性和纪念性特征而臆藏在这些特征的后面的,是“礼”与“乐”.“敬”与“和”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层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这里对日本十余个文化建筑实例的简介与分析中,可大致看出当今日本会馆、影视及展览馆等建筑,按新的需求,以多构成、多用途为主线积极应用新技术上所获得的进展,以及设计上为实现此所趋向所作的种种创造性努力。  相似文献   

18.
1白族民居建筑的具体特征 白族民居建筑相当讲究,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依山而立或临水而居,与山水融于一体,构成了良好的自然居住建筑环境和群体村落.在建房平面规划布局上也有一定讲究,常见的有"一横式"、"一正两横式"、"三厢一照壁"、"四合院"等庭院式的传统民居建筑.在房屋立面装饰上也常追求造型别致,典雅清秀,特别是门楼斗拱重叠,飞檐串角,造型精巧雅致,别具一格.其照壁也形式各异、各具特色,常有独立式和庭院式之分.饰面多用彩绘,门窗走廊均雕刻精细剔透.  相似文献   

19.
明清陕西书院建筑,是我国传统书院建筑共性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与陕西地域文化特性相结合的产物。这段时期的陕西书院建筑总体创建及改建时间明显滞后于书院发达省份,在清代表现出乾隆朝和光绪朝两个发展高峰;建筑的衰败较多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地域分布有一多两少的不平衡特征。建筑选址多无定位,规模较小,主体简单。这种独特的建筑表征当与陕西敦本务实、尚俭古朴的地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晋商传统建筑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培仁 《山西建筑》2005,31(24):9-10
通过对晋商传统建筑文化研究的回顾、分析和总结,论述了晋商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该项目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方法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