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避震疏散场所的建设对抗震及构建安全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体系尚不明晰且缺乏层次性。基于此,研究根据我国各层次规划的不同要求与特点,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不同规划层次的避震疏散场所体系框架,提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侧重点,并结合张家港市的实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层次要求,对中心、固定、紧急三级避震疏散场所进行总体布局和宏观控制,为未来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据避震疏散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双约束"理论,通过对城市避震疏散空间等城市设施方面的调查取证和分析比较,并利用GIS软件分析和空间模拟的方法对都江堰老城区这一典型案例进行避震疏散空间布局和抗灾性能的分析,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避震疏散空间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一定的探索;并希望通过完善避震疏散空间系统的理论,为城市各项避震疏散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该规定明确指出,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包括抗震防灾措施:市、区级避震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  相似文献   

4.
避震疏散微机模拟在城市及企业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葛学礼,朱立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陈庆民(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渤海造船厂)一、前言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以及企业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分规划,而避震疏散规划则是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完善、合...  相似文献   

5.
城市避震疏散是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震救灾的关键,对地震发生期间避震疏散交通类型、特点及各相关系统展开研究,分析整个系统的构成及特点,探讨疏散交通与疏散空间、疏散通道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前人在避震疏散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补充,尝试性地建立起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包括了对避震疏散空间的服务覆盖、服务重复和服务质量等,避震疏散通道的通达性和可靠性,以及避震疏散空间与疏散通道相互配合的吻合情况和服务的薄弱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城市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避震疏散规划和震前预防、震中避难和震后救援等各项部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马春红 《山西建筑》2014,(21):25-26
以新疆阜康市为例,结合避震疏散系统的基本内容,对避震疏散场所进行了调查及评价,从避震疏散分区规划、场所规划、通道规划三方面分析了避震疏散规划编制技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是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严重威胁,抗震防灾是抵御地震灾害极其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地震来临时及震后,组织好居民避震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十分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主要是运用GIS技术,实现对福州市全市及各个街道的避震疏散场所资源的分析、筛选和统计,通过缓冲区的GIS方法为管理部门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从抗震防灾的角度提供量化、科学的避震疏散场所控制指标,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居住区及居住小区设置避震疏散场所的相关问题,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关于城市避震疏散场所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紧急避险地"的概念。并针对紧急避险地的设定意义与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设置紧急避险地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明确提出了居住区及居住小区紧急避险地的设定原则与对策要求,着重分析了居住区及居住小区中心绿地、楼间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绿地的各种布局形态,并提出了各绿地布局形态下紧急避险地的设定结构与设定要求,以解决城市防震避难疏散的基础环节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居民生活基本设施与应急设施布局着手,依据避难疏散的基本原则,考虑避难疏散需求空间分布、疏散空间可达性与疏散优化,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确立了城市居民避难疏散规划方案,对城市应急及避难疏散规划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市防灾空间作为保障城市安全性的重要子系统,其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关系到灾时避难作用的发挥。此研究针对我国用地紧凑的小城市,引入空间基尼系数将研究区进行划分,从整体、组团两方面分析小城市应急避震场所的分布均匀度和聚集性。以地震带上的勐腊县城为例,结果表明勐腊县城应急避震场所整体分布均匀,但各组团应急避震场所分布存在不公平现象,是由于人口较少区域缺乏避灾空间需求考虑,避震场所设置不足,布局又过于集中在人口较多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