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古村落是乡愁乡韵的良好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古村落是记得住的乡愁乡韵.近年以来,各地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然而,目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仍然很严峻,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发展模式单一、保护资金短缺、因无序开发导致自然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批传统村落的风水格局、乡土建筑、历史古迹、自然宁静的自然环境以及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传统村落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一拥而上的"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就是证明,一些传统村落的乡愁韵味被搞得不伦不类,这显然与我国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方向背道而驰.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面临自然衰败和损毁,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村落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一旦遭受破坏,再难恢复原样.  相似文献   

2.
楠溪江流域具有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圈,在我国乡土文化宝库中闪烁着特殊的光辉。然而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们纷纷建造新屋,大量乡土建筑被拆除,建筑环境被破坏,乡土文化的见证飞快地消失。笔者分析了楠溪江流域乡土建筑的类型与特色以及建筑文化的特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楠溪江流域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的几项措施,以期把源远流长的楠溪江流域乡土建筑及其特色文化长远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3.
由《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引起的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ICOMOS大会通过的《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所阐明的乡土建筑保护原则和指导方针,对目前国内村镇建设中破坏乡土建筑的行为给予了深刻的批判,深入探讨了乡土建筑和地落的保护与利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乡土建筑是彰显乡村活力和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则是破除唯风貌论建筑的内涵关键.面对近年来的各项乡村建设项目的大力推进,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经济发展和村落文明保护发生明显博弈,致使乡村历史遗存破坏、乡村文脉瓦解.设计聚焦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的更新优化设计,从村域视角和营造技艺微观尺度,植入地域性文脉,并结合新材料新技术,以济南市郑家窝坡古村落为具体落脚点进行了规划试点设计.  相似文献   

5.
乡土建筑是彰显乡村活力和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则是破除唯风貌论建筑的内涵关键.面对近年来的各项乡村建设项目的大力推进,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经济发展和村落文明保护发生明显博弈,致使乡村历史遗存破坏、乡村文脉瓦解.设计聚焦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的更新优化设计,从村域视角和营造技艺微观尺度,植入地域性文脉,并结合新材料新技术,以济南市郑家窝坡古村落为具体落脚点进行了规划试点设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域建筑文化是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复杂性和包容性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背景进行简述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历史建筑文化保护与利用、乡土建筑、中外寒地建筑文化比较等方面加强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乡土建筑是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缩影,它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与精湛的民间技艺相融合的优秀民间建筑,是祖国建筑艺术宝库里的珍品.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乡土建筑却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被愚昧而专横地破坏着,我们正无可奈何地失去它们,围绕这一现象,本文就乡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海燕 《规划师》2005,21(Z1):36-38
佛堂古镇因佛而生,因水而商,因商而镇,因镇而名,因此对它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时必须突出其"水道商市"的特征.应重点开发古镇"古"商业文化游览,古镇乡土建筑、地方历史与民俗文化游览,古镇宗教文化游览,古镇古韵怀古游览等项目;在进行历史建筑维修与新建筑控制时,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在资金的筹措上,古镇保护开发应走滚动式开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深入,使村民的生活方式、乡村风貌以及乡土建筑发生了巨大的革新与迭代.乡村风貌和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面临着冲突与博弈,遗存下来的传统乡土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新农居的设计关系着乡土历史文脉的传承与乡村活力的激发.本文从生态模式、地域文化价值、建筑...  相似文献   

11.
传承和实践     
正乡土建筑,是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浓厚的民间与民族气息。而传统聚落是由一定范围的乡土建筑与居住者共同形成的生活场。随着时间的变化,村落与建筑也在不断地演变。乡土建筑是乡土性在其岁月流逝中乡土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外在显现,而乡土聚落则是地区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因此乡土建筑与聚落的保护传承和实践利用对于保持我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文脉的延续至关重要。本期的主题为传承和实践。内容包含传统聚落的保护,更新与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乡土建筑的概念,从乡土建筑现状入手,研究了乡土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昆明地区"一颗印"民居为实地调研对象,提出了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再利用的对策,指出乡土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与建造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在建筑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城市建筑逐渐融入世界潮流之中,其建筑形式与风格日渐趋同;而中国乡村的乡土建筑则仍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传统民居,特别是在偏远山区,这些原汁原味的老房子,传承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充满着浓郁的"乡愁"。关于乡土建筑遗产,在1999年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二届大会上,就通过了《乡土建筑遗产宪章》,提出了要对大量现存的乡土建筑进行识别与保护。关于乡土建筑的保护,当前业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原真性保护,另一种是活化再生。当然,两种方式及其  相似文献   

14.
以武陵山区历史发展中"原住民"与"移民"两大势力的对立为切入点,定位二者所属乡土建筑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而通过对居住方式、建筑形制与结构方式的分析,从整体上对山区内乡土建筑进行再分类。  相似文献   

15.
张靖  李晓峰 《新建筑》2009,(5):115-120
针对目前我国乡土建筑现状,提出将易地保护模式应用于部分历史文化价值较高、非迁建无以就地保护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探讨了易地保护模式的适用范围、优势与劣势及其合理性,并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规模较大的乡土建筑易地保护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易地保护模式的工作方法,旨在达到充分保护和利用乡土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生物学的基因理论,提出了以"文化基因"和"信息链"两大概念研究文化历史形态或建筑演变,探讨了新的乡土建筑设计形式,通过对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的分析,论证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建筑与景观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结构和建筑中,为中国乡土建筑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中国村落研究中存在一些习以为常的理论预设误区,通过中国东南地区的几个研究案例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村落不仅内涵着儒家精英的文化,还借鉴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元素,甚至出现了诸多"现代"建筑和规划元素。这些"反桃花源"的特征,都是中国传统村落和乡土建筑的独特之处;本文意在为中国乡土建筑提供更开阔、也更灵活的阐释框架,从学术角度突破今天保护利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村落中的乡土文化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传统建筑环境,传统建筑环境也从空间构成、建筑形态、细部装饰等各方面反映着乡土文化的特征.以陕北乡村传统建筑环境中文化特征的研究为例,主要包括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化特征的影响因素与表现方式、文化特征的变迁等研究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环境整体性保护方法,对于乡上文化和传统建筑环境的有效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当代中国建筑中对地域特色的表达问题一直颇受关注.设计师和业主往往从心理上都对"地域性"怀有一种自觉的追求.但是,这种追求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将乡土建筑完全功能型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传统的乡土建筑之所以延续至今,有其超越形式层面的建筑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发展过快,历史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的阶段,"大单位"稳定而凝滞的发展性质却形成了城区历史建筑保护的平衡斑块.以南京为例,说明"大单位"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做出的重要贡献,从而,进一步分析"大单位"对历史建筑本身的保护策略,以期为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