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建设规摸与建设速度来加快其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终于成为事实.面对今日上海2万多个工地,2千余幢高楼大厦,在众多的现代建筑中,新颖文化建筑尤为独领风骚,引人瞩目.因为它是城市品位的反映,是城市时空、人文背景的交响,也是建筑技术、艺术、环境综合创造的结晶.本人有幸主持设计“上海博物馆”、“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儿童博物馆”以及“外滩风景带规划设计”等多项重大文化、纪念性建筑项目.在这一项项极富挑战性,开拓性的设计创作和构思立意中,我们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师与21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远虑者必有近忧。在环境无国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高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条件下,思考和研究“中国建筑师与21世纪”这一问题具有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后新时期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 在1994年5期《建筑学报》上,我将国内近十年建筑文化的特征概括为6个方面: 1.建筑设计作品的城市化、环境化加强。设计构思上明确地从环境出发,目的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场所,而不是孤立地做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并且掌握了许多环境设计与创作的规律和手法。 2.对于建筑作品的文化内涵追求空前加强。这在历届获奖设计作品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包括这次“建筑师杯”获奖作品中,26项设计中有15项直接为文化体育展览等服务的;27个方案中有16个文化内涵较强。  相似文献   

3.
建筑作为文化的遗存,历史的石器,它与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表现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如文学著作、历史遗存、民族习俗、社会现象、大地建设等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借请于文学的描述和文学的记载流传于后世者堪为主导,故文学作品的发生发展是与民族文化的形式相伴生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中国而论,文学作品,广义地讲,它是各种学深思想理念的表现;狭义地说,它是社会各阶层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述。春秋有诸子百家,后人按各家学说加以分类,分为儒、道、墨、阴阳、法、纵横、农、名、杂、小…  相似文献   

4.
自现代主义建筑艺术创作理论之后,建筑创作表现出一直被怀疑为某种程度的哗众取宏。在这些繁杂的理论争论中,我们面临着如何迈向21世纪新历程的挑战?如何面对电脑、信息和新技术的冲击,避免建筑创作中人的主创作用的消蚀,是建筑创作迈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本篇文章主要从建筑艺术哲学角度,分析了当今建筑创作的现状和特征,提出没有任何规范约束的个性创作自由,将使21世纪建筑创作思维充满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5.
杨敏芝 《时代建筑》1992,24(3):42-44
海派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海派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海派建筑的文化性格表现在重商竞争、开放意识、杂交优势和创新多变。上海不仅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独特而不同于国内其它城市,而且从经济文化角度看,近现代上海的发展为海派建筑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尽管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传统城市,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手工业、作坊等,但城市依靠乡村供应衣、食、住、行等生产资料,城市生产数量不多的产品,基本上用于城市自身的消费。中国传统城市的经济文化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文化的包围之中,是政治、军事上的城市领导乡村  相似文献   

6.
沐小虎 《时代建筑》1994,31(2):56-57,61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是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一种神秘的精神实体,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对建筑文化进行全面再认识,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我们以为是很有…  相似文献   

7.
镇列评 《规划师》2000,16(6):123-124
1 文化建筑理论上讲,文化建筑是指允许多种参入,游憩的,对国民提供素质教育设施的场所,包括多样性的博物馆、科技馆、不同规模的图书馆、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画廊、酒吧、游乐园、咖啡馆,体育场馆、富有盛名的学府以及重要的可见的历史遗迹。在国际上,文化建筑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双重功能需求的两个转移”、“建筑创作中的三种基本动向”和“当前必须澄清的四点认识”等三个创作方面的“热点”问题,通过理论探讨,实例分析和综合归纳,阐明了当代建筑形态的嬗变与转化。市场经济大潮中建筑创作的发展动态,对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磊 《建筑创作》2004,(5):13-13
下月建筑界将迎来它的一个颇为重要的纪念日,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林徽因100周年诞辰日。对于林徽因教授的评  相似文献   

10.
邓焱 《华中建筑》1993,11(2):14-15,19
如何基于国情走中国建筑文化的创造之路,作者建议应抽象继承、迁想妙得;意象引进、得意忘形;自由创作、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入手,对建筑创作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从建筑创作中历史的延续性、时代的延展性、文化的关联性、民族的习惯性、地域的环境性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其目的旨在提高建筑创作中的文化品位,丰富建筑创作手法,繁荣建筑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校建筑化教育问题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建筑化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建筑的化属性及建筑化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建筑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新世纪的高校建筑化教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世纪建筑学进步与扭曲的现实,论述了赋予21世纪建筑以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品格的必要性,探讨了这种新文化品格的基本特征和未来东方建筑创作的三大源泉。同时指出,继形式、风格、流派之后走向文化品格的开明建筑——即泛流派建筑乃是新世纪东西方建筑文化的汇合点。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鲁.  OI 《世界建筑》1999,(1):32-37
21世纪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不仅关系到人类神经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延续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文化创造与建筑设计方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纪光 《华中建筑》2005,23(1):13-14
文化现象的意义需由一定的形式来传播,也就是语言,建筑语言学是研究建筑设计方法的重要领域。现代哲学重视存在对以主体的意义,建筑文化的创新是通过研究关注主体的设计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肖大威 《新建筑》1995,(1):7-10
介绍了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办公楼建筑群设计创作的构思,阐述了在设计创作中如何借鉴传统建筑群设计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的探索过程,并描述了该建筑群体空间与单体造型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展望21世纪,人口增长,耕地保护,必将导致建筑向空中、地下,向海洋、滩涂,向宇宙开拓新的空间.21世纪,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必将推动居住建筑向小康型—发达型人居环境可持续的发展,老年化住宅的发展,将推动乡村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和城市建筑社区化、综合化、高层化的趋向,城市设计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人才是保证21世纪建筑发展的关键,本文还就21世纪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向,提出了要宏观控制数量、优化专业布点、严格保证质量、保证现代化职业教育特点等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叶青  刘虹 《福建建筑》2006,(2):15-17
建筑创作思维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思维过程,它常常具有猜测性和探索性。本文从设计徒手草图、构筑建筑模型与建筑理论思考三个方面,结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教育和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实践,探讨培养建筑创作思维的有效途径,从而发挥创作的主体能动性,提高思维想象能力,达到建筑作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王轶男 《城市建筑》2014,(32):47-47
在建筑设计中,会有一些约束和创造的问题,而在这些约束条件的作用下,要想实现建筑设计的质量提升,就需要建筑设计者进行适当地创造。本文就建筑设计中相关的约束和创造的应用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