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索尔库都克—喀拉通克铜钼金矿集区是额尔齐斯聚矿带南部重要的铜、钼、金多金属矿集中分布区。文章在研究矿集区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演化和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比例尺的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根据Au、As、Sb、Cu等元素组合特征,优选了喀腊依来克金铜矿找矿靶区,并运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槽探等工程对靶区进行评价,运用钻探等手段进行验证,最终发现了含金铜矿体,并明确硅帽与矿体相伴产出的特点,对于矿集区内找矿预测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是一个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的斑岩型矿床。矿区黄铁矿稀土总量为0.64×10-6~317×10-6,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较为平缓,(La/Yb)N为3.23~38.84,(La/Sm)N为1.85~8.15,(Gd/Lu)N为0.65~5.24;铕多表现为较明显负异常,δEu为0.47~0.64,铈多具弱的负异常,δCe为0.49~0.99。黄铁矿的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模式特征与含矿斑岩类似,表明二者具同源性;Co/Ni比值介于0.46~11.65之间,显示岩浆热液成因特征;Y/Ho比值主要集中在29.4~35.0之间,与含矿斑岩体相似,分布在球粒陨石值附近,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含矿斑岩。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区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反映出它们是同一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成矿流体来源于含矿斑岩体。文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该矿床的斑岩型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3.
乌拉根铅锌矿带的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凹陷中。矿带中的铅锌矿均属层控砂砾岩型,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和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中,含矿岩石组合为K1kz5灰白色砂砾岩、砾岩及砂岩和E1a底部的坍塌角砾岩。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经历了原始矿源层沉积、盆地卤水油气改造、构造热液叠加等成矿作用。区域上化探异常以Pb-Zn-Cd-Ag-W-Mo-Sr元素组合为特点,矿区前缘元素以Sr、Ba、As、Sb为主,近矿元素为Pb、Zn、Cd、Ag。围岩蚀变表现为岩石的强烈褪色,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石膏化、方解石化、天青石化、白云石化为主。以典型矿床的找矿标志、找矿模型为依据,在矿带范围内优选出康西、江额结尔、加斯、硝若布拉克等4个铅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在矿产的勘查当中,靶区优选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能够直观的展现矿产资源的预测结果之外,还能够将矿产资源的预测和勘查相互连接,保证整体工作的连贯性。但是人们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靶区优选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没有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相支持,导致靶区优选工作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矿产勘察靶区优选开展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有关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我国找矿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找矿工程中能否正确的选择靶区对于找矿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层分析法的矿产勘查靶区优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为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青海德尔尼铜矿床发现以来,其成因存在不同认识,目前以与超基性岩有关的海底喷流沉积说为主。文章通过分析已知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外围工作已取得的物探异常信息,初步总结了有利的找矿方向,并以此原则对矿床外围进行了靶区综合分析,优选了两处远景靶区,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金矿脉中,金主要分布于石英脉及硫化物中,而超微细金确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够以络合物、吸附态等方式被黏土矿物或有机质捕获。矿脉的上部,多种方式运移上升的金,在次生土壤中富集形成元素异常。通过氧化-络合的方式制作的活动态提取剂,可获得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采用iCAPQ数据测量。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采集B层土壤并处理加工,获得的Au元素峰值达105×10-9。圈定的靶区位于异常带延长方向上,符合矿区成矿规律,采信度高。金活动态测量适用于特殊景观区的勘查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8.
熊靓辉  李调丽  郭雷 《矿产勘查》2017,8(1):165-171
厄立特里亚科纳迪研究区位于阿斯马拉(ASMARA)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端,成矿条件较好。文章以ETM和Quick-bird两种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对该研究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提取了羟基和铁染信息,结合区内已知成矿信息分析开展遥感成矿预测研究,最终在研究区优选出了3个找矿靶区,为开展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方案设计是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多方案比选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基于深基坑工程的知识和经验,分析了深基坑工程设计系统的特点,运用模糊数学揭示了多目标问题的寻优理论基础,建立了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简述了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过程,为今后其他工程的设计方案优选与评价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木质建筑材料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构建了层次分析模型,并对6类、37种木质建筑材料进行了优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影响材料价值的5种二级指标其优先权重顺序为性能(0.35)、环境(0.33)、经济(O.18)、加工(0.09)、原料(O.05);13种三级评价指标中以环境污染(O.25)、应用性能(O.19)、经济效益(0.15)这3个指标最为重要.(2)木质建筑材料的分类优选排序为:实木类材料、普通人造板、新型木质材料、饰面类木质材料、木质工程材料、非木材植物人造板.(3)所构建的判断矩阵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杨铁铮  胡良吉 《矿产勘查》2018,9(6):1179-1184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又称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自1969年江西省首先发现这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重稀土矿床以来,广东、福建、湖南、广西、云南等南方省区均发现了这种矿床。当前,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在我国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区勘探程度较高,而在广西虽具有有利的离子型稀土矿成矿条件,但资源探明程度却并不高。文章以单个矿床分析为切入点,研究矿床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圈定了5个找矿选区,为在广西进一步寻找离子型稀土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童日发  杨瑞栋 《矿产勘查》2012,3(6):755-760
雷公嶂钼矿床是目前赣南已提交详查报告中规模最大的钾长石—石英细脉带型钼矿,它以辉钼矿—钾长石石英脉组合、辉钼矿颗粒大且品位富为特征,有别于赣南已知的低品位斑岩型及与钨多金属共(伴)生的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的蚀变作用有钾长石化、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其中与钼矿化关系密切的是钾长石化、云英岩化和硅化.  相似文献   

13.
Kamwale铜钴矿区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的北西部,是非洲中部卢菲利(Lufilian)弧形构造带北西段的一部分.区内地层以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该区经历了多次推覆运动,相互叠加,构造主要为褶皱及断裂(块)构造,整体相对比较复杂.该矿床属于层控型铜钴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加丹加超群...  相似文献   

14.
云南鹤庆炉坪铅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现的—个大型隐伏矿床,位于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北部,属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斑岩—热液成矿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该成矿体系中的新类型矿床.对比北衙矿区的成矿特点,认为在北衙向斜构造的轴部应该存在构造薄弱地带,能够为万硐山正长斑岩成矿体系中的成矿流体运移提供通道和赋存空间,同时结合良好的Pb-Au-Ag-Zn-Cu-As-Sb组合异常显示,通过钻探验证而发现的铅多金属隐伏矿床.矿体沿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与下三叠统青天堡组砂泥岩层间及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内层间破碎带产出,已探获铅金属量大于80万t,金金属量近20 t,银金属量大于1000 t、锌金属量大于11万t.文章在总结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天山喀腊萨依钨矿是在赛里木铜多金属矿带发现的。作者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矿床赋存于晚石炭世花岗岩体远接触带附近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细碎屑岩地层中,含矿地质体为白钨矿化石英脉(带),受倾向SSW的较陡倾斜的一组节理裂隙控制,矿床成因属石英脉型钨矿。通过对矿床区域成矿环境的分析,认为应注意在矿床所在的库松木切克山一带寻找与华力西中晚期S型花岗岩有关的高温热液型钨、锡、钼、稀有元素矿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锂资源消费国,但供应能力较弱,对外依存度高达80%,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锂资源勘查工作。河南地勘二院2016-2018年在新疆托盖勒克托盖勒克地区开展的化探扫面工作中,圈定了三个以Li为主成矿元素的化探综合异常,通过槽探工程验证发现了资源潜力巨大的托盖勒克锂矿点。作者通过对研究区化探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总结出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锂矿找矿前景。锂矿主要赋存于锂云母伟晶岩脉内、目前发现地表矿化体4条,锂平均品位1.07%,初步估算矿床达到大型规模,具有形成超大型锂稀有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成矿带是额尔古纳成矿带的一部分,北东向额尔古纳—呼伦深断裂带控制了全区。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为一中生代火山隆起区,与北东向深大断裂带斜交的次级北西、北西西向构造将全区分割成四个成矿亚带,构造控矿非常明显。本文通过对全区矿床、矿点、矿化区的构造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扩大了找矿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