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以液氯作为单一消毒剂时,在原水氨氮浓度突升条件下,运用出厂水补充加氯保证出厂余氯及降低总氯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出厂水补充加氯时,不仅可以保证出厂水余氯合格、稳定,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氯的投加量,降低氯耗,进而降低消毒副产物产生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在制水过程中消毒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通过对九溪水厂加氯消毒方式的改造,采用多点加氯的模式,较好的解决了水厂滤池亚硝化细菌的滋生、出厂水亚硝酸盐超标、出水余氯不稳定的现象,同时降低制水氯耗,减少加氯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供水管网建模系统,通过控制出厂水余氯、二次加氯点、二次加氯浓度3个因素,模拟分析了R市供水管网余氯浓度分布特点与变化规律。管网余氯实测结果表明,低余氯区域与模拟系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模拟系统中,通过降低出厂水余氯浓度,同时在低余氯区域上游进行二次加氯,有效缓解了管网余氯分布过高或过低问题,降低了10. 0%~34. 0%的消毒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四川某水厂水库原水水质较差,采用次氯酸钠消毒,三氯甲烷超标的风险极大,改用二氧化氯消毒,亚氯酸盐也会超标。该水厂最终采用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联合消毒,滤后投加二氧化氯,清水池末端补加次氯酸钠。通过调节两种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比例,既能保证消毒副产物合格的同时,还能保障出厂水和管网水的余氯符合国标要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联合消毒的技术在我省首次得以成功应用,在全省供水行业内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高温高藻期原水为处理对象,在天津某净水厂选择预臭氧—紫外线加单点加氯消毒、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预加氯—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3种不同预氧化消毒方式进行生产性试验,考察3种工况下滤后水、出厂水及管网水中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余氯、浊度等相关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控制出厂水和管网水THMs最低的最佳预氧化消毒方式为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在每年7月—9月采用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的预氧化消毒方式,预加氯—紫外线加单点加氯的预氧化消毒方式可用于7月—9月之外的时段,当7月—9月之间在应急情况下必须启动预加氯时,必须采取两点加氯的消毒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某市第二水源工程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余氯和茵落总数,考察了氨、氯质量比和出厂水余氯浓度对长距离给水管网氯胺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氯质量比为1:4.5时,通过适当提高出厂水余氯浓度,可以有效改善长距离输水管网中的水质,避免增加中途加氯设备,以及便于水厂管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供水管网中余氯及氯仿(THM)服务水平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衡量THM服务水平的表达式,推导了THM-I/O模型,建立了以管网余氯服务水平最大化、THM服务水平最大化以及加氯费用最小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了主体水余氯衰减系数、基于余氯消耗的THM生成比例系数、出厂水THM浓度、加氯点数量4个影响因素对优化结果Pareto前沿面的影响。结合一管网算例,采用EPANET_MSX模拟余氯衰减和THM生成,利用实数编码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进行优化,可得到各种情况下的Pareto前沿面。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主体水余氯衰减系数减小,加氯费用减少,THM服务水平增加。基于余氯消耗的THM生成比例系数和出厂水THM浓度的减小均能提高THM服务水平,但对加氯费用没有影响。增加加氯点虽然能减少余氯投加,但加氯站建设费用加大了总加氯费用。降低主体水余氯衰减系数是提高管网水质服务水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实际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考察了在不同水龄下3种常用管材输水管道中余氯、总有机碳以及生物膜微生物种群结构和活性,并研究了加氯与管壁生物膜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余氯在铸铁管中的衰减速度较快,不锈钢管次之,PE管最小;管网水中TOC的顺序为:PE管铸铁管不锈钢;生物膜中HPC值的大小为:铸铁管 PE管不锈钢管。生物膜细菌群落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不同管材管壁生物膜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不锈钢管材中THMs和HAAs生成势最少,PE次之,铸铁管最大。  相似文献   

9.
对海宁市第三水厂的加氯系统进行了改进,在清水池进口处增设余氯监测点,并将控制加氯量的比例控制器和PID控制器替换为自适应控制器。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器可根据流量、余氯值、滞后时间等参数的变化来自动控制清水池前加氯量和出厂水补氯量,确保清水池出口余氯值和出厂水余氯值稳定在设定范围内,并减少了氯耗和加氯次数,延长了加氯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门市出厂水在枯水期出现余氯突降的现象,分析了出厂水余氯异常时出厂水及原水水质的变化情况、原水发生微污染时与河流潮汐的关系、原水氨氮和耗氧量的关系、原水氨氮和出厂水余氯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厂水余氯出现突降是由于原水受到微污染造成的;氨氮、耗氧量以及河床水位可以作为原水微污染的预警指标,操作简单、有效;当预测到原水出现微污染时,采取加大和调整前后加氯量的方式,可解决由于原水微污染而引起的出厂水余氯突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比研究了2座自来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后的消毒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并分析了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改造前后的消毒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后出厂水余氯可稳定保持在原有水平,微生物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各种消毒副产物均可稳定达标,吨水运行成本仅增加0. 001元左右。改造既消除了液氯这一危险源,又确保了出厂水和管网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2个均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水厂历年的水质数据,分析水源相同、处理效果却有明显差异的机理。由于炭砂滤料表面形成的微生物膜的生物活性和吸附性能,无前加氯的炭砂滤池对锰和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由于原水中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明显高于滤后水,所以有前加氯工艺的出厂水消毒副产物会高于无前加氯的出厂水。  相似文献   

13.
根据舟山市临城水厂工艺特点,考察了前加氯对生物活性炭滤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后的水样消毒副产物峰面积总量是未预氯化水样的50多倍,主要包括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以及其它液氯消毒副产物。此外,采用预氯化工艺后残留的余氯会抑制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活性炭滤池的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Q市石头坪水厂的水源水、滤后水、出厂水和管网水为检测对象,考察了采用液氯消毒工艺时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组成、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对策。结果表明,Q市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含量均低于国标限值,其中三氯甲烷含量最多,浓度为11.11μg/L,是主要控制指标;消毒副产物主要产生于净水厂,且随输水管线的延长,其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水中消毒副产物含量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净水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到52%,通过提高有机物去除率和控制投氯量可有效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滨海新区某区域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次氯酸钠(NaClO)代替液氯消毒后引起的出厂水水质变化和供水管网余氯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实现对NaClO消毒工艺运行参数的优化控制。结果表明,NaClO代替液氯消毒仅导致出厂水的p H值略有增加;当NaClO平均投加量达到20 mg/L左右时,出厂水余氯范围可保持在0. 70~0. 90 mg/L,管网末梢余氯均满足≥0. 05 mg/L的国家标准要求;对长距离供水区域可采取单独补氯消毒,补氯后出厂水余氯范围应保持在0. 90~1. 10 mg/L,可有效提高该区域的管网末梢余氯。  相似文献   

16.
邵迎 《西南给排水》2002,24(2):23-24
介绍了水厂在试运行期间针对滤前水余氯过低,出厂水余氯不稳定而对加氨、加氯工艺所做的改进-滤前水采用氯氨消毒及加药工艺的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液氯消毒方式会导致输配水管网中的余氯浓度较高、时空波动较大等问题,提出了管网的二次加氯,并分别建立了二次加氯优化选址的数学模型和描述消毒剂投加量问题的离散时间的优化模型,同时采用0-1规划求解加氯点的位置及其相应的加氯量.结果表明,二次加氯会降低管网水中的余氯浓度及其时空波动,比传统的加氯方式具有更高的水质安全性,同时节省加氯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1,(1)
目的研究水厂消毒方式由液氯转变为次氯酸钠后对出厂水消毒效果与消毒副产物的影响。方法采集6家水厂转变消毒方式前后出厂水水样共22份,检测消毒效果与13种消毒副产物的指标水平。结果两种消毒方式出厂水消毒效果与13项消毒副产物指标均合格;次氯酸钠消毒出厂水中游离余氯、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三氯乙醛的浓度均高于液氯消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游离余氯浓度≥1 mg/L时,消毒副产物中的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三氯乙醛浓度均比游离余氯浓度水平<1 mg/L时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1个月测定有效氯含量均为10%的次氯酸钠消毒剂,32℃保存条件下有效氯含量为原含量的67.40%,4℃保存条件下有效氯含量为原含量的89.51%。结论两种消毒方式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部分消毒副产物指标差异受到消毒剂种类、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厂常采用的保守消毒方式会导致管网末梢余氯浓度>0.05 mg/L,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为此,建立了优化消毒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对其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对现有给水厂不同时段的加氯量进行优化,降低了配水系统中消毒副产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芜湖某水厂以往采用人工方式投加液氯,根据出厂水余氯值反馈预估需要的后加氯量,因此具有很大的延时性和不确定性,出厂水余氯值波动较大,对供水安全影响很大。通过分析当前的加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影响出厂水余氯值稳定的主要原因。通过添加中间加氯点和补加氯点,建立了四环加氯控制模型,通过PLC不仅实现了液氯的自动投加,而且实现了将出厂水余氯值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波动范围内,保障了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