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生境单元制图是将原始生态环境数据和生物信息应用到城市自然保护和生态空间管理决策的有效途径。生境单元制图对于揭示城市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探寻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控的生态边界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系统介绍了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对比和评述了国内外典型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研究案例,总结了生境单元制图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展望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研究在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地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正经历着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等各方面的威胁。在人口稠密的城市环境中,伴随湿地系统的破坏与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愈发严重。鉴于此,以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次嵌入型案例研究的方式,叠加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生境修复与空间设计策略、日常管养与监测、公私伙伴合作模式4个方面对3个历史建设阶段的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城市中心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的策略。结果表明: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是基本前提与保障,生境修复与空间设计策略是重要的载体,日常管养与监测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公私伙伴合作是多源动力,四者具有显著协同效益,相辅相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中心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经验参照和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色空间是承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以其为基础构建生境网络有助于整合破碎绿地斑块,促进物种交流与迁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现有生境网络构建过程中存在依赖单一模型、忽略区域实际物种情况、网络构建的工作路径尚未统一、输出成果难以与上位规划衔接并在规划层面进行实践应用等问题。在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境质量分析、地理探测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模型方法,识别区域生境源地和廊道,并在考虑区域指示物种的基础上补充重要生境节点,构建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网络,系统优化了“源地识别-廊道模拟-节点提取-网络构建”的网络构建方法;以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目标,将生境网络构建结果通过红线比对、绿地分类匹配等途径,从空间管控角度提出保护措施,实现与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效衔接,构建统一规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路径,以通城县为例验证工作路径的可行性,优化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网络构建方法,为县域绿地系统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引发的都市病,以更好地促进城市本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依据生态建设应具有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哲学观,提出了城市近自然生命地标的构建理念,即营造以乡土植物及土著动物为主体的近自然型“地标性”生物群落,使其成为能够表征城市区域特征的生命新地标.并以此理念为指导,在上海浦东新区高... 相似文献
5.
生境系统的保护、再造与利用--以银川大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园是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斑块之一,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川大西湖湿地公园规划通过湿地生境系统的保护、再造与利用,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从而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与内容。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可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当前,生物多样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多从“测量生物多样性”维度出发,而以能够对景观体验者心理产生直接影响的“感知生物多样性”为视角的探索尚且匮乏。面向城市居民定向注意力的恢复需求,从感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释义、注意力恢复的机理解析出发,将高密度高异质性典型城市重庆作为案例区,以城市中最能与生物多样性接触的“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设计和使用者问卷调查,建构公园感知生物多样性影响注意力恢复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感知生物多样性与注意力恢复间的因果关联,进一步对与其相关的规划策略制定、设计实践应用及接续研究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感知生物多样性导向的疗愈性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洋湖生态湿地是目前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二期项目在设计和施工中围绕“生物多样性展示”这一主题,通过水体设计、动静分区、多样性生境营建、多样性植物群落配置等途径,培育激发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湿地科普馆、湿地观鸟屋、观察栈道、科普认知标识系统等展示方式来实现科普展示功能。湿地公园建成2年之后,场地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植物种类约有89科233属331种,共观察记录鸟类13目44科116种,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水生动物、昆虫等各类动物百余种,实现了项目组的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鸟类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和伞护物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利用MaxEnt模型预测识别滇池沿岸鸟类适宜生境,完成生境制图,并利用最小成本距离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及优化鸟类生境网络。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识别环滇池湖滨水陆相交区域为鸟类高适宜区生境,距滇池一级保护区距离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鸟类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2)生境制图结果显示,高适宜区生境以湿地与林地为主,两者占比分别为39.34%和28.67%;3)基于最小成本距离模型构建了滇池沿岸及昆明城市范围内的鸟类生境网络;4)基于电路理论识别了生境网络的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改进网络的连通性。研究成果形成鸟类生境识别和网络构建的系统方法,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生境廊道的概念和特征,并从廊道宽度与形态、空间异质性、群落结构等方面,对生境廊道构建途径和要点进行分析,为促进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景观起源、物理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南北半球,学术界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态设计方法的相互作用有着不同的理解。数千年来,澳大利亚本土植物群落在这片大陆繁衍生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独特景观。植物园融合自然和人造元素,具有科研和保育功能,其设计与规划反映了科学知识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也为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在过去如何利用和重视植物提供了的独特视角,植物园的生态设计方法反映了重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愿景。以澳大利亚为例,研究并回顾了植物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益处,讨论了为展示生物多样性植物园设计重点的变化,分析了澳大利亚植物园的设计历史、澳大利亚本土生物多样性以及以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设计解决方案。为了解澳大利亚当地生物多样性和制定植物园示范保护与策略提供研究框架,为重新思考和加强植物园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Wetland park design seeks to protect and restore the wetland ecosystems of sites through scientific approaches.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relevant ecological principles about wetland restoration are often not effectively understood or applied by landscape designers, resulting in compromised ecological benefits after the restoration, especially in biodiversity and habitat benefits. The authors highlighted the main causal factors in wetland—flooding and fertility—and adopted wetland birds as indicator species to simplify th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years of practice, the authors summarized a hydrology-based wetland design method for habitat restoration, aiming to translate ecological principles and research findings into design guidelines that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 and applied by landscape designers to spatial design. This design method includes 7 steps, namely 1) targeted species selection and goal setting; 2) design of habitat types and spatial arrangement; 3) landform design; 4) water level design; 5) plant community building; 6) landscape design with minimal intervention; and 7) spatial design for natural succession. The article then expanded each step using an illustrative design case, the Qinghua Wetland in Baoshan, Yun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2.
13.
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 以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阐述了建立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并以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途径和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式,以期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的目的,实现红树林湿地公园在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效益上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的设计调整过程。从基地的生态状况出发,提出了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思路,探索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湿地生境的培育、多样的植物配植、和谐的环境艺术小品,使太湖湿地公园既能成为一处健全而多样化的湿地生境,又是承载太湖文化精粹的田园文化、渔耕文化的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 相似文献
15.
《景观设计学(英文)》2024,12(3)
深圳湾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越冬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活跃的高度城市化海湾.位于深圳湾东北部的福田红树林国家重要湿地是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面积最小且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周边高强度城市环境对候鸟越冬栖息的影响显著,亟需针对水鸟保护的高质量、精细化生态修复.本项目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指导理念,建立了一套高密度城区滨海湿地水鸟栖息地精细化生态修复模式:通过研究鸟类行为和生境需求,提出了水面扩增、水位控制、水动力改善、光滩改造、植物适应性管理、避干扰控制六项策略,并建立了高、中、低适应途径以形成有效的策略包指导修复工程实施.修复工程实施后,黑脸琵鹭等目标鸟类的数量显著增加.2022年保护区内观测到的水鸟种类比上年增加33%,与2016年相比增加50.9%,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在中国城市更新进入存量发展的趋势下,这一修复模式可为滨海湿地鸟类保护生态修复提供借鉴,并为高质量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绿化技术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原理与手法--以日本兵库县淡路岛"故乡之森"的营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原则、对策目标、途径、构成要素、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以日本兵库县淡路岛"故乡之森"的营造为例,具体说明了利用绿化技术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原理与手法. 相似文献
17.
李迪华 《景观设计学(英文)》2020,8(1):84-91
作者认为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解首先应建立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战略抉择的深入解读之上,即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途径,其本质是制定公共政策,目标是协调解决迫切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宏观的空间治理问题.随后,作者进一步解析了生态修复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造功能性湿地的开拓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修复往往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成功地修复和改善湿地,经常需要对现有的水力系统做大规模的变动.这些看来简单而自然的系统,却往往对工程师们提出很高的要求.工程师的职能是在满足所有这些有时相互矛盾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一个符合人类和自然需要的,并能在允许的资金和时间之内建成的工程设计.在加利福尼亚州非常都市化的洛杉矶市附近,大规模的水文和湿地修复的Bolsa Chica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9.
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彰显城市生态特色--结合"湿地之城"东营市水系及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东营市湿地资源的优势及现状湿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东营市水系及绿地系统规划,提出构建合理完善的水系绿地系统,实施"湿地之城"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中,提出了许多生态规划和设计方法,生态恢复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简述了生态恢复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含义以及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由R@哈格(Richard Haag)主持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K@鲍尔(Karl Bauer)主持的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的生态恢复设计.它们都是生态恢复设计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