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中国重要地域园林流派巴蜀园 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成果,识别西蜀名 人纪念园林的遗产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构建 由本底价值、社会价值、保护状况3个方面构成的西蜀名人纪 念园林评价体系。通过文献、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数据, 对23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结论:西蜀名人 纪念园林的本底价值普遍较高,社会价值分化较明显,保护状 况以成都市主城区的园林得分较高。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 的保护利用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形成机制,得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包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审美价值、社会道德培养、健康价值、安全价值六大部分,进而运用分析法和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并以颐和园等10座北京皇家园林为例进行量化实践,通过比较分析量化结果,明确各皇家园林在发挥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位于明清北京城的南海子(南苑),是明清以来北京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清代皇家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南海子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通过挖掘中外史料、整理图档,纵向梳理南海子历史沿革,横向对比围绕南海子展开的相关历史活动对当时世界的影响,我们发现南海子的营建、管理和利用对当代的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依然有重要的启示。南海子的营建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这种生态智慧值得传承;在清代,南海子承接了诸多都城的政治功能,在加速建设北京副行政中心的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清华园,清华大学的所在地,位于北京市西北海淀区,曾是清代皇家园林聚集的清幽胜地。1911年4月,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正式开学(1912年10月更名“清华学校”,1928年8月正式命名“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园开始成为现代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东西文化荟萃,教授名人云集之地。他们在这里居住,在这里从事科研、教学和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挽救中华民族干危难的爱国救亡运动,并由此走向世界,影响广及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学术教育、政治外交等诸多领域。二十世纪的清华园,形成名人荟萃,名人故居集中,名人、故居与皇家园林景致交融会通、内涵丰富的独特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5.
张俊峰 《四川建筑》2011,31(4):22-23,26
长期以来,大量学者对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从历史考证、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而四川园林,尤其是其典型代表名人纪念园林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园林要素植物就更少涉及,所以本着对古典名人园林的浓厚兴趣,以武侯祠为例,从儒家文化角度出发,探寻其对园林植物选择的影响,以进一步理解名园,指导以后的园林植物设计,营造更有意境的园林氛围。  相似文献   

6.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根植于西蜀地区历史文化土壤上的纪念性质的古典园林.文中分析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形成背景、性质演变、类型及艺术风格,提出纪念性是此类园林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秀晨 《中国园林》2012,28(12):14-18
最近,各行各业都在学习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并思考如何贯彻中央要求,立足本行业,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形成落实意见。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北京园林文化的讨论和实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基本没有中断。北京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修缮与建设成果,都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产物。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北京园林文化,充分认识到北京皇家园林在世界的地位和价值,当  相似文献   

8.
《建筑创作》2007,(7):26-26
2007年6月13日,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与东四街道、中国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东四名人胜迹》新书首发式暨厅堂版‘牡丹亭’演出答谢晚会”在运河北京段南新仓皇家粮仓举行。这场别开生面.形式新颖的活动成为建筑界.文物界与基层群众为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共同献礼项目。  相似文献   

9.
吕芳 《城建档案》2011,(4):20-21
名人名居档案是关于各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人所居住过的房屋等建筑物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建设名人名居档案资源,可以拓宽档案工作视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本文提出名人名居档案资源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0.
四川名人纪念园林是四川古典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祠宇建筑作为名人纪念园林中祭祀纪念功能的主要载体,其景观营造蕴含着前人的精巧意匠。通过选取具体园林实例,对四川名人纪念园林中的祠宇建筑进行分类,研究祠宇建筑的立基选址以及园林布局,归纳四川名人纪念园林祠宇建筑景观营造特点,在于单体祠宇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园林要素丰富集中;祠宇建筑群对称严整,景观既烘托纪念氛围,又营造园林意趣,形成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11.
受到传统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的影响,中国古代注重城市建设与园林的统筹发展,与古代西方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以清代北京城为例,系统论述以皇家园林为建设重点的园林化营建过程。首先,分析北京的自然条件及清代北京城的营建基础;其次,利用相关文本和图像资料,梳理北京以水系整治为先导,围绕紫禁城由内向外分为内廷宫苑、皇城御苑、西北郊离宫和行宫群落的4个层次,发现园林化建设以皇家园林为重点,延伸至大小私园及寺庙园林、水陆交通沿线等;最后,分析清代北京园林化城市的特点,说明兼具民生、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以期为当代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良年《书张铨侯叠石赠言卷》中铨侯,即为著名造园叠山艺术家张然。李良年对张然的叠山艺术极为推崇。从张然开始的“山子张”的叠山手法,曾经是乾隆后期以前北京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叠山艺术的主流,现在北京之叠造或修整假山,正需要继承和发扬“不问而知张氏之山”的高超风格。  相似文献   

13.
指出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重要特色,从造园手法、园林主题、景观结构、园林意境等方面对明清皇家园林的部分实例进行分析,同时也从多角度探讨了园林创作的特点,以提高宫廷造园的技艺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是中国南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区域 性植物园,是城建系统下的第四座植物园,园内保留有民国时 期厦门二十四景中的六景。厦门植物园1960年建园,1962 年以孙筱祥先生为主导的北林团队参与初期规划设计。至 1987年首次发布正式规划,期间主要是以孙筱祥的规划思想 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结合文献史料,旨在呈现该时 期植物园规划设计和景观营造特点,窥探孙筱祥在植物园领域 中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山公园位于首都天安门西侧。1914年开辟为公园。为满足首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新建一组带有强烈民族风格和浓郁宫廷园林色彩的园林——愉园。愉园的设计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写出丈尺作法说明的方法,又利用了现代建筑设计作出个体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断面图、大样图等手段。本工程主要参照清式建筑传统作法进行设计和施工,但建筑比例、部分构件尺寸及一些做法已按需要作了增减和改变。本文重点介绍丈尺作法说明部分。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芳  李士好 《建筑与环境》2009,3(3):108-110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以魏晋时期的市井寺庙与山林寺庙为起点,概述了寺庙园林肇端发展及历史沿革,阐明了汉化佛教——禅宗寺庙建筑的不同类型及相关的文化特色。尤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主要探究对象,从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分布概况、寺庙总体布局及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环境阐发了皇家寺庙园林的基本特征。并从禅宗及禅文化特有的哲观和价值标准,分析了寺庙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基础、佛教禅宗精神与传统园林观之间不期而遇的契合,揭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意象,阐发了其造园目的和创作手法。最后,本文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例举了清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王世礼  胡丹 《中国园林》2023,39(9):139-144
目前对中国近代公园建设发展的研究大多以东、中部政治中心及通商大埠为范本,并以西方近代公园引入及皇家与私家园林开放为主线,但忽视了中国传统公共园林与现代城市公园的承继、结合与转化。中国近代公园建设尽管以西方近代公园范式的传播和拓展为显象,但是无法脱离传统公共园林及其建设经验。在追溯近代昆明从传统公共园林到现代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剖析了传统公共园林建设经验与西方城市公园范式对近代昆明公园建设与公共空间拓展的双重影响,并尝试对其混杂的现代性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王雪 《福建建筑》2014,(6):52-55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清朝已进入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的最高水平。由于自然、人文、地方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风格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些差异在空间布局、建筑外观和景观组织等方面均有显著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