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合同签约与履约两阶段相对应,以风险初次分担和风险再分担作为风险分担框架构建的主干,借鉴不完全合同理论,分析风险初次分担和风险再分担的主要功能,以合同再谈判为纽带,实现两阶段的风险分担转承。风险初次分担和风险再分担相互联动,在合同层面上实现风险分担,可以弥补合同的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对风险分担的规定,以及因契约不完备性引致的基于风险再分担的各种履约机制的讨论,在施工合同中设置相应的适应性条款,并嵌入未来状态补偿的风险再分担方案,可形成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基于风险再分担的合同适应性条款策略集。该思路是实现合同优化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控制投资失控的风险,提高项目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3.
公平的风险分担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特许经营合同体现PPP项目"事前"的风险分担,当项目出现预料之外的风险或预估风险的重要性发生重大变化时,政府和特许经营人就需要对原先的风险分担方案进行调整,以保障项目的经济生存能力和项目相关者的利益。通过12个代表性PPP案例的分析,识别了9个发生再分担的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再分担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后续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普遍认可信任和风险分担均是影响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信任对风险分担的影响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信任及风险分担动态化研究的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对30个成功建设项目样本中60位关键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的"情景带入"式半结构性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构建了信任与风险分担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业主与承包商初始信任来源于基于资格预审的能力驱动、基于合作经历的认知驱动以及基于市场声誉的价值驱动;风险分担的动态特征体现在缔约阶段的风险初次分担与履约阶段的风险再分担,通过事后支持制度,两阶段之间具有显著联动关系;在影响关系层面,信任对风险初次分担的完备程度产生反向影响,对事后支持制度产生正向影响;信任对风险再分担的规模与实施效率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是一种合作模式,有多个项目参与方,因此各方风险的承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先对阅读大量文献归类出成功的PPP项目常规的风险分担分配模式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改进的TOPSIS法对PPP模式的风险分担进行理论分析,在综合理论分析和之前经历的分配模式比较分析再进行合理的分担分配模式,总结出了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践经历之间的比较融合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PPP模式及风险分担研究现状入手,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服务效率、风险控制成本及风险分担之间存在风险分担的合理区间。基于风险分担要在合理分担区间进行设计的原理,对分担机制进行假设界定和风险偏好分析,提出风险分担流程,并根据风险分担原则构建了分担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从PPP模式及风险分担研究现状入手,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服务效率、风险控制成本及风险分担之间存在风险分担的合理区间。基于风险分担要在合理分担区间进行设计的原理,对分担机制进行假设界定和风险偏好分析,提出风险分担流程,并根据风险分担原则构建了分担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以缓解融资问题为切入点,试图将PFI模式引入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运营过程中。分析公共租赁住房采用PFI融资模式的风险类型及其根源,界定公共租赁住房PFI项目融资中的各参与主体,进而依据风险分担的原则进行分阶段的风险分担流程设计,构建多方参与主体的风险分担框架图,最后提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PFI项目管理体系、规范金融市场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偏好的认知可能具有主体差异性,从而成为未来风险分担潜在争议的根源。为此,对DBB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的实际分担方案及分担偏好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风险实际分担与分担偏好总体上比较一致,但承包商仍然承担了过多的风险;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担偏好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风险因素,通常会导致未来的合同争议。  相似文献   

10.
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启动再谈判调和各方利益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梳理将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因素归因于"已识别风险变异和未识别风险突发",其次,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框架,构建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再分担流程,有助于识别与厘清导致PPP项目再谈判的核心触发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