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以电影叙事符码理论为借鉴,结合视觉动力学领域和艺术审美领域的理论,探讨建筑的叙事符码及其生成机制。首先从建筑的场景出发,用图解的方式分析其物质构成,接着从人在建筑中的运动感知出发,解析场景构成的空间视觉动力,最后从符号联想出发,探究建筑的叙事领悟,建立建筑叙事体验的动态框架。用这种叙事的动态框架去解析建筑,探究其叙事领悟以及构成叙事的符码及其结构组合,从而使人们对建筑的叙事体验认知清晰化,发现当代建筑空间叙事建构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3.
利用空间讲故事是很久以来众多学者都在探索的一个课题,人们在孜孜不倦地寻求这个问题的最优解.卡洛·斯卡帕是一个特别的建筑师,他的设计手法犹如以上帝之手切割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文章通过对卡洛·斯卡帕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从中寻找他是如何利用空间讲故事的. 相似文献
4.
5.
6.
现阶段,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展示空间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对展览馆展示提出的各种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空间叙事这一设计理念随之被开发出来,将其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中,为展示空间设计带来更多创新点以及切入点,基于叙事来进行空间设计,将其作为空间设计的一种方式,已经逐渐受到当前设计界的广泛关注,就此本文基于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事件为线索,阐明了城市事件叙事空间的研究过程,通过m app ing法,得出城市富有特色文化叙事空间,为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和城市吸引力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城市复兴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展示体验类空间是传播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叙事性设计手段来提升文化体验馆展示空间的多层级体验,进而更有效地传递和彰显地域文化内涵。该文以“空间叙事”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叙事性融入文化体验馆展示设计的作用及意义;其次阐述其叙事特征;最后以磨山荆楚文化馆为例,将设计策略运用到具体实践之中。该实践提供了叙事性设计的应用思路,为文化馆展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叙事不只局限于话语,它同时在非语言形式的其他艺术体裁中存在,如戏剧、绘画、电影等,表现为一种没有讲出来的故事。建筑可以被看成是加入了空间因素的立体叙事文本。对于叙事艺术来说,其叙述结构的形式对于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叙事文本和建筑空间进行阅读和比对,通过对两者的历史发展关联性的解读,探索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期对当代空间探索作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住宅建筑工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主要从框架结构建筑概述出发,分析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提高住宅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施工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现象学—感知现象学—建筑现象学对感知现象学的应用和继承的研究,以这一线索对现象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剖析,并以斯蒂文.霍尔的理论和应用作为论证,以真正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建筑现象学一直是建筑理论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胡塞尔、海德格尔、诺伯休兹的现象学和建筑现象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从现实角度提出了建筑现象学应用于建筑实践领域的可能,有利于人们对建筑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介绍了主体性设计思维的三种逻辑类型,接着主要阐述其中的场所理论和现象学的设计理念,来展现主体性设计思维。在场所设计理论中,首先强调了场所精神,然后以场所叙事描述了主体与场所对话的布局方法;在建筑现象学设计理念中,介绍了\"知觉的呈现与表现\"理念在建筑创新中的重要性。最后从场地应答、场所叙事、知觉呈现等角度介绍了基于主体性设计思维的两个实验案例,通过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认为基于场所和建筑现象学的主体性设计思维,是设计保持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并以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中的外墙、外门窗、屋顶及阳台、楼梯等为对象,对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使建筑物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台州市新农村宗教建筑现状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台州市村落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宗教建筑现状、宗教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总结出台州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宗教及其建筑发展特点,并对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宗教建筑,促进宗教建筑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影为理解空间的感知、运动、想象、记忆等维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媒介。它大大地延伸了建筑学对真实空间的操作范畴,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思考建筑基本问题的起点。《电影建筑学》课程将运动影像的拍摄与建筑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从对空间本身的认识到对空间经验的分析再到对复杂空间问题的思辨性的表达,以实现对空间知觉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