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枚 《城乡建设》2006,(11):64-65
一、住宅节能的重要性 目前,较普遍地认为建筑节能是"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即在建筑中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的利源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为加强能源使用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采取的政策的相关内容,包括美国的"能源之星"项目、欧盟的建筑能效指令、德国的建筑能源护照以及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为此,不断地开发新的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在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主要从建筑规划与设计,围护结构,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着手,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节能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促使有关部门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建筑工程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浅谈建筑节能技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为此,不断地开发新的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在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主要从建筑规划与设计,围护结构,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着手,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节能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能源成为比较尖锐和突出的问题,因为能源,许多国家更是因此而发动战争.在我国,能源的消耗量大,能源的利用率低.在我国的建筑方面来讲,我国建筑建造更是使用能耗高,并且能源利用率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更是属于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不够重视,监管力度不严,节能技术发展先对缓慢,群众的节能意识不到位等原因,就建筑界来讲,建筑的节能应该体现在建筑的设计,建筑的构建过程和使用等阶段,建筑节能不应该只注重降低能源的消耗,还应重视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引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引导房地产业从资源消耗较大的粗放型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支柱产业转变是房地产业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筑能耗趋势与节能重点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当前我国开展建筑节能的工作重点应为:在农村大力鼓励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北方建筑改善建筑保温、采取新型集中供热系统,大幅度降低采暖能耗;长江流域发展热泵采暖空调方式;在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中推广节能灯具和电器的使用,并提倡行为节能;大型公共建筑采用有效节能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内建筑应按工业建筑标准,统一标准,统一模数布置,做好建筑“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所谓建筑节能,一般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姜浩志 《建筑知识》2014,(7):170-17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在发展潮流中找到定位,取得了繁荣发展。然而,建筑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损耗,建筑企业开始面临种种能源困境和危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面对建筑能源使用方向的转变。因此,建筑设计之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建筑设计和可再生能源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利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降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过程中的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