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生活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提出一级污泥絮凝吸附-沉淀工艺,利用回流一级污泥的絮凝吸附作用强化一级沉淀处理。试验证明,处理未经沉淀的生活污水。当HRT为105min,絮凝池污泥浓度1 ̄2g/L、污泥充氧时间1h左右时,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60 ̄70%和70%左右。 相似文献
3.
4.
有效调控污染物的运移是实现污染土工程再利用的前提。考虑石油污染盐渍土的特殊性及工程利用的力学需求,优选石灰和粉煤灰为改性材料,结合静态动态试验,研究石灰和粉煤灰对滨海盐渍土中石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的石灰和粉煤灰,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率分别为26%和14%,两者联合作用时,吸附率提高到39%,在盐渍土中加入石灰和粉煤灰可有效提高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量,加快吸附稳定速率;盐渍土、石灰+盐渍土、粉煤灰+盐渍土、石灰+粉煤灰+盐渍土对石油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非线性方程,联合作用可使吸附平衡时间由400min缩短至60min;石灰、粉煤灰有利于吸附赋存于土颗粒孔隙中未被盐渍土颗粒吸附的呈自由态的石油;盐渍土、石灰+盐渍土、粉煤灰+盐渍土、石灰+粉煤灰+盐渍土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均为非线性Freundlich模式;石油被解吸的能力依次为盐渍土粉煤灰+盐渍土石灰+盐渍土石灰+粉煤灰+盐渍土,石灰+粉煤灰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具有不可逆性,有助于缓解环境温度的影响,增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本文就洗染废水处理回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内容包含:(1)废水处理回用工艺的选择:具体推出处理回用的工艺流程。(2)混凝剂的选择:经过试验,SAF—1011和SAFM—1511这两种脱水剂的脱水效果最佳,絮体密实、沉降快,上清液清澈透明。由于SAFM—1511使出水硬度有所升高,SAF—1011是最合适的混凝脱色剂。(3)气浮试验结果与分析:列出混凝试验结果与气浮试验结果。(4)废水处理回用研究:列出回用试验结果与染布试验结果。(5)回用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得出回用成本估算以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全球变暖背景下湖库发生蓝绿藻水华的成因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是充满争议的热点环境问题。云龙天池水库是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水源地,开展其水质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研究利用多参数水质监测浮标系统(AMT—FB301)对该水库开展了连续四个月(2022.1.14—5.11)的高分辨率(时间间隔30 s)蓝绿藻和水质监测工作。结果显示,蓝绿藻在3月早春时节发生水华现象。在月间、月际和日际尺度上,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均与蓝绿藻丰度高度正相关,表明在这类尚未发生明显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营养条件仍然是调控蓝绿藻水华发生的最主要因素。突然的升温也可能成为诱发蓝绿藻暴发的关键因素,但充足的营养供应是前提条件。蓝绿藻水华的发生导致了水库的水质明显下降(浊度增加,溶解氧降低)。所以,在未来持续升温背景下,控制外源营养输入仍然是改善这类水库水质和防控蓝绿藻水华发生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藻类生物膜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藻类生物膜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着重考察了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静态试验中,当光照度为3 500 lx时藻类生物膜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对总磷、TN、氨氮、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17%、88%、89%、93.61%。在24 d的动态连续流试验中,当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时藻类生物膜装置处理效果稳定,其中出水TP平均浓度为0.42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5.38%;出水TN和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4.22 mg/L和2.16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93%和82.38%;出水COD平均浓度为38.34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2.31%。出水TP、TN、氨氮和COD浓度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城市内部存在的与绿色生态建设有关的5对矛盾问题出发,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新的绿化模型,即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并分析了该绿化模式的内涵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说明了建设该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积极意义,以及在建设这种模式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边滩水库藻类增殖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口及两个长江口边滩水库(陈行、宝钢水库)采集水样,在实验室内进行了藻类增殖潜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8℃下直接培养原水样,藻类自然增殖两周后蓝绿藻可成为优势藻种而大量增殖;向灭菌水样中人工接种铜绿微囊藻(其在28℃下长江口水样中的最大现存量可达5.65×10^6 个/mL),其在各水样中的平均比增殖速率为0.22~0.34 d^-1,倍增周期为2~3 d,表明长江口及其边滩水库原水具有较强的藻类增殖潜力.水下光照度是影响长江口边滩水库藻类增殖的重要因素;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降低了水体的浊度,提高了水下光照度,为藻类增殖创造了良好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研究了SDS-硅藻土对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两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SDS-硅藻土对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6.3mg/g和20.1mg/g。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在SDS-硅藻土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来描述,20℃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 1和0.963 6,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能更好的描述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在SDS-硅藻土上的吸附动力学,20℃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 0和0.990 8。通过计算不同温度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理论上证实该吸附为一自发的吸热过程,且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5.
水花生塘去除高效藻类塘出水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效藻类塘除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非常适合资金相对缺乏但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但出水中含有大量的藻类妨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采用水花生塘作为高效藻类塘的后续处理工艺,研究了其对藻类、SS、C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的条件下,当该工艺运行稳定后对Chl-a、SS、COD、T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6%、94.3%、62.9%、32.0%及25.9%,平均削减量分别为0.185、36.713、38.340、4.403和0.283 g/(m2.d)。水花生塘有效地解决了高效藻类塘出水中藻类浓度偏高的问题,使得高效藻类塘更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柠檬酸杆菌吸附重金属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弗氏柠檬酸杆菌吸附重金属铀,考察了pH、菌体浓度和铀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铀的吸附一开始随pH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为6时吸附率达到最大,而后降低;吸附率随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量则相反;吸附量随铀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吸附率则降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后者的拟合效果较前者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固体吸附除湿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已有的除湿能效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新的评价指标:吸附能效和脱附能效。这2个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吸附剂的吸附自由能和脱附活化能对材料特性的影响,突出了吸附材料对吸附除湿的影响,可为今后吸附剂的选型与优化、吸附除湿能耗的降低提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节能设计在单身公寓建筑上的综合应用,通过自然通风设计、建筑热工设计、立体绿化设计,达到遮阳、保湿、降温、隔热、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为达到上述目标,前期建设上需要适当地增加相关设施的投入,但在使用阶段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为冬暖夏热地区和深圳市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拓宽了视野,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内容和形式是展示的主要因素,相互组合形成陈列展示和商业展示两种类型。展示设计与绿色设计结合形成绿色展示设计,根据绿色展示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绿色展示设计方法,充分传达信息的同时还要实现资源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