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微生物学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机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微生物学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机理陈欣燕程晓如陈忠正(武汉工业大学)从微生物学方面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法的机理,将有助于采取合理措施提高生物除磷脱氮的效率。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只有一个污泥系统,同时存在着分解有机物的异养菌群、反硝化菌群及硝化菌群,混合的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2.
SBR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概述了SBR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亚硝化脱氮现象,讨论了影响SBR除磷的碳源,聚磷菌与非聚磷菌竞争,pH值,好氧曝气,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并对SBR工艺中脱氮与去除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可以同时脱氮除磷的一种SBR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对象包括BOD5、SS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就脱氮与除磷而言,由于各自过程的要求不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讨论了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脱氮与除磷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对磷氮磷合并去除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以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新型单级活性污泥脱氮除磷工艺──Schreiber工艺德国AugustSchreiber博士在rt十年代发明了有自动供氧控制系统的逆流曝气(。ounterCurrentAeration)系统。这是一种在一个生化反应池中交替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的活...  相似文献   

5.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在对生物脱氮与除磷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脱氮与除磷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生理过程,其交叉点是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脱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由两个不同功能的SBR反应器组成)成功地解决了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之争。反硝化与聚磷菌厌氧释磷的矛盾等难题,该工艺运行稳定且处理效果良好,特别适合于处理BOD5/TP值低的污水。  相似文献   

6.
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针对系统环境条件,碳源需求以及对反硝化聚磷的诱导与调控等领域内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7.
间歇循环活性污泥-MBR工艺的脱氮除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间歇循环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ICAS-MBR)工艺,并应用其对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进行改造以强化氮、磷的去除并使出水能够回用.该工艺通过控制活性污泥混合液在曝气室、搅拌室之间进行间歇式循环,使微生物种群在时空上依次经历缺氧、厌氧、好氧阶段,从而达到强化脱氮除磷的目的.考察了ICAS-MBR工艺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在6个月的运行期间,对COD、TN、TP、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0.6%、86%、96%,出水浊度<1 NTU,细菌总数<100 CFU/mL,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型UniFed SBR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新型UniFed SBR工艺的运行方式、在除磷脱氮方面的特点及其在实际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实例.其特点是在SBR运行周期的沉淀和排水阶段,将进水均匀地引入沉淀污泥层,以取得反硝化和厌氧放磷所需的适宜条件.与复杂的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比,该工艺采用单池运行,不需物理分区和污泥回流即可达到较高的除磷脱氮效率,还可减少基建投资.  相似文献   

9.
SBR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功效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SBR工艺对广州的城市污水进行了生物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碳、氮、磷比例不理想的情况下,达到了既去除有机物又能脱氮除磷的效果,当总停留时间控制在4.5-5.5h,污泥负荷为0.14-0.26kgBOD5/(kgMLSS.d)时,出水BOD5浓度为5.12-13.62mg/L,去除率达85%-93%;出水COD浓度为10.7-32.2mg/L,去除率达82%-88%;出水NH3-N浓度为2.83-9.23mg/L,去除率达53%-87%;出水TP浓度为0.1-0.45mg/L,去除率达85%-99%。  相似文献   

10.
11.
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或低负荷投油助燃的启动燃烧器主要包括床上启动燃烧器、风道燃烧器及床枪。介绍了这3种启动燃烧器的特点,探讨了启动燃烧器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的实验系统、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生物质燃料特点及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原则。对某型号蒸发量为15 t/h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泡沫除尘器在流化床锅炉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泡沫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对泡沫除尘器与静电除尘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供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学军 《煤气与热力》2002,22(1):73-75,79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其运行情况,举例阐述了流化床热水锅炉在供热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燃用福建劣质无烟煤并掺烧煤矸石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优化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同步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能,设计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并采用其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DO和HRT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实现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90~510mg/L、MLSS为2500mg/L、污泥龄为15d以及好氧区和缺氧区的溶解氧分别为2mg/L和0.2mg/L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好,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90%,DO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控制DO为最优值,并保持其他操作条件相同,当HRT为12h时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随着HRT的延长,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反而下降。该一体化反应器集厌氧、缺氧和好氧区为一体,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能够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是处理生活污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卫燃带上部锅炉管火焰喷涂涂层和超声速电弧喷涂复合涂层的施工工艺、涂层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了比较,超声速电弧喷涂复合涂层可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市某自来水厂的沉淀池排泥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技术先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中试,再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循环造粒流化床的运行稳定性较高,即使进水浊度在200~800 NTU范围内变化或进水上升流速在25~70 cm/min之间变化,出水浊度仍可稳定保持在10 NTU以下;工艺优化参数如下:上升流速为70 cm/min,搅拌转速为5~8 r/min,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4~5 mg/L。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性试验,出水浊度始终稳定在10 NTU以下,最佳间歇排泥间隔为4 h,出泥含水率为95. 8%,处理成本为0. 1元/m3。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处理排泥水,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浓缩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锅炉除尘器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淮  杨良仲 《煤气与热力》2002,22(4):337-339
结合呼和浩特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介绍了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及3种除尘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讨论了本工程的除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