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湖南大学建筑系邀请,加拿大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亚瑟·埃里克森(Arthur Erickson)于2004年12月13日至15日访问长沙,与湖南大学建筑系进行学术交流.通过此行的讲座和与湖南大学建筑系师生的座谈、学生作业讲评、长沙城市建设论坛等活动,埃里克森阐述了他的建筑观和建筑教育观.他认为,做建筑要抓住构成建筑最基本的东西,而不是要追逐稍瞬即逝的潮流或一味强调个人风格,而他的建筑教育观则因建筑教育中由于学生各人背景与特点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所以"没有教,只有学,答案要靠自己通过体验来寻找".  相似文献   

2.
从蒙德里安的平面作品《红黄蓝相间》到里特维德的"红蓝椅"和乌德勒支住宅,这一系列的作品是将风格派绘画平面艺术转向三维空间的体现;是面与色彩的纯粹视觉效果到体块与色彩的围合空间感受的转变。在建筑空间中,家具与建筑界面设计可运用"风格派"特点,表现出简约空间的艺术精髓。  相似文献   

3.
王洁  翁智伟 《华中建筑》2008,26(10):4-7
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从中获得启示,并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为例,通过图解分析,提出建筑的弱化如同细胞凋亡,其结果是建筑融入环境,带来建筑的“新生”和环境的振兴。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工业建筑遗产内部空间功能的转换形式和内部空间调整的不同模式来研究其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更新策略,提出了通过新、旧功能的转换,空间的重新整合以及空间的扩建等方式来达到旧建筑适应性更新的目的。详细阐述了低能耗改造在工业建筑遗产适应性更新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
传统中国画被称为"线"的艺术,相对于其他的绘画语言表现元素如色彩、肌理、构成、空间等,"线"元素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统领作用。但是这种状况在现当代工笔画中已经逐渐发生改变,即在其他绘画元素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的时候,"线"却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朱一丁 《山西建筑》2014,40(30):18-19
从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该建筑所具有的恢弘的气势,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外型复杂壮美而重点突出,内部空间尺度适宜等艺术特点,说明布达拉宫具有极其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特别是藏式建筑的代表,对现代建筑群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面向展览建筑的旧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内部空间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空间特性和改造需求,结合大量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三种基本的内部空间更新模式:保持空间原构、局部空间重构和整体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历程中的一次进化,是建筑从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环节的一次理念升华。绿色建筑的出现不仅来源于建筑领域的反思,同样也是来源于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的"绿色"内涵其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简要梳理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提出了绿色建筑能典型体现"绿色"的全寿命周期、全资源节约、对整体环境全面改善、经济效差综合提升、建筑技术综合考量的5个"全面"内涵特质,并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耿跃  廖白茫 《山西建筑》2011,37(34):25-26
通过对国内外商业建筑的广泛关注,指出了商业建筑内部空间对于顾客的影响力所在,并结合实际案例归纳了四点空间营造策略,力求为日后的设计工作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引发环境参与者"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要素的载体.彩织街是长春市一条典型的生活性街道,存在易引发"被害恐惧感"的消极病态的空间环境因素.利用SPSS数理分析工具对调研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模型,从诸多环境影响因素中梳理出主导影响因素,确定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活动组织、领域性、监视性和接近控制.借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的自然监视、活动支持、领域强化、意象维护、接近控制等策略,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在改善街道环境品质的同时,减弱环境参与者的"被害恐惧感".  相似文献   

11.
论述在建筑创作中如何把握建筑与环境的形态关系和动态平衡问题并归纳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其次,提出建筑设计新的审美趋向;最后,重新审视建筑与环境的现状和未来,提出建筑设计思想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非贯通节理的岩桥弱化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非贯通人工节理的直剪试验,对剪切过程中非贯通节理岩桥力学性质弱化的力学机制进行阐述,即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岩桥内部微元发生张拉破坏导致岩桥力学性质弱化,并分析岩桥力学性质弱化区域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假定岩桥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以岩桥微元的最小主应力作为岩桥微元强度随机分布变量,建立岩桥力学性质弱化模型,提出岩桥力学性质弱化度参数δ。再根据直剪试验结果,通过类比得到以剪切位移为变量的岩桥弱化力学模型,最后利用该力学模型分析非贯通节理岩桥的弱化度随参数m,u0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剪切过程中岩桥的弱化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工业建筑》2000,30(9):15-18,32
论述了工业革命导致了建筑从传统手工业形式走向工业化 ,从而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建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建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 ,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第二代机器美学使建筑出现的工业化倾向 ,是对现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建筑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复杂科学对日本建筑师建筑观的影响,消隐建筑和轻薄表皮,追求机器形象以及宁静的禅意空间4方面归纳了日本建筑的新动向,并以日本传统建筑理念的延续,建筑技术美学的追求及个人主义建筑理论的指导作用剖析了这些动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图书馆建筑对大学校园特殊意义的阐释入手,解析清华人文社科图书馆设计理念产生的由来和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重要公共界面的营造,归纳了博塔在设计母题选择和场地文脉融入上所体现出的设计特征,并着重在建筑的可识别性、自然光线、建筑细节及室内家具的设计等方面深入解读了博塔在设计理念表达与公共界面意义传递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部分实例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建筑,并探索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的不同表现手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博物馆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环境,并完善与拓展自身功能成为其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这种新思路的初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装饰钢结构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一些工程中应用成功的经验,证实钢结构与建筑装饰相结合,能创造出更多力度与美相结合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8.
王辉 《世界建筑》2011,(11):124-127
借鉴美学相关研究,文章尝试剖析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现象与问题,把握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总体特征,并分别从其本精神,脉络思潮与发展趋势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帕斯考·舒宁提出的"电影建筑"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卒母托和努维尔的建筑实践与理论研究,从场地的介入、材料肌理、超现实的在场感等几个方面分析,试图理解作为一种建筑理念的"电影建筑学"概念的基本构成与表达方式,进而探讨影像化时代背景下"电影建筑"存在的普适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当今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一种新发展趋势,通过目前已发掘的西安汉阳陵帝陵的10条葬坑,对已修建的中国第一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从地下建筑出入口形式、空间组织、交通流线、室内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博物馆建筑地下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