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日本的公共住宅体系 类似于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日本,由政府出资或主导建设的住宅称为“公共住宅”。日本早期的公共住宅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1950年成立了“住宅金融公库”,开始向建房者和购房者提供长期低利息的融资。1951年颁布了“公营住宅法”,开始了公营住宅的建设,主要面向纯福利性的低收入层。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管理。1955年成立的“日本住宅公团”,主要是城市住宅建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日本制定了面向都市圈工薪阶层的住宅公团制度,为解决都市圈住房不足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随着20世纪70年代曰本住房短缺问题解决,住宅公团机构职能不断调整,住房政策由住房量的供应转向品质的提升以及租赁住房管理、推动城市改造、重点保障老年人和育儿家庭等。日本公团住宅60多年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可为我国当前特大超大城市推进租赁住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厦万千安百姓——保障性住房众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保障性住房正成为住宅的新热点问题。早在1848年,柏林大学教授胡贝尔(V.A.Huber)为了改善城市中工人的居住条件,组织成立了德国最早的公益住房团体,建成209套示范工人住宅,以低租金和低密度的方式向低收入的工人出租,成为西欧社会住宅的雏形;83年后的1931年,上海出现了可谓是中国最早的的福利住宅——闸北区全家庵"平民住宅"(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出现在租界而是出现在华界)。二战以后,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把福利住宅作为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点难点。西欧国家通过1950~1980年大约30年的努力,基本满足了住宅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的需求;中国在1950年起开始大量建设以曹杨新村为代表的"工人新村",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为20世纪改善居住条件的良方。1992年以来,住房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市场化"成为主角,商品自有住宅逐渐占据了新建住宅的主要部分,并且为住宅数量的迅速提高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是数量提高后,住房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我们开始认识到,市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得到了大家新的认识,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回答。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奢望能拿出统一的"正确"答案,但是我相信我们将逐步找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丰富多彩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自解放以来,在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上做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人均住房面积已接近30平方米,全国现有新建成或经翻修、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住宅380多万套。虽然目前仍没有完全满足410万户国民的住房要求,但政府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以保证到1990年全体人民都能有一套多功能、称心如意的现代化住宅。  相似文献   

5.
1KSI住宅的研发概要1973年开始的"公团型SI住宅"(以下简称KSI住宅)研发是以KEP(Kodan Experimental Housing Project,即公团试验住宅项目)住宅研发项目为开端的,以主体内部尺寸模数为基础,针对解决内装与设备的部品化课题进行的系列化技术研发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政府借鉴KEP住宅研发项目的主要成果,在全日本大力推行CHS住宅(百年住宅体系)。之后,  相似文献   

6.
开彦 《城市建筑》2012,(1):39-40
本文详细介绍日本公团集合式住宅设计及建筑的特点,并提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可资借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筑细部》2006,4(4):530-531
皮博迪信托是英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非盈利性住房协会。它拥有并管理着伦敦30个区的超过1.9万户住宅,并为将近5万人提供住房。  相似文献   

8.
战后,法国曾面临住宅严重短缺的状况。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住宅数量已大体满足要求,完全解决了城市住宅危机。从50年代起,法国不断加速住宅建设,加强城市规划,使法国人民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60年代初,在巴黎地区建设了5个新城市,在里尔、南锡、格勒诺布尔、马赛、波尔多等城市,1955年建造了21万套新住宅,1960年建造了31.6万套,1965年建造了41.2万套,1970年建造了45.6万套。随着  相似文献   

9.
金磊 《住宅科技》1994,(8):12-14
住宅建设不仅是人民最基本的消费需求,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自1979年至1993年,我国城镇住宅建设累计投资5000多亿元,是建国后前30年的13.5倍;新建住宅近20万m~2,相当于前30年的3.7倍;新建5万m~2以上小区44个;解决各类危旧房户600多万套,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3.6m~2增至1993年的7.4m~2。但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无论从现有住房的数量和质量上,中国住宅建设水平都不高,到2000年,我国还要解决800万户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城镇平均每年至少要新建住宅1.5~1.8亿m~2,这是十分严峻的挑战。本文鉴于此背景,强调现状不足的症结在于住宅科技产业投入不够,未从宏观发展即住宅未来学角度去研究问题,出路必须是住宅科技政策领衔的产业化整体性突破。  相似文献   

10.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曰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需确立长期住宅供给体制的必要性.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完善,日本逐渐形成了符合其基本国情、重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改善及住房保障制度和完善的住房发展规划.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源于英语的“My home”已经演变成日语“住宅私有”的通用名词,并代表着大多数日本人的梦想和追求。翻开50年代的日本报刊和有关记载可知,二战结束10年后的日本仍有270万户居民无房可住。住房成了当时政治的一大议题。1955年2月,鸠山一朗再度组阁成功,揭开了大规模建设民宅的序幕。在缓解住房难问题的过程中,官方设立了住宅公团(现名住宅、都市整备公团)这一非营利组织,它在住宅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该组织以大面积土地开发和为都市工薪阶层提供高质量的住房为使命,自60年代到70年代初,利用工厂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在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大政方针业已明确。将于5年之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在去年完成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基础上,今年将建设7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但是,我国传统住房供给处于初级的粗放型阶段,从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设来看,建设过程中却呈现出高品质质量需求与落后生产方式的矛盾,其工业化技术低、住宅的综合质量低、资源利用水平低,粗放型的住宅生产方式既不适合可持续发展,也不适应改善居民住宅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制订一部《住宅法》是很有必要的,并以此法为准则,对住宅的建设、消费、分配等环节进行规范,确定政府在住房市场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政府在住房市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考虑日本新城发展时,绝不能忽视住宅政策的重点由建设住宅群转变为发展新城的过程。 住宅政策与新城发展 1951年的公共住宅法和1955年的日本住宅公团法颁布后,日本政府在解决战后的住房短缺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公共住宅法动用国库资金,鼓励全国各地的县、市、政府建造公共住宅。 这些住宅群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的费用,提供大量保证正常生活水平的小面积住房。小学、中学、幼儿园、托儿所、零售  相似文献   

15.
杨斌  李强 《城市开发》2002,(1):41-43
为改革传统的住房制度 ,实现住宅市场的建立完善与健康发展 ,满足广大居民对住宅的需求 ,当前政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对住宅市场的管理与调控要解决好长、短期目标的关系短期目标就是通过改革与管理调控 ,克服目前的种种困难 ,加快住宅的市场化程度 ,提高住宅的有效需求 ,促进住宅市场的建立与完善。长期目标就是完成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建立一个有效的、健全的、完善的住宅市场 ,实现公平有效的住宅分配 ,实现住宅产业和谐、均衡的发展 ,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实现短期目标的途径有许多 ,并不是所有的方法和途径都有利于长期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设信息》2011,(23):54-55
江苏省住建厅日前发布,“十二五”期间将解决139万户家庭住房困难。其中,新建廉租住房2万套、公共租赁住房48万套(间),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5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  相似文献   

17.
保障性住房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支撑体住宅(CSI)的技术特点,提出了解决保障性住房使用寿命、建设耗能、住房维修、住房性能及户型适应性等问题的方法,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技术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借鉴日本公营住宅经验建立我国低收入家庭住房租金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租住房是我国继经济适用住房之后,政府推出的又一种政策性住房。其目的是为解决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但从实际的运行情况看,尚存在诸多政策设计方面的问题。尤其在租金的制定方面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如何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廉租住房需求和相应的退出机制。本文在对日本公营住宅运作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制定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租金时,应根据家庭收入对低收入家庭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低收入家庭采用不同的每平方米租金,并根据住房面积的变化采用递进式每平方米租金原则,同时给出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租金计算模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廉租住房租金逐渐提高,乃至接近甚至超过市场租金,通过经济手段使经济条件好转的家庭退出廉租住房系统。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文摘     
《建筑》1998,(4)
北京住房特困户世纪末全部解困据北京市建委提供的信息,今后几年,北京市将加快为住房特困户建造安居住宅,到2000年,全市人均4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将全部解困。据统计,目前北京市人均住房4平方米以下的住房特困户共有5.3万户。自1993年实施安居工程以来,北京已累计筹集建造安居住宅200万平方米,可解决住房特困户3.1万户。其它2.2万户计划到本世纪末全部解决。据介绍,为降低安居住宅的建设成本,北京市对安居住宅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市、区(县)政府承担了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地出让金等10项税费,使安居住宅的造价每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自2001年上半年步入衰退以来,房地产行业却逆势而上,民用住宅新房开工、竣工、现房销售均持续走旺,成为美国经济中少有的几个亮点之一。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2002年美国新房竣工数为170万套,其中单户型住房为136万套,多户型住房为34.5万套,均为16年以来的最高。房地产市场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美政府为刺激经济,连续多次调低联邦基准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也随之降低,从而大大刺激消费者购房欲望。2003年4月份公布的30年期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为5.26%,为过去40年来最低点。2)房屋市场价格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刺激了消费者购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