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综合防灾理念,分析CBD主要灾害及其特征,以及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高层建筑综合体"自防自救"策略、平灾结合的复合空间设计、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规划体系与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与生命线系统的优化等防灾减灾对策,以提高CBD安全容量和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为了破解城乡防灾减灾二元化问题,本文基于韧性理念探索了城乡防灾一体化规划的内容与方法体系.在剖析城乡系统防灾内涵的基础上,从规划的基本原则、防灾本底、空间结构、防灾设施和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完整的防灾规划策略,为城乡防灾一体化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势在必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研究以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现状防灾能力评价、防灾空间布局、规划对策与措施方面的方法及思路,并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城区综合防灾规划为例展开探讨,为类似地区的防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召彬 《城市建筑》2014,(29):11-11
居住区抗震防灾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本文以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友谊大桥以西规划用地为例,探讨了如何提高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水平。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抗震防灾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本文以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友谊大桥以西规划用地为例,探讨了如何提高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水平。  相似文献   

6.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以西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  郑岭  高捷 《规划师》2011,27(8):19-25
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包括: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场所,有效组织防灾避难的通道系统.借鉴以上经验,我国大陆城市防震避难空间体系应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组织核心,由三级防灾生活圈与防灾隔离带共同构成.西昌城区防震避难空间规划基于以上体系,结合避难场所划定防灾生活圈,...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电网规划、建设、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电网应对抗震防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启东市中心城区电网抗震规划实例,介绍了抗震防灾中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应采取的策略,提高了城市电网的综合性能,从而保障供电安全。  相似文献   

8.
基于绿色安全理念的高铁客站疏散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坚  曹笛 《南方建筑》2010,(5):28-31
论文针对我国当前高铁客运系统的运营特点,提出了建构绿色、安全的防灾体系理念。并从绿色防灾的角度,分析了客站空间特征与防灾难点、旅客应急心理与避灾行为特点等内容,进而提出了绿色高效的性能化疏散策略。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防灾公园绿地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鲁木齐市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公园绿地分布不均,未来的地震灾害也将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愈加严重,目前乌鲁木齐市缺乏防灾公园等避灾场所的规划建设。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当前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存在问题的,提出在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防灾公园绿地体系,并对乌鲁木齐现有公园绿地进行分析,归类为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及临时防灾绿地,提出相关的防灾建设内容,建议平灾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园绿地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闫水玉  刘鸣 《室内设计》2013,28(6):57-63
山地环境脆弱性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是山地城市规划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镇体系适应性布局、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灾害应对(选址,密度分区,防灾空间建设)、建设用地灾害点安全治理为主线的系统性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地下空间灾害防控是建设防灾型城市的基础。通过分析河南罕见暴雨诱发地下空间内涝特点,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关防控体系构想。首先总结河南特大暴雨和灾情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系统等方面探讨罕见汛期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致灾因素;随后从极端天气下地下空间致灾风险评估、灾害防控规划及灾后城市恢复规划等方面提出特大暴雨下城市地下空间灾害防控体系构建方略;最后针对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复杂多样性挑战,从生态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科学地下空间防控体系构建及完善地下空间灾害应急救援措施方面阐述构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为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抗震防灾要求的特定层面,提出了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思路,可以从防灾角度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限制性条件,及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反馈意见。由于大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该方法考虑了超越设防水准地震灾害的影响问题。根据城市应对不同规模地震影响要完成的抗震救灾功能,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防灾分区,以防灾分区为基础进行抗震防灾空间布局,保证城市抗震防灾安全。  相似文献   

13.
韧性理念下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峤  臧鑫宇 《风景园林》2017,24(4):50-56
基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探讨了韧性理念与城市空间环境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城市韧性的生态方向与适灾方向出发,以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要素及其子要素与韧性的关联框架,并总结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原则。从土地优化利用、景观生态保护、绿色交通、生态防灾等方面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从而构建完善的山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有效促进山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将城市安全战略纳入城市规划领域,在分析城市安全观的基础上,探讨特大城市安全战略的规划重点,包括形成具有防灾功能的城市"安全网格";形成适应灾害状态的城市"有机结构";形成适度分散的城市功能、合理的城市规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形成以城市安全为导向的生态格局;形成以地下空间为载体的"第二城市"等,并提出以公共安全为核心的城市应急体系作为保障,为传统防灾规划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城『人口急剧膨胀,建设力度增大,Ei城市防灾减灾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进程.通过对郑州老城区防灾避难型绿地建设情况、空间布局和避难容量的调查、分析,提出落实完善防灾绿地系统,加强绿地防灾避难功能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未能有效地纳入到城市规划的战略当中,造成城市公共安全发展先天不足;各单灾种规划各行其是,缺乏多灾种之间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各级政府被动地就事论事,处理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缺乏系统性,各部门联动性不强。在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系统治疗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规划的系统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支撑系统优化以及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管理系统优化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弥补我国城市向后工业化转型之时防灾空间建设的历史欠账,要依靠城市修补从空间内涵发展与存量提升中寻求解决方案。目前我国鲜有城市修补型防灾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日本名古屋市的沿海强震防灾空间规划具备鲜明的城市修补特征,文章解析其背景、革新、框架和内容,探讨城市修补是如何从规划理念到规划落实,聚焦防灾空间建设中的事实-复杂-内里-人本问题,为城市修补型防灾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危机和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提升城市韧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已成为当前学界的共识。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而步行景观系统的友好性应更加强调发挥其应对扰动、减轻灾害影响的能力。基于韧性原则的社区步行景观设计策略从灾害发生的时序及韧性的作用方式2方面,提出社区在生态韧性、防灾韧性、空间韧性3方面的相关策略,从而提升社区韧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