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egalopolis”一词,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出现于一般性刊物之中,意为“特大城市”。20世纪时这一词汇在学术作品中出现,主要被格迪斯和芒福德用来表示一个过于巨大而注定走向灭亡的城市,而戈特曼则用其定义一个巨大的、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区域,尤其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城市连绵区。戈特曼的定义主导了地理学词典,但却被地理学之外的学科所忽视。牛津英语字典极力主张认可戈特曼(即地理学者)的用法,而地理学词典的编辑则极力主张对他们的定义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一般认为"城市群(圈、带)"的概念是戈特曼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做研究时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群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中国城市的发展浪潮中,城市群的概念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所谓"城市群",是一种以其高密度的城市和一定门槛规模的人口以及巨大的城市体系区别于其他地区和其他城市类型的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3.
横浜位于东京大都市圈的核心地区,是著名的国际港口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横浜作为京浜工业地带的核心城市,其沿海地区的港口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聚集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立足于21世纪新型港口城市的建设,横浜市开始编制实施名为"港口未来21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临海港口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横浜"港口未来21世纪"规划的理念、总体构思和规划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横浜"港口未来21世纪"规划时我国港口城市的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国中心城市,特别是东北部和中西部的老工业城市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现象,引起学界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拯救中心城市,很多学者和政要提出或尝试了众多改革方案.其中,安东尼·唐斯的"开放郊区"和戴维·腊斯克的"没有郊区的城市"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通过整合大都市区,将郊区和中心城市合二为一的方法来解决中心城市问题.虽然在现实政治中,这些主张很难得到全民的认可,却不失为一种改革的难得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早在1957年7月发表于美国《经济地理》杂志(Economic Geography,Vol.33,No.3,1957),是戈特曼关于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第一篇论文。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检验,它已成为国际上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经典名著,并被公认为现代意义上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开端。我国关于大城市连绵区的研究,一般被认为始于1983年于洪俊、宁越敏在《城市地理概论》一书中首次用"巨大城市带"的译名向国内介绍本篇论文的学术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城市连绵区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篇文章发表50周年之际,特此翻译并首次在国内发表它的中译本全文,以便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学习戈特曼的学术思想,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学术先驱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大都市圈"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概念以来,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上世纪中下叶冷战结束后,以若干大都市圈为主导的世界多极格局逐渐形成,快速的城市化、区域化过程使城市之间虽然空间相互隔离,但功能上的联系却愈加密切。而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使大都市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可持续的区域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都市圈空间规划的话题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因为其不仅提供了土地发展政策规划指引,而且提供了在包括经济、社会、物质空间等方面进行区域协调的综合方法。因此探讨大都市圈空间规划的国际经验,将对中国大都市圈土地、住房和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区域管治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海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不过七百多年,而其中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则有一个多世纪.自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通商后的短短数十年间,便从普通的滨海县城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都市.到20世纪前叶,上海已经成为"东方的巴黎".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海便是中国对外来文化最包容的城市、一座走在时尚前沿的城市、一座物质主义的城市.这即是鲁迅先生曾经阐释过的"海派"的意义所在.国人当时对上海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其殖民地风格的"世界建筑博览会"似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地价都呈现出强烈的涨势,但到了90年代初,又相继出现急落,使土地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1.从“营造城市”到“创意城市”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的工业城市群,从苏格兰到英格兰,再到首都伦敦,都在经历着这样的变革:大型工厂被拆除、整改或者迁移,原来滞留在市中心的厂房、旧建筑都被重新改造并赋予新的价值。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英国大都市计划》提出了“城市复兴”概念,今天它的定义被阐述为“用全面及融会的观点与行动来解决城市问题,寻求一个地区在经济、体型、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刘玉亭 《规划师》2005,21(12):48-48
顺应国内规划行业的日益繁荣的趋势,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渐渐地找到了个足以支撑学科蓬勃发展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高校的地理学系兴起了更名的热潮。“地理”词逐渐从各大高校的系名中消去,代之而起的是“规划”“城市”“资源”“环境”等热门的词汇。规划作为一个热门专业,也纷纷在各大高校的地理系设立。人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专业也相应开设了规划的课程。作为名年轻的城市地理学专业的研究,规划尽管并不是我职业的全部,却是我科研的重要方向。在从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毕业,进入综合院校的地理系,攻读人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