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家沟流域暴雨滑坡泥石流共生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蒋家沟流域内特殊环境下崩中有滑、滑中带崩的特殊形式的滑坡。通过大型人工降雨滑坡泥石流试验和小型模型试验,对试验现象进行观测和含水量监测,研究暴雨条件下发生的坡面侵蚀、崩滑现象和由此引发滑坡,滑坡土体转化成泥石流的全过程,揭示了蒋家沟流域特殊环境下的暴雨、滑坡、泥石流共生关系。试验证实,蒋家沟流域暴雨、滑坡、泥石流共生关系中含水量分布有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2.
构造应力场与滑坡,泥石流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云南省云龙县狮尾河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及其对云龙县在的危害,进行了区域和狮尾河流域的构造应力场分析;以狮尾河流域为实例,论述了断裂(构造应力场)地滑坡、泥石流形成和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泥石流以及滑坡进行有效的防治,必须对影响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自然因素以及工程作用都会对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产生巨大影响,需要对自然因素和工程作用的影响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够掌握准确的影响因素,保证采取的措施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提高山区道路泥石流与滑坡灾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欢  龙孝 《矿产勘查》2019,(1):136-139
韶山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文章基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室内研究,以"7.1"云源村泥石流为典型案例,分析了韶山市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韶山市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降雨条件等密切相关,其演化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对坡面型泥石流的研究分析,一方面可以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渡河流域是我国地质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区内灾害以泥石流与滑坡为主。据统计,大渡河流域已发生过泥石流约360余处,占已发生地质灾害的1/3。文本通过对大渡河流域得妥乡泥石流沟的实地调查,从泥石流的地形地貌、物源条件、激发条件中选取相应的基础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库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对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分析(以王家沟泥石流为例)其危险度以中、低度为主,分析结果与实际勘查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G318国道林芝至波密段地质灾害频繁,尤其以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以纳麦村滑坡为例,查明了纳麦村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对滑坡特征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纳麦村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  相似文献   

7.
浅谈不同地质条件的公路选线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选虎 《山西建筑》2010,36(1):275-277
根据公路选线原则,阐述了不同地质灾害条件下的公路选线策略,重点对越岭段、沿溪段、滑坡段、岩堆与崩塌段及泥石流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选线进行了分析,以确保公路选线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Z2):80-84
"5.12"汶川地震后,震灾区滑坡、崩塌等产生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基础,部分流域地势陡峻,汇水条件较好,部分干流沟道堵塞严重,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通过对杨家沟泥石流形成因素及物源条件分析计算,预测了发展趋势,结合物源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的人工降雨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的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是把握滑坡转化泥石流过程和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选择泥石流典型流域——云南蒋家沟上游泥石流形成源地的弯房子和下游泥石流堆积地的大凹子沟口分别进行野外人工降雨原型试验。通过对全流域泥石流形成背景的考察来确定典型坡度、土体特征和植被条件等因素,从而选定试验地点。共实施了8场野外人工降雨下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试验。采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试验设备和观测手段,实时监测了试验过程中土体特征参数的变化,包括土体水势、体积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和温度等,并录相观测试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初步分析发现,泥石流宽级配砾石土具有以下特征:(1)在强降雨下,滑坡转化泥石流的起动机制是振动软化或液化;(2)土体破坏时可能处于饱和状态,也可能处于非饱和状态,试验结果并不支持饱和液化机制;(3)在泥石流源地试验时,部分试验的水势曲线在下降过程中表现出短时间的剧烈波动现象,表明土体破坏过程中存在土体强度的降低和恢复的交替过程:(4)土体破坏过程中存在能量交换;(5)在强降雨下,滑坡启动与泥石流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土体破坏过程中表现出了泥石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区域边坡失稳灾害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滑坡和泥石流是边坡失稳后两种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山区重大的地质灾害。对既往滑坡和泥石流进行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来预测和评价本地区潜在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多数泥石流是在强降雨的情况下,由滑坡滑入山谷河道而形成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两步骤方法预测和评价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宝川区集地区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首先分析该区域可能存在的新滑坡,然后假定这些滑坡在遇到强降雨时形成泥石流,利用数值模拟流动过程分析其在三维复杂地形下的泛滥过程,预测可能受害的房屋和路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